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八节 我们需要消费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心就想着怎么样创汇,绝对不会关心市面上夏国人需要消费的问题。

    这一次讨论的主要内容是。

    拆厂子。

    孟非凡拿出一个巨大的图表:“豫州,我随便选一个,就拿伊水边这个厂子来说,人不算太大,规模也还可以,只是一个大一点县城的厂子,一年生产一亿件衬衣。我想了几种拆厂子的办法,大家讨论一下。”

    “第一种,厂子直接拆成两个,按原厂职工人数,再招工一点五倍,这样的话熟练工带新手,用不了多久就会变成两个厂子。”

    孟非凡刚说完,就有人反对了:“不行,这样的质量会下降。”

    “怕个球。”又有人对反对意见提出了再次反对的看法:“质量好的去创汇,换成美刀。质量过关,良好的,便宜一点往外卖。那些不合格的,直接发到磅逊港去,那边再收拾一下,再低一点价格一样能卖出去。”

    “不行,不行。”更多的人反对。

    这是砸名声的事情,绝对不能这样干。

    质量一但被质疑,这后果是很严重的。

    孟非凡听着,这个方案显然大家伙的意见都很大,翻了翻手中的本子,这些都是各组员提上来的拆分方案。

    他开始念第二个:“还有一种办法,慢一点,扩建原厂,然后招新职工。等这些新职工成为熟练工之后,再进行部分拆分,再补充一批职工。”

    “凭啥?”

    “你什么意思?”

    有人就说了:“凭啥给别的厂培养人,再说是兄弟单位,可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了。现在工资与奖金、与产量都有挂钩,谁愿意牺牲自家利益去无私的帮别人。但若算钱,这账也不好算。”

    孟非凡拿出第三份:“直接扩厂,这个我看了。但扩大又有坏处。一个厂子的规模过大,对一个县来说,实在是压力很大,电力、水、职工的吃住,对周边劳动力的影响,对各种配料的供给,废水处理、垃圾处理。”

    于凤清这时拿出一份调查报告:“我们可以考虑尝试另一种办法,拿奔小康来说,各种调配所有工厂都是积极响应的,因为他们都清楚,所有厂子都是跟着九厂干的。我们可以创造新的方式,从外国的经济理念中学习。”

    孟非凡明白了:“你是说,企业集团。”

    “对,企业集团。比如某个制衣厂,成立集团,他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地点设立工厂,然后相互调配各工厂的资源,这样就不存在谁吃亏,谁占便宜这回事。肯定会有一些小矛盾,但这类的小矛盾不会影响大局观。”

    “你们有详细的方案吗?”

    “还没有,但有初步的简单方案。其实咱们夏国有一些类似的案例,有相似之处,不够完善,我们现在应该讨论一下,如果建立一个有效的,合理的,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以及工厂发展的方案。”

    于凤清翻着自己的报告:“我们有过分析,不可能一夜之间增加消费品的产量,但可以有序的,在收入高的地方有部分的偏向性,然后再慢慢的全面提高。我们分析,先从饮食与穿衣开始,第一步考虑饭桌与衣柜。其次才是电子类消费品,当然,手机与传呼机例外。”

    高崇武听完:“还有我的事。”

    “有。”于凤清回答:“手机、传呼机,以及电视机,必须尽一切努力增加产量,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

    高崇武只回了一句:“我们一直在增加,从未停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