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左子弟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江南的世家大族,他们会反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靠这些穷凶极恶的盗匪能成事吗?他们能舍得放弃家族几代人积攒下来的家业,去举大旗造反吗?

    “瑛儿,你怎么看?”林如海见贾瑛沉默不语,对于吕法宪的话,却没有回应,猜测他恐怕另有看法。

    贾瑛缓缓开口说道:“两日之内,席卷了三个州府,太快了些吧。”

    “你的意思是......”

    “若是造反,首先要有自己的地盘,其次,以自己的地盘为中心,稳扎稳打,逐步向外扩散,一面拉拢豪强,一面收拢百姓壮大势力,可你们看他们的做法,完全就是土匪行径,只顾劫掠,却不巩固地盘。”

    “而且,他们选择的地点也有问题,浙江乃是富庶之地,百姓只要勤快些,活命不难,所以甚少下海为盗的。而福建才是出海道的大省,他们不挑选有亲族基础的福建,反而转向浙江,这本身,就不是长久之计。此刻若他们再行回转攻打福建,也已经晚了。”

    “如此,就向朝廷上奏,海上匪盗祸乱江南吧。”林如海说道。

    吕法宪点头,表示没有意见。

    三人正准备分头行事之时,有兵部属员拿着一封火漆信笺走了进来。

    “大人,这是从崇明卫所传来的军报。”

    吕法宪接了过来,拆开信笺看了一眼,面色沉重向林、贾两人说道:“南沙岛遭到了攻击,他们有援兵,是倭寇。”

    “南沙如何?”林如海急忙问道。

    “崇明卫和镇海卫援救及时,贼人暂时退了。”

    只是暂时。

    贾瑛倒是不意外,事实上,最开始他就怀疑,攻打嘉兴府的,会不会就有倭寇参与,如今看来,是八九不离十了。

    那些靠劫掠为生的海盗,可不管你是不是外夷,只要对我有利就行。

    不管是倭寇,还是来自大乾民间的匪盗,摆在三人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平乱。

    离开金陵之前,贾瑛先回了一趟了贾家宗族,一是与黛玉告别,另外就是,挑选一些祖宗子弟。

    “瑛二哥哥,爹爹呢?”黛玉一见面便问道。

    “姑老爷与兵部的吕大人,去了户部,商议调拨大军粮饷一事了,此刻抽不出功夫回来,让我代他与你说一声,叫你不必为他担心。”

    “大军粮饷?你们还要离开金陵吗?”黛玉察觉到了贾瑛话中重点。

    贾瑛点了点头,说道:“姑老爷是朝廷钦差,此事他躲不过去的。至于我,自然也该出一份力。”

    “我明白,你们做的都是大事,事关天下,我也不会拦着。只是你莫要忘了,我和齐姐姐徐姐姐,还有报春绿绒,我们都在等你平安回来。”

    黛玉没有在贾瑛面前表现出担忧的神色,她不想让两个她最在意的男人分心。

    一边说着,一边从腰间取下一个精致小巧的彩绣荷包,上面绣着“福禄添寿”的字样,然后轻轻为贾瑛配系在了腰间。

    “你什么时候绣的?”贾瑛伸手摩挲着腰间的荷包问道。

    黛玉一边为贾瑛整理衣襟,一边用轻柔的声音回道:“你上次离京后开始绣的,年前就已经绣好了,只是缺一道平安符,前几日我在鸡鸣寺为你求来的。”

    此刻贾瑛只觉得,这小小的荷包,沉重满满。

    “我会收好它的。”

    这边黛玉说完,后面还有齐思贤与徐文瑜,以及三春宝钗也都说了些保重的话,反倒是报春绿绒两个丫头浑然没有男人出征前的伤感,反而给他鼓起,直夸的他像是天下无敌似的,到底是南疆来的莽丫头,见惯了刀枪剑戟。

    与众女做了告别之后,贾瑛去了贾家祠堂,召齐了贾家金陵十二房的男丁。

    “浙江的兵乱的消息,相比大家也都听说了。”祠堂前,贾瑛看着阶下的贾家子弟,缓缓开口说道。

    “此行,我奉钦差林大人之命,受兵部吕大人之请,将会带兵前去平乱。”

    “今日,将你等召集到此,只有一件事。”

    贾瑛身披甲胄,腰佩刃,高大的身躯停立在祠堂之前,用浑厚的声音环视诸人说道:

    “可有族中弟兄,愿做我亲卫,随我一同杀敌建功的?”

