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以役代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别胜新婚,在邯丹一月,虽然有雪女这个角色佳人在侧,但是能看不能吃,人间折磨。

    自兰芷宫回来,与焰灵姬一番折腾,直战得天昏地暗,小妖精求饶不止。

    次日醒来,梳洗完毕,却见宫里来人已经候在门口。

    步非池顿时感觉一盆冷水泼在头上。

    也不知嬴政此刻找自己究竟是为何事。若是接收赵国城池之事,已经无需再议。

    惴惴然来到章台宫,心中不由想起了昨夜险些被赵姬……

    如今摆在嬴政与秦国面前的,就是两条路的选择,秦国借以发家的《商君书》还是如今的丞相吕不韦新著的《吕氏春秋》。

    前者经过百余年时间的考验,现在已经成了强国富民之经典,后者却是吕不韦身在丞相之位,结合自己经验所做的考虑。

    嬴政亲政之前就多与吕不韦有过辩论。

    若是在他亲政之前,他肯定是坚实的《商君书》的支持者,甚至他和吕不韦的矛盾根源都是源于这两种思想的取舍。

    可是到了现在这个情况,他又开始思考起吕不韦缓刑宽政,多行义兵的想法。

    无他,仅长信侯叛乱一案,就有赵姬和吕不韦两个人如今依然“逍遥法外”。

    若按秦律,举荐者与犯者同罪,叛国者车裂,夷三族,算下来,连嬴政自己也得人头落地。

    这便是秦法,法不阿贵,王不枉法。

    可是真正到了执法的时候,却无可避免地要徇私要论人情。

    现在秦国强大,没有人敢说三道四,可是将来呢?秦国是要统一六国的,若是六国之中有人以此发难,他这个秦王该如何自处。

    “王上,臣昨夜荒唐了。今日来迟,还请恕罪。”步非池悻悻说道。

    此刻不过辰时,家里的焰灵姬此刻还在睡回笼觉,不过自己总不能跟秦王解释,昨夜是在太后那里耽搁了功夫吧。

    “呵呵,先生性情中人,寡人心中有数。坐。”嬴政抬起头来,罕见地露出一抹微笑,指了指一旁的小案。

    “不知王上找臣前来是为何事?”步非池拱了拱手,入座问道。

    那种百官到场的朝会,即便是秦国这样集权程度很高的国家,也不会举办地很频繁,平日里若无大事,许多官员就是在自己的封地待着。

    “今日寻先生前来,乃是为了赈灾之事,春耕之际连月不雨,如今入夏又连逢暴雨,关中之地,泾水多有决堤,淹没农田。各地灾报堆在寡人案上,寡人实在是心急如焚。”嬴政从来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

    要说干旱与暴雨,这样的事情以往也常有。所以韩国派郑国来秦国修渠的“疲秦”之策才能够被秦国国君采纳,秦国国君傻吗?六世贤君,嬴政的这几个前任没有一个是昏庸无能的,自然能够看出韩国的居心。

    可是水利工程,在农耕文明中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所以即便嬴政与吕不韦政见不合,但在修渠之事上却是不会意见相左的。

    可是今年的干旱与暴雨属实来得有些凶猛,纵使秦国作用巴蜀粮仓,此刻也要捉襟见肘。

    正巧有阴阳家国师在咸阳,嬴政招来月神一问,才知道彗星一年三出,皆是灾异之兆。

    彗出北方,兆兵事,如今有秦欲攻赵;慧出东方,兆长信侯之乱;唯有慧出东方,如今却未应兆。

    嬴政左右一思量,前二者皆与步非池有关,这治水之事,虽说本不在步非池职责之中,所幸也将他招来一问。

    倘若有些新奇想法,秦之大幸也。

    泾水与渭水决堤,还影响了正在施工的大渠。

    吕不韦和昌平君皆是决意赈灾,只是春耕受影响,又经嫪毐叛乱,府库空虚,哪里还有钱粮赈灾。

    尤其是泾水两岸,民居甚多,如今许多人皆抱怨决堤乃是由于郑国大兴土木,动了老秦人的命脉。

    然而无论是嬴政还是吕不韦芈启,都深知,这大渠才是真正的秦国命脉,无论多么艰难,都得修,而且越早越好。

    步非池摊开摆在案前的竹简,细细一阅,心中也是一惊。

    若是任由这暴雨继续下下去,莫说大渠修成,关中成为沃土,恐怕今年这个灾年都很难熬得过去。

    难怪秦王会同意星魂与自己入赵,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