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出游、挖煤(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连几日,都有青皮无赖上门打诨。

    兵马司不做理会,宛大两县也被贾瑛打了招呼,店家哭告无门,最后乖乖逃了银子。

    京城内近四五十万的人口,有多少店铺酒楼,贾瑛并不清楚,或许户部哪里有过统计,不过贾瑛知道的是,这些店铺若是都交了银子,那也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数目了。

    况且,还不止如此。

    向商户手完公使银过后,贾瑛又将目光锁定了那些达官显贵之家。

    贾瑛当然不会像个愣头青一般直接上门讨要了,而是先派城管大队将这些人家门前的街道清扫一边,清扫出来的秽杂之物,便堆积附近的粪堆上,剩下的......剩下的就不关城管大队的事了。

    这么一来,鲜明的对比就形成了,平民区干净清洁,就连空气都清新了许多,反而那些大官显贵居住的区域,被人们诟病起来。

    爱面子,其实是人的天性。

    当日便有人家把话递到了兵马司,问为何不清理他们家附近的粪堆。

    贾瑛的回话是:“饿肚子的士兵,打不了仗。”

    贾瑛和杨佑则分别拜访了几家,二人离开后不就,城管大队便上门清理了附近的粪堆,左右这些人家也不差那点银子,指甲缝里抠出来点就够了,无非就是给两人一个面子。

    当然,出去之后,也好让他们狠狠的嘲笑他们的对头一番。

    可大乾朝的官员们大多吃惯了白食,哪里肯轻易掏银子。

    不过没关系,贾瑛还有后招。

    京城里有专人负责收集夜香,拉倒城外卖给一些庄子施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进项。别小看了掏粪的,京城里倒夜香的也是要拜码头的,京城里就有大大小小数十个粪王。

    这些粪王各个坐拥万贯家资,是名副其实的财主老爷。

    贾瑛让廖文斌几人挨个拜访了这些粪王,经过一番驱狼吞虎,威逼利诱,最后达成了协议,乖乖交了公使银。

    于是接下来几日,这些官员人家,忽然发现没人上门收夜香了。

    这让人如何受得了。

    一时间人人都对贾瑛恨得咬牙切齿,只是却又不好因此而弹劾贾瑛,大乾的朝堂,可不是用来给他们讨论大粪的。

    唉,交就交吧,左右不缺那点银子。

    入夜前派人交了银子,第二天一早醒来,门口的粪堆没了,掏粪工依旧如往常一样上门,日子再一次恢复了正常运转。

    贾瑛安排好后续之后,便不再关注此事,他这两日,每天都带着人往城外的山上跑,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天空连着阴沉了一个旬日,第二场大雪还是来了,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厚的白色绒服。

    兵马司和巡防营又动了,不过这次不止是他们,还有城外的一千六百多名囚犯,嗯,用贾瑛的话来说就是劳改犯。

    兵马司和巡防营的做监工,劳改犯们开始清理街道上的积雪,然后在被人们踩成泥泞的黄土道上,铺撒上一层新土,人们忽然发现,今年的冬天,京城确实不一样了。

    京里的百姓都在议论,兵马司和巡防营如今这是转了性了。

    只不过接下来他们就发现,兵马司还是那个兵马司,依然让他们畏惧。

    “凡军民人等、在於街市斗殴及**赌博、撒泼抢夺、一应不务生理之徒,俱许擒拿。”

    “凡地方或有盗贼生发,即督领弓兵火甲人等擒捕。”

    “凡兵马司所属,均需严律执行。”

    这是贾瑛给五城兵马司下的新命令,因为兵马司的大牢需要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来为兵马司的城管大业劳作。

    这日一大早,几辆辆马车驶出了贾府,贾瑛骑马相伴在马车旁边,一路往兴庆街而去。

    路上,贾瑛看着铺上新土的街道,依旧难免因两旁积雪消融后变得有些泥泞,心中无比怀念柏油路。

    是不是该弄一个水泥出来?

    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也很平整,而且还好修理,可京城街道这么多,除了纵横中轴大街,不可能所有的街道都铺上青石板,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大了,朝廷也不是免费的慈善机构。

    “二爷,到了。”喜儿在前面提醒道。

    贾瑛向马车里说了一句:“你在这里守着,我去接齐姑娘出来。”

    贾瑛走进了云记总号的大门,转到内院儿,齐思贤也早早得了信儿在屋内等候。

    “准备好了吗?”

