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执拗首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符赵两家的联姻仿佛一颗小石子投入水面,只激起了些许微弱的波澜。

    别看早朝的时候群臣都要恭恭敬敬地拜见帷幕后的符皇后。

    可他们都很清楚,就连符彦卿都被“软禁”在魏州不得动弹,足可见这位符皇后纯粹就是个摆设,符赵两家的结姻自然也就无甚影响。

    每当朝会,群臣们面朝的是帷幕,眼睛看的却都是最前头的首相范质。

    在先帝郭荣宾天后,以范相公为首的三名宰执兼枢相,才是这大周朝真正的掌舵者。

    又是一次朝会日。

    六岁的娃娃皇帝郭宗训高坐帝位,他身侧是帷幕后影影绰绰的皇后符氏。

    今日朝会只有一项重要议题,那就是先帝郭荣的葬礼。

    乱世时期军事压力巨大,中原五朝都不约而同地将绝大部分财政预算花在了军队上。

    再加之五代皇帝多出身微末,起于穷苦,故而在登基之后他们大多都崇尚简朴。

    郭威郭荣这父子两自然也不例外。

    这父子二人的嫔妃都只有个位数,执政期间皇宫几乎没有增加过宫女内侍,一应用度也是越简单越好。

    按照郭荣的死前立下的遗嘱,他坚持薄葬,陪葬品不含任何金银,仅仅只是些常穿的衣物以及一张最新的周朝疆域图。

    可即便是薄葬,身为帝王,该讲的礼节还是不能少的。

    按照此时惯例,皇帝下葬须设“大礼五使”主持葬礼。

    分别为山陵使、礼仪使、卤簿使、仪仗使以及桥道顿递使,其职责看差遣名便可知一二。

    其中负责山陵使统筹全局,通常由宰相担任。

    而负责疏通道路、修筑陵墓的桥道顿递使则常由陵墓所在地方长官兼任。

    其余三个差遣也多由朝中重臣充任。

    三相王溥望着身前正娓娓而谈的范质,不免有些担忧。

    这大礼五使的名单由范质提出,大体也得到了另外两位宰执的认可。

    但对于其中一个名额,王溥稍有意见。

    王溥不由回想了昨日在政事堂中的争执。

    “范相公,让窦仪任礼仪使,是否稍有不妥?”

    “这有何不妥,窦仪本官为礼部侍郎,于礼法上钻研颇深,出任礼仪使正可谓人尽其用。”

    “可窦仪在洛阳......”

    “这事过去已有两载,能有什么影响?王相公,这人选明日就要递交上去,此时再改已来不及了,再说也毫无更改之必要。”

    面对范质的强势,以及不置可否的魏仁浦,王溥最终只能艰难点头。

    可他心中仍有担忧。

    范质执意要起复赋闲在家的窦仪,这毫无疑问会向外界传达一个危险的信号:那就是朝堂并不在意武将勋贵们的看法,甚至还要继续削武将勋贵的权。

    显德三年时,窦仪在洛阳整倒了鱼肉百姓的韩伦,迫使朝廷将韩伦发配去沙门岛从军,韩令坤也受父亲牵连,至今驻守在河北,远离了开封这个政治中心。

    韩伦案直接推动了大周刑统的出台,武将勋贵的特权因此受到了法律的限制。

    出于对窦仪的保护,也为了平息武将勋贵的愤怒,郭荣剥夺了窦仪的差遣,勒令他在家反思。

    这一反思就反思了近两年。

    这两年间窦仪一直窝在开封的家里,几乎不出家门,也甚少会见朝臣,仿佛这世间就没他这个人存在。

    遭殃的不止是窦仪一人,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