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钢铁巨舰,蒸汽大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包子吗?不是,他只是震惊于大明有蒸汽机!!他忽然有些怀疑,自己真的穿越到仙侠位面,而不是什么蒸汽朋克的科幻位面?

    搞半天,郑和船队是钢铁巨舰?

    怪不得一直争论宝船的吨位有问题,说木制龙骨不可能有万吨巨舰,的确,木制不可能,如果是钢铁做龙骨就没问题了。

    至于大明有没有合适的钢材和钢铁产量?

    这是有的。

    天工开物已经明确记载了炒钢法,技术没有问题,而明朝巅峰时期生产铁矿的县有245个,元代只有45个,清代只有137个,至于钢铁产量,在洪武初年,国营专办铁矿区有13处,且洪武帝禁止民间开铁矿,也就是说仅13处专办矿区所记载国营产能就有1847万余斤。

    按照洪武七年三月的明实录记载。

    国营铁厂的全部生产都是有定额的,一年规定产量总计为805万2987斤,即便算是永乐年间新添的四川龙州冶和顺天府遵化铁冶,也不过多上82万斤。合计也就887万斤。

    1847-887=960万斤。

    这960万斤铁是从13个矿区课税而来,明初要打仗,铁料税率高,为15比1,也就是说明初这13个专营矿区的钢铁产能就达到了1亿4400万斤。

    大明巅峰时期,铁矿区多达245个,即便许多矿区规模不如那13个专营。

    可总量翻个十倍没问题吧?毕竟民间没有记录的,私自开采的量,也是极大的!

    所以。

    保守估计,明朝最鼎盛的宣德年间,钢铁年产量至少有70万吨,那么我国1949年钢铁产量是多少呢?答,当年粗钢产量为14.5万吨。

    有产量,有质量,造铁甲舰似乎也不是不可以了……

    可惜。

    《永乐大典》副本已经被毁被盗,如果能够将完整的《永乐大典》正本从永陵里找出来,那么历史的一切谜团也就将解开,可惜,前世他病逝之时,依旧没有足够的技术完成这项任务。

    罢了,就当这是魔改的平行位面吧。

    想通关节,张执象不再纠结蒸汽机的事情,向王源之探听了一些船只的概况后,便安静的听他们讲海外风物。

    可能因为张执象他们来自龙虎山的缘故,王源之特意挑了海外各族的祭祀来讲。

    海外多蛮夷。

    诸多部族都没有开化,依旧信奉血祭和活祭,哪怕是在商洲最大的国度,阿兹特克王国,他们经常抓取野人来祭祀神明。

    虽然在大明看来,阿兹特克人和野人都归属殷地安人……

    但他们自己显然不这么认为。

    阿兹特克的祭祀集团已经严重影响了帝国的运转,他们占据大量资源又不事生产也不负责打仗,导致他们的皇帝蒙特祖玛二世处境十分微妙,有点被架空的意味,国家也在爆发内乱的边缘。

    那些祭司们能够保持特权,自然也有一些原因。

    例如在阿兹特克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的神庙当中就有一条大蛇,说是有数十丈长,是太阳神在人间的化身。

    王源之说他见过此蛇。

    并无羽翼,也无羽毛,只是一条金色的巨蛇,实际上有十五丈长,每日以活人为食,已开灵智,属于妖邪一类。

    此类妖邪,在上古之时亦有之。

    话说正一道就是因此而生,消灭山野淫祀,斩尽天下妖魔,在此之前,妖邪居于山野窃据神位,愚夫多以生灵活祭,童男童女何其无辜。

    华夏有颛顼绝地天通,有正一扫荡妖邪。

    可海外没有。

    因此海外远航,不但在大海当中要面对幽暗恐怖,在未开化之地,还要担忧各种自蛮荒以来留下的妖邪孽种……

    (PS:旱舡的记录源于明万历年间的故宫建筑文献《冬官纪事》,记载的是贺盛瑞在明朝万历二十四年任工部营缮司郎中时主持修缮故宫中乾清、坤宁两宫的详细经过,换中道阶的案例便是出自于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