    “自古将军出征,首选乡中子弟充作亲卫,我贾家乃簪缨大族,族中子弟数百人,贾瑛早有征辟之心,奈何两次征战之所,均远离家乡,一直引以为憾。”

    “可此次不同,我有幸回到金陵祖地,而贼人就在我等家门口作乱,身为宁荣二公之后,岂能坐看贼子祸乱我祖宗靖平过的天下?”

    “今日,我便一问......”

    “我贾家可有儿郎呼?”

    人群中,有人跃跃欲试。

    事实上,到哪儿都不缺有野心之辈,即便是被猪狗一般圈养的勋贵之家,同样如此。

    正当此时,祠堂大门外一人走了进来,隔着老远,便高声说道:

    “十八房大房长子,贾砡,愿随族弟出征!”

    贾瑛抬头,看向来人,一身明甲在身,浓眉大眼,左手扶剑,右手持着一杆长枪,迈着厚重的八字步,走了进来。

    贾瑛一看来人的装扮,心中不免一乐,却没表现出来。

    “可是金陵守备千户官,贾砡族兄?”

    贾砡一边向贾瑛大步走来,一边说道:“金陵贾砡,宣隆六十年南直隶武举,现为金陵守备千户所千户官。”

    咚!

    随着话音落下,贾砡的长枪重重杵在地上,别的不说,只听这长枪杵地之声,便知此人力气。

    “好!”

    贾瑛高声一赞道:“你可为我帐下千户官,充任亲卫长!”

    “末将领命!”

    一秒进入状态。

    “还有吗?”贾瑛高声问道。

    “我也去!十六房三方,排行第四,贾艾!”

    “还有我,十一房的......”

    “十七房的,算我一个!”

    见众人胸中热血被激发出来,贾瑛抬手空中一按,众人静声。

    “不错!”

    “有血性、有勇气,你们没有辱没祖宗的英明,可丑话我要说在前头!”

    “此去,是带你们打仗,是同贼人真刀真枪的搏命,湖广之事,我有三十二名亲卫,皆是来自南疆的纳西勇士,可一战下来,仅仅存活十七人!”

    “大同镇一战,我有亲卫一百五十人,战后存活者,六十八人!”

    “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打仗,不是过家家玩游戏,也不是你们平日里和纨绔们打架,打仗,是要死人的!”贾瑛的声音变得低沉。

    “做出选择之前,我要你们认真想清楚了!”

    “此时若是反悔还来得及,一但到了战场上,但有临阵脱逃者,依军律,斩立决!”

    “死了的,我会为你们请功,让你们到了地下,能挺起胸膛去见我贾氏一族的列祖列宗,去见宁荣二公,去告诉祖宗,他们的后辈没有给他们丢人。

    活着的,举贤不避亲,我也不会吝啬为你们谋一个前程。”

    “想清楚了,愿意随我出征者,到贾砡那里报名,我只要十五人,给你们半天的时间准备。”

    “另外,请宗老代为通传其他三家,若有子弟愿意随我从军的,尽可前来贾家祠堂报名,名额依旧是十五人。”

    贾瑛这算是夹带私货了,从金陵宗族里挑选一些有血性,有志气的,带着他们上阵历练一次。

    贾家是勋贵,不能都被养成了纨绔高粱,前后不继,那样的话,离衰亡就不远了。

    这十五个人,不管他们有没有才干,只要此次能活下来,贾瑛就敢把他们安排到军中去,只要其中能出一个可堪造就的,凭贾家的人脉,就是用银子堆也能把他堆到一卫指挥的位置上去。

