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两个数以上就整不明白的孩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二还在云南刷马,傅斯年上值走不开,巩尚仁这会儿还在福建没回来。

    相熟的几人都不在京中,心中不免觉得寂寞无趣,当下便往宁荣街而去。

    走到荣府门口,却见府门外多出一辆驴车来,心中纳罕。

    哪个穷亲戚上门,骑驴来的?

    问了小厮,才知是刘姥姥。

    贾瑛心中一动,上次便想见见来着,可惜无缘,这次倒是正巧。

    贾瑛对于这个村妪还是很好奇的,刘姥姥是真个儿见证了贾府兴衰之人,难得的事,乡下人的朴实,让她成了巧姐命里的贵人刘氏。

    说来也着实让人唏嘘,今日的穷亲戚,反倒成了明日活命的贵人。

    所以啊,人生切莫得意忘形,积德阴功,还是很必要的。

    落难之时,哪怕是一根稻草,说不定都能让你活命。

    贾瑛迈步往荣庆堂而去。

    远远的便听到屋里传来的嘈杂说话声,还有贾母不时被逗得哈哈乐笑。

    “瑛二爷来了。”进了院子,有丫鬟往里面禀报。

    “这是谁家的孩子?”贾瑛看着在院子里玩耍的稚童问道。

    “刘姥姥家的孙儿,叫板儿。”丫鬟回道。

    贾瑛朝着板儿找了找手:“到近前来。”

    板儿有些怕生,躲在了丫鬟身后,偷眼打量着眼前的男子,看着对方一身华贵的绯红锦绣麒麟朝服,眼里闪烁着好奇。

    丫鬟将板儿从身后推到贾瑛近前。

    “几岁了?”贾瑛蹲下身子问道。

    “五岁。”板儿脆声声的回道。

    “可曾读书认字?”

    板儿摇了摇头,两只小手抓着带着补丁的衣角,显得有些拘束。

    “平日在家里都做些什么?”

    “放牛,种地。”

    贾瑛闻言,沉默了起来,双眼怔怔发呆,似乎在回想着什么。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五岁的娃儿,已经能帮上家里的忙的。

    贾瑛自己前世就是如此,放学回家,第一件事不是完成老师布置下的识字作业,而是先去拌好猪食牛料,和家里的牲口说会儿话,顺便帮它们清理一下住所,再回家煮上一锅开水,下米熬粥。

    “想不想读书?”贾瑛看着眼前的孩童问道。

    读书是什么?

    板儿或许还不知道这世上还有读书识字这么回事,歪着脑袋想了半天,也不知道该不该答应。

    丫鬟在一旁看着捉急,去不敢随意开口。

    “读书做什么?”板儿想不明白,用脆声声的话音问道。

    听到孩童的问话,贾瑛张嘴欲答,却又停了下来。

    这么大的孩子,跟他说什么知识改变命运,纯粹就是扯淡,能懂什么?

    想了想,方才开口道:“家里有几头牲口?”

    板儿想了想,搬出一个手指向贾瑛示意,他刚才说了,家里有牛。

    贾瑛又指了指外面:“门口的那头拉扯的灰驴是谁家的?”

    “我家的。”

    “那到底有几头牲口?”

    板儿开始掰指头算了起来,一会儿掰出一个,一会儿又加了两个,但又觉得不对,要不......再多加一个。

    贾瑛看着眼前的孩童,额头上满是黑线。

    这孩子,这辈子若是不读书,估计也就只能养一头牛了,多了他也数不过来,连他家的驴被人偷了,估计也发觉不了。

    算了,个位数的算学对于孩子太高难度了点,说什么都是白搭。

    “想吃肉不?”

    板儿闻言,砸吧砸吧嘴,眼中泛着精光,重重的点了点头。

    “只要你读书,天天都能有肉吃。”

    “我还要吃鸡蛋!”板儿追加了一句。

    孺子可教,贾瑛欣慰的点了点头。

    “也有,而且想吃多少有多少。”

    “怎么样,要不要读书?”

