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西线无战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太子嘉带着一众赵军匆匆赶往涉城渡口,然而除了一片破败的营寨,以及浪花拍打着河岸的声音,什么都没有发现。

    “太子殿下……渡口之中是空的。只有我们的守军被捆缚在营中。”探子慌慌张张地跑到赵嘉

    “秦军这是在逼我啊。”太子嘉眉头一皱,心中长叹一声。

    到了这个时候,他哪里还不知道此战的真相。

    “太子殿下,颜将军说有秦人书信转送殿下。”这时,方才的探子赵军士兵开口说道。

    “这个废物人呢?让他来见我。”太子嘉此刻有一种被秦军玩弄的恼怒,正待要发作,听闻水寨中的赵将没有战死,顿时怒从心中起。

    “太子殿下,末将没能守住渡口。被那秦人偷袭,请殿下降罪。”守将颜诚连滚带爬地来到赵嘉面前,叩首请罪。

    “你还知道自己有罪?”赵嘉手中的马鞭毫不留情地抽在了他的身上。“丢了渡口,整个漳水的防线都要为你的罪责买单?我赵人士卒何辜啊?本太子何辜啊?”

    赵嘉歇斯底里地仰天怒吼。

    而被狠狠抽了一鞭的颜诚,此刻心中却是生了怨怼。秦军在西,中间隔着涉城与伯阳,摸到了自己的面前纵然有自己的问题,可是负责涉城防务的太子赵嘉难道就没有问题吗?

    “太子,这是那秦将留给殿下的帛书。”虽然心中愤懑,但是恐误了战机的颜诚还是小心翼翼地将那卷步非池留下的帛书递了上去。

    赵嘉眉头一皱,一手甩开帛书。

    说起来,他对步非池虽然恨之入骨,两人却连一面都没有见过,步非池出使入赵,他却刚好在家避风头。

    “无意冒犯太子殿下,实乃赵王失信于前,今日秦国发兵只为漳水以西十三座城池。涉城渡口本将军做主先借给太子殿下一用,渡口之中渡船秋毫未犯,望太子一路顺风。”落款自然是步非池的大名。

    其实步非池并不是很想留名,他怕赵嘉失去理智。无论赵王心里这么想的,此刻赵嘉都还是赵国太子,若是死在了秦人手中,那秦赵之间恐怕就没法像现在这样谈条件了。

    他的目的还是希望能够兵不血刃地拿下赵王已经答应的城池。赵太子这样跳出来,令他有点怀疑郭开和倡后的办事能力。不过至少结果是好的。

    “岂有此理?!”快速看完步非池那歪歪扭扭的字,赵嘉气得嘴唇都在发抖。

    “本太子没有败!赵国没有败!”两手将手中的帛书撕得粉碎,赵嘉怒急攻心,一口血就吐了出来。

    “太子殿下!您没事吧!”一旁的众将士连忙上前,想要搀扶住摇摇晃晃的赵嘉。

    即便步非池没有留信相告,事到如今赵嘉又岂会不知道,此刻秦军定是趁着城中空虚,拿下了涉城。

    而涉城一丢,伯阳与阙与之间的联系也被切断。留给赵军的选择已经只剩了一个。

    只能说步非池从一开始就没想着全歼赵军,甚至连与赵嘉交手的想法都没有,所谓的坚守城池,与秦军决一死战,等候燕赵联军反攻秦国的想法,都只是赵嘉一厢情愿罢了。

    步非池甚至连与他一战的想法都没有,从始至终他赵嘉都像一个小丑一般,如今连报仇的机会都没有,只能顺着步非池给他的台阶走下去。

    否则困在渡口的赵军只能等来秦军源源不断的增援和围困。

    可是就此撤回赵国又当如何?失地之罪,兵败之罪,乃至先前因为雪女之事而祸起萧墙,种种事端,都要他赵嘉来承担。

    赵嘉绝望的眼神看着漳水对岸邯丹的方向,那里坐着一个他渐渐有些不认识的一国之君。同样是赵王之子,为何要如此对我?