    其他三家也同样如此。

    不过贾瑛此次可不会太过爱惜他们,死了,那就真的死了,打仗不是儿戏。

    将此间事,交给贾砡之后,贾瑛便带着喜儿和一众亲卫,打马出城而去。

    林如海给了他三卫人马,天策卫、英武卫,还有与贾瑛有过交道的虎贲右卫。

    虎贲右卫指挥佥事杨大勇,凭借湖广平叛之功,又走了东平王府的门路,已经升任了虎贲右卫指挥一职,他是贾瑛特意要过来的,熟人用起来毕竟方便些。

    虎贲右卫的大营中,贾瑛见到了杨大勇,还有天策卫指挥使魏东平,英武卫指挥使章泽。

    “杨指挥使,许久未见了。”贾瑛向杨大勇打招呼道。

    “下官也未曾想到,会在金陵遇到靖宁伯,还能再次并肩作战。”杨大勇以贾瑛的勋爵相称。

    说起来,贾瑛的职官不过是从五品,而杨大勇是正三品的卫指挥使,单从品级上来说,两人似乎相差太多,而杨大勇却要归贾瑛节制。

    看似滑稽,其实也有不是什么罕见的事。

    大乾军制,自卫指挥使之下,一直到百户官、镇抚官,都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所谓的“世官”。

    而贾瑛是正儿八经的科举探花出身,这身份的贵贱,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

    地方武官,除非是都司衙门指挥佥事以上的官职,方才能与同等级文官相较,其他的地方武官,都要比同级文官低一等。

    更何况,贾瑛是出身兵部,是各地卫所的上级衙门。

    “大人,这位是魏东平,这位是英武卫指挥使章泽。”杨大勇向贾瑛介绍道。

    “卑职拜见大人。”两人见礼道。

    “嗯,免了吧。”贾瑛点了点头,他也没有交情,而是摆足了姿态。

    论出身,他比眼前三人不知高贵出多少,何况如今他也算是国舅爷了。论资历,他是年轻不假,可战功摆在那里,虽说年轻了些,但绝对不差。

    想要在行伍之中吃得开,那就不能太谦虚低调了,该有的派头,就要摆的十足,这也是底气的一众表现。

    “说说吧,你们三人麾下,各自有多少兵马?”

    “我要听实话,上了战场,这些是藏不住的。”贾瑛提醒三人道。

    杨大勇率先回道:“虎贲右卫实额三千六百七十二人,披甲者两千。”

    剩下的一千多,说白了就是辅兵凑数的,养马的,运送粮草的,还有伙头兵等等。

    一卫足额五千六百人,还能保持三千多的兵员,也算是不错了。

    贾瑛又看向了另外两人。

    “英武卫实额,三千人,披甲一千七百人。”

    “天策卫实额两千二百人,披甲一千五。”

    贾瑛盘算着自己手中的兵力,披甲兵,算是战斗力比较不错的,合计五千多人。

    剩下的那些杂役兵,加起来将近四千,虽然战力平平,不过考虑到他们面对的也不是正规军,倒是也堪堪能用。

    三卫人马,能凑齐九千之数,已经算是不错了,大乾开国一百多年,历经四任皇帝,地方卫所冗杂衰退,战力下降也属正常。

    如果皇帝和内阁不打算彻底整顿军备,进行军事改制的话,这种情况,恐怕会一直持续并恶化下去,等到什么时候,一个卫指挥使司连凑齐一千披甲兵都难的时候,这个王朝差不多也就到头儿了。

    “有多少战马?兵器可曾齐备?火器又有多少?”贾瑛又问道。

    “虎贲右卫有战马八百余匹,兵器倒是人人都有,火器的话......”

    “照实说。”贾瑛沉声道。

    “有老旧火枪九十六支,子药能够打十发。”

    “英武卫有战马五百匹,火枪六十支,子药够打二十发。”

    “天策卫战马一千匹,火器营七百余人,其中火枪兵六百,还有两门虎尊炮,和一门红夷大炮,子药炮弹,足够支撑一次战役。”

    贾瑛抬头看了眼章泽,天策卫有点东西啊。

    贾瑛听完汇报之后,转身至桌案之上取来纸笔,些了一份信,交给了杨大勇。

    “你派人拿着信去找兵部的吕大人,打仗不差饿兵,去找他们兵部索要火器子药,有多少,我要多少,只是不能空手而归,咱们是要去驰援浙江的,这点东西,他不会舍不得的。”

    杨大勇接过信封随即找来了亲信,派往南京兵部而去。

    “眼下是巳时末刻,我给你们两个时辰的准备时间,午时埋锅造饭,午时末刻,整军出发,目标,湖州!”

