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踏实本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橚就藩开封,他的王府规格才五千两。

    要么怎么今年嫌开封日子过的苦,巴巴跑回金陵来。

    “是。”

    将批复记下,陈云甫随即将其他几部的事做了一一汇报,足过了一个多时辰才放下最后一道记事的奏疏。

    “回殿下,这三日就这些事。”

    “甚好。”

    朱标并没有亲自去看奏疏,很是信任陈云甫。

    他难道就不怕陈云甫漏记或者故意将有的事隐瞒不说吗?

    陈云甫就算有那么大胆子,也没那么愚蠢。

    擅权也不能这么玩啊。

    电视剧电影里司礼监对一些弹劾宦官的奏疏动不动就玩一手私扣不发,然后对弹劾者打击报复,从此蒙蔽圣听、大权独揽,这种事只能存在电视剧和电影中。

    无论是内阁还是司礼监,他们都不敢隐瞒六部、地方奏疏上呈禀的事。

    一个大臣给皇帝写奏疏,正常流程是先送进通政司(中央办公厅),而后通政司交到内阁,内阁看完后将事记下来向皇帝汇报。

    如果皇帝不愿上朝(例如嘉靖、万历)也不愿接见外廷,那就送进司礼监。

    到司礼监(皇帝私人办公室)的奏疏,是内阁已经看过的,换言之,那些弹劾司礼监宦官的奏疏内阁都已经看过了,只是故意送进司礼监恶心那群太监的。

    你说内阁都这么玩了,司礼监还敢私扣不汇报?

    这群太监不说,内阁辅臣们难不成就不会当着皇帝的面说。

    皇帝再不愿意见,内阁阁臣跑乾清门外登闻鼓一擂,皇帝只要还有气,说什么也得见了。

    朱元璋立了死规矩,登闻鼓只要响,皇帝必须露面,不然就当皇帝死了,大臣们就可以拿着明太祖宝训联系藩王准备登基继位的事。

    有这个规矩在,嘉靖也好万历也罢,谁还敢不露面。

    反正你不露面,我们就当你驾崩了,哎,大家开开心心议立新帝,还能混个从龙之功。

    而一旦皇帝露了面,知道了司礼监蒙蔽圣听的事就该乐了。

    感情你们这些太监胆子那么大,闭塞圣听这种事都敢做,那行,洗干净去死吧。

    司礼监不是一个太监,他是几十乃至上百个太监集体工作的一个单位,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江湖。

    一把手掌印太监敢私扣奏疏,那二把手、三把手这些副职一准找皇帝告密。

    谁不想再进一步。

    因此,扣奏疏隐瞒不报这种事压根没有可以操作的空间。

    六部五寺送来的奏疏,陈云甫胆敢隐瞒不报,不做批复,那么写奏疏的官员心里就明白了,皇帝(太子)这是没看到啊,没看到就说明有奸佞在侧蒙蔽圣听,我得当面告状去!

    只要这个官员一当面告状,那么好,陈云甫就死翘翘了。

    你说你给陈云甫多少胆子,敢做这种事。

    朱标只需要听陈云甫的简化汇报就行,压根不担心陈云甫会隐瞒某些事。

    说这些,只是为了明确陈云甫眼下的身份和职权范围。

    作为朱标的首席秘书,陈云甫能管到的仅仅只有左春坊这一亩三分地,他能做的,也仅仅只是将六部五寺的奏请转达给朱标,并将后者的批复记下来,传达给六部五寺。

    他没有任何向朱标提出自己建议的权力,更别提自作主张私扣奏疏这般胆大包天了。

    朱标也从来不会问陈云甫‘你对这事怎么看啊?’

    后者想要提建议,首先得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分内事,领导才会满意,才能考虑给你‘加担子’提拔使用。

    若是分内事都做不好,整天好高骛远惦记对国家改革这种大事指手画脚那就实属政治幼稚。

    陈云甫浸淫官场那么多年,牢记一点。

    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想的不想。

    时候到了,不用别人推,有些话、有些事,陈云甫也一定会说更会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