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嬴政加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秦王政九年。

    秦故都雍城,古旧的秦国王城下,在秦国宗庙列祖列宗面前,秦王嬴政迎来了他朝思暮想九年的一天。

    秦国祖庙宗祠建造极为宏大,远看如同一座宫殿。颇显秦国建筑特色,周身玄黑,气势磅礴。

    祭坛地面是一个巨大的玄鸟图案,散发着秦国的肃穆气息。八座一人高的大鼎之中盛满牛羊牲畜。

    昭襄王晚年,曾命人搜索九鼎搬回秦国,然而回归途中,却舟船倾覆,丢失了一座沉在了泗水。昭襄王大怒,一问手下,丢失的正是当初秦武王所举的雍州鼎,遂不以为意。

    因为雍州正是秦国所在,秦既得天下,难道还守不住秦关吗。

    香案之上摆放的是秦国宗室历代先王列祖列宗,而非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周王朝天子。

    自从吕不韦与蒙骜带兵消灭了东周君之后,秦国鲸吞天下的野心已经路人皆知。

    前来观礼的秦国宗室与朝中众臣分列道路两旁。中间一条石板大道的两侧,每隔5步站着一名黑甲秦国禁军,道路尽头的祭坛下,步非池与盖聂同样带甲持戈一左一右。

    大约过了一柱香的时间,日晷上的针指向巳时。秦国九卿之一主管祭祀的太常按序敲响了祭坛上的编钟。

    大典正式开始。

    “恭迎王上!”

    随着太常一声响彻全场的声音,嬴政缓缓从车架之上走下。两列禁军将手中长戈竖直于地,“叮”的一声,动作整齐划一。随即一手扶在戈上,单膝下跪。

    禁军身后的众臣与前来观礼的六国贵胄,俱是跪下行礼。

    随着嬴政朝祭坛走去,一阵悠扬肃穆的音乐响起,筝鸣号响,气氛庄严。

    祭坛的台阶很高,估计有上百级,嬴政一步一步地登上高台。他每走一步,就伴随着太常在祭坛上诵念祭文。这个太常也是一个狠人,每一个句子都落在嬴政的步点上。

    站在祭坛台阶脚下一动不动的步非池,看着对面秦兵打扮的盖聂,想起了前世看到过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又想起了前世在太阳底下站军姿的岁月。

    自己在这个时代跌跌撞撞已有5年,如今终于见证这个终将统一华夏的帝国迎来它的第一任主人。

    而自己不仅是一个见证者,更是一个参与者。没有人能够保证,长信侯会不会像史实一样死在吕不韦的手中。

    根据昨晚赵姬的说法,长信侯已经完全脱离了她的掌控,这也是赵姬急于脱身的原因。虽然扶植一个长信侯费了她很大的功夫,但是这并不代表她不会及时止损。

    这些年赵姬与赵艾在苍龙七宿之上产生的分歧,已经被赵艾察觉,甚至以此为条件,想要登上秦国丞相之位。

    因此守卫在雍城的两万禁军必须时刻警惕。

    事关秦国颜面的这场仪式决不能成为一出政变叛乱的闹剧。

    “第一柱香,敬皇皇上天,福泽大秦。”

    嬴政两手将一柱香插在香案之上花纹华丽的香炉之中。随后拱手行礼。

    祭坛下众人随之拜伏。

    “第二柱香,敬浩瀚大地,生民育人。”

    嬴政再上一柱香。台下众人再拜。

    “第三柱香,敬列代先王,国祚传承。”

    嬴政恭敬地敬上第三柱香,深深地朝着列祖列宗的牌位作揖。仿佛在向他们宣誓自己的决心。

    秦孝公、惠文王、武王……大秦奋六世之余烈,毕其功于一役。

    “秦王加冠!”随着太常的声音响起。适才祭祖之时停下来的音乐再次响起。

    仪式的主体其实就是给嬴政加冠,戴帽子,只是作为一方诸侯,按照《周礼》设计,有一套颇为复杂,又逼格满满的仪式。

    祭坛之上除了主持仪式的太常,还有嬴政的母亲赵姬,祖母夏太后以及华阳太后。

    此刻走上前,为嬴政戴冠的正是太后赵姬。

    嬴政跪在香案之前,眼神郑重地看着眼前的赵姬,“请母后为儿臣加冠!”

    这确实是一个有无数面具的女人。

    归秦之后,嬴政与赵姬的关系逐渐疏远,甚至因为推迟加冠之事,他的心中对这个在邯丨郸相伴九年的母亲产生了隔阂。

    当他在韩国遭遇刺杀之时,这种感情更是降到了一个冰点。

    直到赵姬被赵艾掳走,他才明白,他的心中永远,也从未放下过她。

    即便赵姬不会直说,他也愿意相信,长信侯、吕不韦之间的矛盾是出自她之手。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