    此时正午的日头,烤得水寨旁的赵军心头燥热,就如同赵嘉此刻的心情。

    “传令下去,留下千人接手渡口,其余人等,随我杀回涉城。”太子嘉深吸一口气,想到兵败撤回邯丹的严重后果,他只能强自鼓起勇气,抱着侥幸的心理希望能够夺回城池。

    就在这时,水寨之外沙尘滚滚,一队人马朝着水寨冲来。

    “小心布阵!”赵嘉身旁的副将见状连忙指挥起了围在渡口外的赵军。

    “太子殿下!”“太子殿下!”随着这队人马越来越近,他们的叫喊声也传了过来,原来是一队涉城之中的赵军守军。

    步非池接到赵嘉人马出城的探报之后,就火速传信韩信与中军在正面佯攻,而自己则率领骑兵和带出来的五千人马从侧面突击。

    涉城一战而下,城中赵军见城门已失,只能跑的跑,降的降,作鸟兽散。

    见状,太子嘉面如死灰。这一队赵军的败退,如同一柄重锤一般彻底击碎了他心中的幻想,长叹了一口气。

    “收整人马,准备渡江吧。”

    “太子殿下,这……”副将此刻也是心中惊慌,倘若涉城已失,则漳水十三座城池在秦军面前就如同砧板上的鱼肉。

    届时这战败的罪责下来,自己和这三万赵军恐怕都要军法从事。这是他不敢想象的,可是若是杀回去,秦军倚靠城防,仅凭太子手中这三万人,只怕也不过是秦人的战功。

    这想象之中轰轰烈烈的防守战,还没有开打就已经结束了。

    “本太子败了。与尔等无关。”赵嘉无力的垂下手臂,默默地朝着渡口走去。

    事到如今,他的心中已经明了,赵王从未想过与秦人交战,只有春平君和自己还儍儍地认为能够借此军功坐稳太子之位。

    经此一败,赵偃就有了十足的理由拿掉自己这个他早已看不顺眼的太子。改立他宠爱的倡女之子赵迁为太子。而一向支持自己的宗室众人即便知道这其中的阴谋,也没办法再作辩解。

    想起自己出征之际,赵偃那意味莫名的眼神。赵嘉心如刀绞。

    他想起了春平君与父王的储君之争,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春平君又上了一次当,只是这一次丢了储君之位的却是自己。

    …………

    与赵国西线士卒的死气沉沉,步非池班师回咸阳的队伍则要兴高采烈得多。

    嬴政最终还是从函谷关调了五万人过来,而且还是蒙恬亲自领兵,虽然他对步非池的计划很自信,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自信,他才更加对步非池的安危不容有失。

    武遂一别,再次见到蒙恬,步非池与他好生寒暄了一阵,随后就把漳水的秦军一并交付给了他。秦国的国境又向东移了数百里,至于这十三座城池是就近划入上党郡,还是再立一新郡则不是他这个带兵的需要考虑的了。

    此战过后,赵国虽然丢了十三座城池,但是也不算不能接受,因为以他们现在的状况,这些百姓入了秋肯定也是交不上赋税。而且步非池并没有对太子嘉赶尽杀绝,甚至除了水寨之中的赵军,其余的赵军也没有强行去留下,目送他们跨过漳水回了赵国。

    韩信托着下巴,有些无语地看着步非池摊在他面前的赵国十三座城池舆图。“原来赵王与将军早有密议,连城池舆图都已经交给将军了。”

    “这本就是一场不应该打起来的战争,我还担心这赵国太子要与我死磕呢?这个灾年,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国都不好过。秦国好在家底还算殷实,但是赵国想要度过这个灾年,恐怕只有靠打赢一场战争了。”步非池虽然不知道赵嘉的具体情况,但是也能大概猜出赵国朝堂的现状。

    在赵国的时候,他就通过罗网的消息得知赵国在调兵前往东线,想对燕国动兵。

    督亢是燕国的粮仓,又在燕赵的边境,赵王想到拿燕国开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