    “嗯。”齐思贤点了点头。

    “那就出发吧。”

    随后二人又相伴出了云记大门。

    “齐姐姐,到这边来。”黛玉和探春从车帘内探出脑袋,向齐思贤打招呼道。

    齐思贤看了眼贾瑛,递信儿的人可没说府里的姑娘们也会来,还有黛玉。

    “黛玉妹妹,探春妹妹。”齐思贤转过头来,面带一脸笑容,向马车走去。

    上了马车,齐思贤才发现,车厢内,三春宝钗都在,好在马车足够宽敞,六人坐在里面,也不显得拥挤。

    后面的两辆马车,坐的是报春绿绒紫鹃,还有其他几个姑娘的随身丫头。

    凤姐忙着府里的事儿,来不了,李纨陪着贾兰,也没跟来凑热闹,此行只有几个姑娘和丫鬟。

    贾瑛将齐思贤扶上马车,转身上马,继续向城外而去。

    杨佑是个急性子的,似乎每次和贾瑛相约,都是他一早便道了地方等候,起身后也有一两马车,应该是苏幼微和她的侍女小红。

    “你这家伙,排面比爷还要大。”杨佑看了看贾瑛身后的三辆马车,再看看自己身后孤零零的一辆,早知道府里的嫔妾多待几个来,平白矮了贾瑛一头。

    贾瑛摊了摊手道:“我府中的妹妹多,难得出来一趟,只当是带她们出游了。”

    “走吧。”

    一行人从京城的西门而出,马车咯吱咯吱压着新雪缓缓向西山驶去。

    一路上隔着车窗,车厢内的姑娘们沉醉在这冬日的雪景之中。

    偶有树端上的老鸹被行人惊动,扑棱着翅膀,带起指头一阵摇晃,晶莹的落雪铺撒下来。

    不得不说,自然的美景确实让人震撼与陶醉,即便是贾瑛,也享受在其中。

    “光秃秃白茫茫一片,这有什么好逛的。”杨佑的声音不合时宜的响起,当真是大煞风景。

    贾瑛有种交友不慎的感觉。

    车厢内,几女也在喳喳说个不停。

    “齐姐姐,你的这个是紫貂皮吗,真好看。”

    “我只觉得妹妹的银狐貂绒才显得更般配一些。”

    “还有我的......”

    贾瑛从大同带回了不少精美的毛皮,除了范亭和几名晋商送的几张几品毛皮,贾瑛还特意出高价收集了一些,没办法,府里的姑娘着实多了些,若是厚此薄彼,估计他的日子会很不好过。

    黛玉和齐思贤是一定要送的,惜春与他同出东府也要备一件,惜春都有了,探春和迎春自然也不能落下。

    媳妇们,尤氏待他不薄,带些礼品自然应该。荣府这边若只送李纨,似乎也不合适,何况他与琏二的关系,凤姐也要送一个。

    报春和绿绒倒是不缺这些,不过改送还是要送的。

    大家都有了,身为侄儿媳妇的可卿也不好落下,罢了,只当是长辈的赏赐。

    如今姑娘们,正围着身上的绒皮大氅叽叽喳喳议论个不停,黛玉不是看向车外,齐思贤也是不是瞄上一眼。

    大概是因为冬天的缘故,贾瑛觉得后脖颈有些凉意,紧了紧身上的衣衫。

    行过半日,朝阳挥洒,大地一片洁白夹杂着金黄,前方的山坡上出现了一片突兀的绿色,青松依旧坚挺着,抗击着寒风。

    找了一处视野宽阔的地方,贾瑛让人将马车停了下来。

    随行的两府亲卫向四周散开,披甲搭弓,防备误入此处的行人和野兽。

    姑娘们走出了车厢,贾瑛第一次为众人介绍杨佑,还有苏幼微主仆。

    黛玉几人虽然足不出户,可也知道肃忠王府和贾瑛交好,是以对于苏幼微也极为热情。

    杨佑再一次见到齐思贤,气氛不免有些尴尬。

    如今一个成了亲王,一个则是新封的县主,皇帝认下的义女。

    唯有贾瑛和齐思贤明白,双方之间算是堂亲,杨佑要比齐思贤大两岁,不过两人也没有想过要点破此事。

    古人的娱乐项目要匮乏许多,冬日里出游,多是打猎射艺,只不过贾瑛和杨佑经过战场的洗礼,已经没了张弓烈马的少年心性。不过一年时间,两人都成长了许多。

    至于黛玉苏幼微等人,更多的是对于出游的新奇,被山间雪景的所吸引。

    女子出门不容易,若非贾瑛,黛玉几人也只能继续做那养在深闺的官家小姐。

    杨佑听着耳边传来的莺莺燕燕之声,饶是以他喜好女色的性子,也只觉脑袋嗡嗡嗡的像是有蚊子在耳边乱飞,一时间看向贾瑛的神色尽显的有些同情。

    “你们家,姑娘却是是多了些。”

