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购国不费,抡才大典(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只能以宝钞为锚定物发行本国货币,几乎直接将经济命脉交由大明……

    易卜拉欣不懂这些,或者说,海外诸国几乎就没有懂的。

    若不是马丁路德有黑龙加持,根本不会懂这些,可他就算懂了,也无济于事,除非放弃与大明的贸易……

    易卜拉欣不懂,但他却能够非常直白的知晓宝钞的贵重。

    一亿宝钞,会远远超出它本身的价值。

    因为宝钞代表着的是大明的商品,这才是真正的硬通货,易卜拉欣回埃及,可不能光靠嘴巴来拉拢原本的部下。

    你不给实惠,怎么让人替你卖命?

    这不是说你在做天下为公的事情,就可以不给好处的……

    “一亿怎么够?我给你一百亿。”

    王直轻笑着直接将资金来了个超级加倍,直接震撼得易卜拉欣说不出话来。他无法想象,这是一笔何等的巨款。

    而王直只是笑而不语。

    王家的产业的确已经被赎买,作价20万亿,分一万年给付,说是赎买,等同于白送,而王家如今的资产,不过是原本的一些现金而已,也就几十亿。

    如今王家拿不出一百亿来,但朝廷可以。

    太可以了。

    纸钞而已,要多少,印就是了,反正是发往海外,不用担心流通膨胀……

    而这笔钱,真不多,在过去,也就是一千万两而已。

    王直却要拿这一千万两,买一个国家。

    贵吗?

    彭的一声,易卜拉欣另一只膝盖也跪了下去,脑袋重重磕在地上,并不是为这份财富,而是为王直给他的支持而感动,必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去吧。”

    “去找你的队友,我会安排一个商队,到时候你们跟着商队前往埃及。”

    “商品、宝钞,都会给你准备好。”

    “奥斯曼的百姓正等着你去解救,千万不要失败了。”

    ……

    二月十八,春闱。

    今年的春闱与往年大有不同,嘉靖没有对科举的形式进行大改,只是就外算学另外开了条理工路子,嗯,虽然这样更痛就是了,让科举失去了垄断能力。

    再一个,今年科举从秋闱开始,题目内容方向就与往年不同。

    如今会试,题目更是大变样。

    过去要先考四书五经,然后考“论”、“诏诰表”、“判语”,最后考策问。

    前面两关,都是基本功,能够中举的,都大差不离,策问是最关键的,往年科举舞弊,都是在策问上做手脚。

    虽然策问的题目,大多与时政有关。

    再要么问如何治国。

    总归还是有点数的,可今年的题目……《论宝钞的海外应用和新朝贡体系的构建》。

    是的。

    今年的题目,着眼的不是国内,而是海外,嘉靖要告诉那些士子们,大明的格局,应当是整个世界!

    今年的科举有一些“特招”的举子。

    嘉靖将从张执象那里得知的人才,基本上年岁能用的,哪怕是只有十二岁的张居正,都放进了夹袋里。

    早早就把一群人集中了起来,进行了大半年的突击培训。

    应试技巧得到了极大的强化。

    他不需要给秋闱打招呼,只叮嘱了一句“无需勘磨”,顺天府的学政就明白,哪怕是年岁小的,只要不是太差,都会给过,那些优秀的,更是不吝啬给予解元。

    最出彩的自然是张居正。

    在历史上,他十二岁就考上了秀才,十六岁本来要中举,但是被湖广巡抚顾璘以“勘磨”为由,将他黜落,否则便可以十六岁中举。后来他二十一岁再考,中举、进士登科,一气呵成。

    如今张居正在京师大学学习了大半年。

    年轻人正是接受新知识新理念的时候,自他入学,无需嘉靖多说什么,钱衡便已经爱极了这个学生,作为校长的他经常亲自教导。

    故而张居正不仅过了乡试,更是获得了解元。

    如今会试,他只看一眼题目,便下笔如有神,这大半年的理念、知识的学习,对于他来说,无异于“开天辟地”,他如同一块海绵一样疯狂汲取,疯狂学习,几乎如痴如醉。

    依据张执象的“文明觉悟”的框架,他已经看到了高山,便在奋力攀登。

    所着眼处,已经如以往大不同了。

    社会经济的运转原理,金融的作用,货币的影响力,大明该在世界上做什么,要怎么才能带着文明奋发向前……

    他心中不说沟壑,至少已经有了方向。

    所以,他着笔道:“货币带来的金融霸权可以将大明海外的权力以杠杆般放大十倍,数十倍,以朝贡体系建立的贸易组织又将政治的不可量化权力进行膨胀,两者相辅相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