第28章 龙骨水车(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子义,你要带我见的利国利民的龙骨水车,不会就是这堆烂木头吧?”

    “没错!”江寒爽朗的笑道:“就是这一堆木头。”

    他拿起一块板叶,对着田午兴奋的说道:“公子可不要小瞧了这堆木头,临淄土地多为盐碱地,且地势较高,虽然河流丰富,但想要灌溉农田却是一件难事。”

    “我与秦大匠和墨家的各位匠人制作出的龙骨水车,以木板为槽,木板上安装着小轮轴,尾部浸入水流中,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

    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地,这驾龙骨水车,可提水八尺。”

    田午的眼前一亮,兴奋的抓住了江寒的手。

    “如果这龙骨水车真的有子义说得那么神奇,大齐四百万国民,再也不用担心没有水灌溉农田了!”

    江寒听了田午的话,面带笑意,龙骨水车,后世又称为“翻车”或者“踏车”,是他带着墨家数百工匠三个月来的心血。

    原本的历史上,龙骨水车出现在东汉、三国时期,却一直沿用到了后世,它在农业灌溉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直到电动水泵出现,才慢慢退出人们的视野。

    江寒提供了思路和大致的图纸,但是轮轴原理他虽然明白,却没有实践过,还是在秦海的帮助下,才把关键的轮轴制作了出来。

    让江寒惊讶的是,秦海对轮轴原理并不陌生,他一问才知道,墨子早就提出过这种理念,让他不得不感慨前人的智慧。

    轮轴原理最早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墨家工匠典籍《墨经》中,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

    龙骨水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太难了。

    虽然它的原理并不复杂,可要从头创造,却也花费了江寒和秦海不少心思,熬了无数个日月。

    他和秦海商量着,在简牍上画出设计图后,让匠人打造构件,再一一拼接,构架的大小规格,能不能拼装在一起,很多问题堆积在一起,龙骨水车的制作失败了无数次,终于在三个月后成型了。

    拼装出来有四米高的龙骨水车不适合运输,所以墨家的工匠又将水车拆解成配件,用马车运到了河边,才有了田午看到的这一堆木头。

    他之所以要去请田午,是因为田午会成为以后齐国的国君,龙骨水车在齐国能够推广开,经过大量河水灌溉的盐碱地,地质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利国利民。

    江寒虽然心属秦国,但是齐国的百姓也是百姓。

    墨家讲究的是兼爱,只要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墨家都会去推行。

    为了创下霸业而敝竹自珍,那是失了本心。

    “兄弟们,干活喽!”

    江寒大喝一声,十几个墨家工匠都埋头拼装了起来。

    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江寒对着田午拱了拱手:“公子,水车的拼装需要一些时间,请你耐心等候。”

    “无妨,我就在这里等。”

    江寒笑着点了点头,也加入了工匠的行列。

    ……

    日薄西山,晚霞染红了半边天。

    余晖透过纱窗洒在田野上,像是染上了一层金粉,熠熠生辉。

    一个巨大的长龙状木制器械,凌空而起,它以木板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连接着地势较低的河水和地势较高的田地。

    有几个穿着麻衣的工匠趴在岸上的木架上,不断踩压拐木,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汲水上行,一路提到了田边的沟渠里。

    “水,来水了!!”

    来看热闹聚集在一起的孟乡邑国人兴奋的喊出来了声。

    水流很快灌满了沟渠,向远处长满了麦苗郁郁葱葱的田地里流去。

    这些引水的沟渠也是江寒规划出了线路,让庖丁和孟胜带着墨家游侠和乡民们开挖的。

    “哈哈哈,这种神奇精巧之物,也只能出自墨家之手。”

    田午纵声大笑,对着江寒长揖到地:“请先生将这龙骨水车的制作方法传授给齐国,田午在齐国一日,便会以上卿之礼待先生一时。”

    看着从河中直接向农田提水的水车,江寒的脸上也充满了自豪,他扶起了面前的田午,笑着说道:“这种工具,不光要在齐国推行,还要在天下推行。”

    田午脸上先是兴奋,随后黯淡了下来。

    江先生这种大才,终究不能为齐国一国所有啊。

    “先生心系天下的胸襟,田午佩服。”

    江寒轻轻的摇了摇头,他并没有匡扶天下的胸襟,他也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

    如果不是那个老头以死明志的话,这种乱世,他早就找一个山沟子躲起来了。

    天大地大,活命最大。

    他握着腰间挂着的非攻,叹了一口气。

    “孟老头,你可把我害苦了。”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