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常在河边走(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从来都是李延庆的乌衣台跟踪别人,今日他竟然也被人跟踪了,这就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吗?

    安清念提出了一个假设:“会不会是魏仁浦的人?”

    李延庆就着鲜嫩的羔羊肉扒拉了一口米饭:“那追踪者身手不错,最起码在白日里没被李石发现,我觉得更像是武将培养的私士,而且魏仁浦为什么要在这时候派人跟踪我?我李家与他魏家可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

    安清念则正对付着一块焦香的鲤鱼肉,她小心翼翼地剔除着鱼刺:“若是他还敢继续跟踪的话,何不让乌衣台确认一下?”

    虽然孔子有食不语的古训,但夫妻二人在私下里自然是怎么方便怎么来,这种礼节通常只会用在人多的大规格宴会上。

    李延庆粗暴地咀嚼着羔羊肉:“明日一早我就会给乌衣台送去指令,我倒要看看,是哪个不长眼的敢派人跟踪我。”

    任谁知道自己被跟踪了也不会有好脾气,更何况是在现在这关键的节骨眼上,任何的不确定性都是李延庆所不能容忍的。

    同一片夜空下,与李府同处右一厢的赵家也到了吃晚饭的时间。

    赵家老二赵匡胤已赴任许州节度使,按照惯例,他得留点人质在开封。

    为了最后从郭荣那博取点信任,赵匡胤将老母杜氏以及两个弟弟赵匡义、赵匡美都留在了开封,只携妻子王氏以及八岁的儿子赵德昭赶赴许州。

    王氏是赵匡胤今年年初迎娶的续弦,他的前期贺氏在去年年末病故,只为赵匡胤留下了赵德昭这一个儿子。

    说起这王氏,她的出身说高不算高,但也不算低,她乃是巢国公、彰德军节度使王饶的第三女。

    不过王饶卒于显德四年的冬天,和赵匡胤的前妻贺氏是同一个月病故的。

    所谓人死如灯灭,这年头节度使的位置以及爵位都是没法传给子嗣的,再加上王饶根本就没有儿子,所以王家随着王饶的死算是彻底衰落了。

    按理来说,像赵匡胤这样的新贵其实不太应该娶一位已故节度使的女儿。

    可赵匡胤毕竟年纪大了些,再娶一位待字闺中的豪门之女有些说不过去。

    王饶与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有不浅的交情,在加上当时赵匡胤随郭荣北伐在即,眼见家中无人照拂老母,故而才迎娶了王氏。

    老二赵匡胤既走,开封赵府就只留下了主母杜氏、老三赵匡义以及老四赵匡美。

    每到饭点,杜氏都会将两个留守开封的儿子叫来一起用餐。

    赵匡美今年不过十一岁,依然有些懵懂。

    而赵匡义今年已满十九,在国子监进修过,又在其兄组建的斥候军历练过,已很是成熟。

    在其兄离京后,赵匡义也随之被调入宫中,正式成了一名殿直,与李家的李延顺、安家的安守忠一样,为郭荣扛矛,同时也是人质。

    今日用餐,赵匡义明显心不在焉,似乎是在等待这什么。

    为你提供最快的奋斗在五代末更新,第八十一章 常在河边走免费阅读。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