    “有甜糕吗?”

    贾瑛无奈,继续点头。

    别人求之不得的事,怎么到他这儿,像是上赶着还不愿意一般。

    “那我要读书,吃肉,吃甜糕,还有鸡蛋。”

    贾瑛站起身来,摸了摸板儿光不溜秋的脑袋,拽了拽后面的小辫儿,拉起板儿的手道:“走,随我进屋。”

    走进荣庆堂,向众人问了安,贾母当先开口道:“方才就来了,怎么才进来?”

    贾瑛拽出身后的板儿,向贾母说道:“孙儿准备收个学生,这孩子与我投缘,想认下做弟子,在外面多聊了一会儿。”

    平儿与刘姥姥相熟,此刻就站在她身边,听了贾瑛的话,向刘姥姥说道:“可是姥姥的福来了,家里出了一个文曲星的弟子,还不快谢谢二爷。”

    众人也都诧异至极,心想,这孩子难不成有什么他们没看出来的不同凡响之处?居然能让贾瑛认下做弟子。

    学生和弟子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尤其是对于贾瑛这种科举入仕的官老爷来说。

    就像冯恒石,为官半辈子,学生不少,可能称得上弟子的,却没有几个,即便是贾瑛,都未曾被正式认下过。

    凭贾瑛如今的身份,这师生的关系一但认下了,眼前的稚童将来前途如何,已经不用多想了。

    一旁的贾府里的婆婆妈子们更是羡慕不已,她们各家也有儿子,平日里在府里也没少露面的,也没见有一个能被贾瑛看上的,怎么偏生这乡下来的穷酸小后生,就有这般的运气。

    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刘姥姥还处在一脸懵的状态下,眼前的男子是谁她都不知道,不过听平儿的话,显然是府里的主子。

    可村老老别的不懂,文曲星三个字,却是听得明白,她们这等人家,若是有个后辈子弟能与文曲星沾上光儿的,那可真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祖坟上冒青烟都不足以形容的撞大运啊!

    村老老别的不会,可遇到贵人就磕头,还是懂得。

    当下,便一把拉过板儿,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按着头便叩,自己也跪了下来。

    贾瑛急忙让开身子,上了花甲的老人了,这个礼他可受不住,嘴里却戏说道:“姥姥想拜师倒没什么,可我不收年纪大的女学生啊,姥姥您这是拜错了人。”

    村老老起也不是,跪也不是,左右为难。

    厅堂内,充斥着此起彼伏的笑声,刘姥姥再次成为众人欢乐的源泉。

    贾母笑的更是合不拢嘴,良久,才命人将刘姥姥搀起。

    “老亲家,这是我孙儿,府里的都喊他瑛二爷,你随我叫他瑛哥儿,他是前年科考的探花郎,能认下板儿这个弟子,可见也是你我两家的缘分。”

    刘姥姥闻言一惊,看向贾瑛,用极为夸张的语气说道:“平姑娘果真没哄我,真真是文曲星老爷在世,我们家板儿有福了。”

    说着又将刚刚站起来的板儿按了下去。

    “再磕几个,多沾点儿仙气儿。”

    一番话,引得众人又是一阵大笑。

    “我们是受苦的人家,这孩子到如今,别说识字了,连个正经的名儿都没有,一直都是板儿板儿的叫着,如今倒是好了,成了文曲老爷的弟子,回头我就在家里立一个长生排位,见天儿供着。”

    村老老拉着自家孙儿向贾母笑着说道。

    一旁的凤姐插话道:“没个正经的名儿有什么,如今天底下学问最大的人就在您老面前,让他给板儿起一个,不就成了。”

    刘姥姥向贾瑛看了过来。

    贾瑛摇了摇头道:“就叫板儿吧,贱名好养活,听着也实在。”

    “回头,在乡下先请个先生帮忙教板儿识字,等年岁大些,再送到我这里来,我亲自教他。”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