    贾瑛一脸警惕道:“我警告你,别乱打主意。”

    杨佑摇了摇头,都是些未曾长开的小丫头,不对他三爷的胃口,相比而言,齐思贤和苏幼微则显得安静了许多。

    每个人在意的不同,即便是义气相投的两人。杨佑受不了女孩儿的吵闹,可贾瑛听在耳中,却觉得格外珍惜。

    贾瑛给喜儿递了个眼色,喜儿转身命仆役拿出准备好的雪橇,套上了马缰,一架马拉雪橇就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贾瑛心中遗憾的叹息一声,可惜没有哈士奇或是阿拉斯加,不然岂不萌翻这些丫头。

    姑娘们也被突然出现的雪橇吸引了过来。

    “坐过雪橇吗?”贾瑛向众人问道。

    看姑娘们眼中新奇的神色,贾瑛便知道自己准备对了。

    “去哪几个垫子来。”贾瑛向喜儿吩咐道,随即便坐到了前面的位置上,双手握紧缰绳。

    等喜儿铺好了垫褥,贾瑛是以姑娘们做了上去,然后抖动缰绳,雪地里滑起两道翘痕,渐起片片飞雪,马拉着雪橇在林中穿行。

    身后的姑娘们发出了几声惊叫,随后便是欢闹。

    杨佑摇了摇头,骑身上马,追了上去。

    今日出来,可不是只为携美出游的。

    等到众人欢闹够了,姑娘们也累了,贾瑛才赶着雪橇回道营地。

    “你们先在此地休息片刻,我和王爷离开一趟。”

    有外男在场,黛玉几人即便好奇,也没有多问什么。

    贾瑛转头向喜儿和巴卜力说道:“你们留在此处,照顾好姑娘们。”

    “是,二爷。”

    贾瑛和杨佑离开前,却带上了齐思贤。

    三人骑马,向着西山深处而去。

    虽然是京郊山野,可这里的冬日却并不算荒凉,经常有砍柴为生的樵夫进山。

    拐到官道上,便能看到稀稀两两的行人,双手面目黝黑,或是挑担,或是肩扛着麻袋,正迎着风雪,向京城而去。

    这些人,都是京城附近,以挖碳而生的百姓。

    就像是香山居士笔下的卖炭翁。

    一处山脊上,贾瑛三人驻马而立。

    贾瑛指了指前方看上去黑白相间的山谷,向杨佑说道:“就是这里了。”

    杨佑远远看了眼下方的场景,转向贾瑛说道:“你先前说的生意就是这个?不过京城中用石炭取暖可不算多,除了宫廷王府偶尔会用些,就连一些官员府里,大多都是在用木炭,木炭的浓烟要比石炭小许多。”

    “而且,这玩意儿黑不溜秋的,沾上一点就得洗半天,寻常百姓家里也用不起。”

    相比木柴,石炭的价格要贵上许多,主要是开采难度的问题,全靠人工铁锹来挖掘。

    而且正如杨佑所说,如今百姓人家少用石炭,反而是一些作坊用的比较多一些。

    毕竟百姓家中多是烧火炕的,没听说过烧火炕用石炭做燃料的。

    “既然要做生意,我自然会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相信我,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会是石炭的天下。大乾的人口越来越多,又是烧火,又是盖房子,山上的树木根本不够砍的,不然朝廷也不会下令,限制京畿附近的树木砍伐了。”

    古人对于树木砍伐的管理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尤其是京畿附近。

    而且,贾瑛身为两世人,心中对于工业还是有种执念的。

    泰西人因为航海业,带动了社会技术的进步。

    可大乾不缺土地,大海对于大乾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可煤炭不一样,煤炭作为工业的主原料,如果煤炭开采行业能够发展起来,贾瑛相信,同样会带动一次社会的进步。

    就像前世记忆中,某国为了开发西部,而兴修铁路,为了兴修铁路,大量的现代机器便因此诞生了。

    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起点。

    一个能引发深刻变革的起点。

    “我想将附近的山地都买下来,不过只我一人肯定是不行的,而别人我又信不过,怎么样有没有兴趣?”

    杨佑摇了摇头道:“爷无所谓,左右也不缺那点银子花,需要多少银子入股,回头你报个数来就行。”

    杨佑的兴趣不大,也在贾瑛的意料之中,而他需要的也正是杨佑的支持罢了,感不感兴趣,倒是无所谓。

    带齐思贤前来,是需要云记出手经营打理。

    当然,在此之前,还要先搞定户部那边才行。

    嗯,或许也能将皇家一道拉进来。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