    “得令!”

    嘉兴府被匪盗攻陷,匪乱祸连苏杭之地的消息,此时也已在金陵城内传开了,恐慌的情绪在渐渐蔓延。南直隶地区的百姓多少年没有经过兵乱了,就连当初湖广闹白莲逆匪的时候,都没有牵及到南直隶。

    可这次不同了,无论是嘉兴还是杭州,亦或是苏州,离着金陵太近了。

    百姓们想不明白,富甲天下的苏杭,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人间炼狱了呢?

    听闻南京兵部派出了招讨大军,不少金陵城里的富商豪贾,带着家仆,拉着满满当当的酒肉粮秣出城劳军。

    或许有大义名分参杂在其中,但更多的是害怕。

    金陵的富商豪贾,不少都来自嘉兴、杭州、苏州地区的,甚至一些大家族,在苏杭之地都置办了产业,这乱子要是收势不住,损失的是他们。

    所以,他们是最希望官兵能打胜仗的。

    本就已经名冠金陵城的四大家族又出了一次风头,贾瑛亲自号召四家派子弟随军出征,不管这些人是出于本心,还是为了给贾瑛这个面子,多多少少都派出了自家子弟前来响应。

    薛家因为主脉人丁单薄,旁支又多是从商,所以只派出了一人,史家来了三个旁支,王家三个,自然是不满十五人的名额,剩下的便从家生子中选派了几人,凑足了十五个。

    反倒是贾家,因为贾瑛珠玉在前的缘故,踊跃报名的人不少,可惜名额有限,来的都是贾姓子弟。

    贾瑛听闻此事之后,心中还是很欣慰的,有没有能力先不说,只这份进去的心思还是值得肯定的。

    贾瑛派人往贾家送了三十副布甲以及兵刃,四家宗族为了给儿郎们壮行,将族中的好马都拿了出来,给他们做战马用,一行人在贾砡的带领下,自宁荣街上招摇而过,后面还跟着一众四家壮行的子弟,引得路人纷纷围观,等出金陵城的时候,后面不知不觉已经挤满了人群。

    “这天下靖平,有我祖先一份功劳,身为后辈子孙,断不能看着贼人祸乱我大乾江山。”

    这是一名选择追随贾瑛从军的贾家曾经的纨绔子弟,对自己昔日的狐朋狗友说的话,说完之后,只留给众人一个后脑勺。

    “这家伙什么时候转性了?还知道祖宗荣光?癔症了吧?”

    “贾兄高义,某自愧不如啊!”

    “狗儿子怎么突然长大了呢?”

    “不止长大了,还不跟我们玩了。”

    众人对四家此举褒贬不一,但更多的是酸话醋意,不管他们认不认可四家子弟的行径,不可否认,这片土地上,曾经留下过他们的祖先的荣光!

    城外大军之中,贾瑛见了四家子弟,却没有在多说什么,既然选择了跟过来,那就要做好半条命埋进土里的准备。

    “你怎么还是这身甲?”贾瑛看着贾砡问道。

    贾砡身上穿着的是明甲,不亏是十八房的长房长子,就着一身的行头,就不下百两银子。

    关键是这玩意儿明晃晃太显眼了些,生怕敌人看不到他似的。

    贾砡是武举出身,同过贾家的关系才谋了一个千户的差事,却没有任何实战的经验,对于贾瑛此问,充满了不解。

    “去换了布甲,穿这一身上战场,是嫌命长!”贾瑛训斥道,却没想对方解释什么。

    知易行难,说那么多做什么,打一仗什么都会了。

    “大军出发!”

    随着贾瑛一声令下,临时做出来的贾字大旗迎风而展,左右各立着“虎贲”、“英武”、“天策”,还有杨、章、魏等字样的旗号,先不说战力如何,只看这阵仗,还真想那么回事。

    为你提供最快的红楼之宁府贤孙更新,第二百三十一章 江左子弟兵免费阅读。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