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筹建大学,王之财宝(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俸禄过日子,那就得跟海瑞一样,买二两肉都能够上新闻。

    这是文官们不愿意改吗?

    并不是,他们是逼着所有人去贪,大家都贪了,也就没贪官了,大家众正盈朝,多好。

    嘉靖知道官员的俸禄不对,应该改,但他现在就是不改,如今这情况,再多银子丢进去,那都是肉包子打狗。

    嘉靖要给科学家开比宋朝官员还高的俸禄,那绝对是极大的财政压力。

    须知,一个包拯那样的官员,宋廷每年就要发放一万多贯俸禄,最低级的官员,一年都要两百贯俸禄。

    若是有上万名科学家,一年得多少钱?

    少说得上千万两!

    这还只是俸禄,科研经费还没算呢……朝廷负担的起吗?

    “放心,大明有钱,朕也马上就要有钱了。”

    嘉靖并不认为打仗会亏钱,特别是在江南跟“倭寇”打,朝廷的军队只要立住了脚,就能严重影响海外贸易,到时候,军队就是海关!

    有海关,还怕没钱?

    后世有一部片子《大明王朝1566》有一点没演好,晚年的嘉靖一点都不缺钱。因为正在跟倭寇打仗的嘉靖根本就不缺钱,而且富得流油,仅次于朱棣。

    举个例子。

    明朝皇宫容易着火,而且好几次是那种一烧就全部烧没的那种。万历修三大殿,从万历三十一开始修,都到万历四十七年驾崩了也没修好,一直修到天启五年,也才大体竣工。

    然后,天启六年,王恭厂大爆炸,三大殿炸塌了。

    修了二十多年,万历前期的准备和材料采买不算,光天启就花了六百万两,然后,史书的评价是什么?规模费用不及嘉靖年间修复三大殿的三分之一!

    而嘉靖修三大殿用了几年?

    嘉靖三十六年,大火,三殿两楼十五门俱灾,但在嘉靖四十年,就全部竣工了!仅仅花了四年时间,耗费四五千万两,嘉靖就用内帑把三大殿修好了。

    而这个时候,嘉靖是准备自己花钱修京师城墙的,因为京师只有两层城墙,他准备修第三层!

    你说江南倭乱之后,嘉靖得多有钱?

    他需要喊那句“朕的钱”吗?

    大明最强部队,戚家军,就是嘉靖武装的,戚家军打仗的战损比就离谱,常常一场仗打完,就两个人受伤,还是崴了脚。

    这你就可以知道戚家军的火力有多猛了,打仗有多富了。

    李云龙都流口水好不好。

    “钱不是问题,五千万两国债只是启动资金,除了天文馆和科学家的俸禄外,朕还想为京师大学建一座图书馆,将永乐大典重新抄录一份,放在图书馆中。”

    “而且,图书馆中不能只有永乐大典这样的百科全书,它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撑。”

    “这个,就需要国师去想办法了。”

    数据……

    张执象知道,嘉靖这是看上王家的天问了,且不说王家是否答应,光是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就至少需要数百万两银子。

    运营维护也不是一笔小钱。

    “天问在王绛阙手上,我会去问她的,只是,王家每年在天问上花费的银子就有数百万两,朝廷的摊子铺的开吗?”

    张执象也很担心嘉靖的财政崩溃。

    嘉靖却毫无顾忌的说道:“权力,就是财富,朕只要收回国家主权,就有无尽的财富。”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