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师徒聚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忠武军节度使,驻地在许州。”

    这下吴观坐不住了,他腾地从椅上起身,忍不住惊呼:“许州?郭荣怎会将赵匡胤调去许州?这不对啊!”

    赵匡胤原本的驻地是陕西同州,离开封有八百里之远。

    这年头没有电,自然也就没有电话,一切信息都要靠马的四条腿来传递。

    所谓的八百里加急,只有在面临紧急军情时才能通过朝廷的驿站来实现。

    而像赵匡胤这样的地方节度使,要想获取开封的讯息,只能靠私人信使进行传递。

    开封发生的事情传到同州,依靠私人渠道,就算日夜兼程也要四五日方能送抵,一个来回就是小半个月了。

    若是赵匡胤真被外放去了同州,那就意味着他基本远离了周朝的政治中心,也就几乎无法再干涉到朝堂。

    许州就大不一样了。

    许州离开封不过二百余里,而且开封南面的官道是周朝境内维护得最好的官道,讯息的传递速度远快于同州。

    赵匡胤虽被外放至许州,但依然可以向开封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看起来,这完全违背了郭荣朝廷再制衡的政策。

    以赵匡胤为首的新兴武将派系是禁军中最为强大的派系,他若只是被外放到许州,和留在开封又有多大区别?这所谓的制衡又从何而来?

    这正是吴观吃惊的原因所在。

    在短暂的惊讶过后,吴观斩钉截铁道:“这绝无可能!郭荣怎么可能只将赵匡胤外放到许州?这和不外放又有什么区别?”

    与赵匡胤外放的许州相比,李重进所在的郓州就要差了不少。

    光从地理位置上而言,郓州离开封有四百余里,光这一条就比许州差远了。

    当开封有变时,赵匡胤在第二天就能收到消息,第三天就能返回开封。

    而李重进呢?收到消息至少要两天,返回开封又要两天,会比赵匡胤晚整整两天,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李延庆劝慰道:“这条调令毫无疑问是真的,赵匡胤今早就已经出城了,老师不必如此激动。”

    “你这话怎这般轻巧?这可是许州?我能不激动吗?”吴观瞪了李延庆一眼,似是在问:这可是关乎你李家的切身大事,现在都火烧眉毛了,你怎这般云淡风轻?

    李延庆当即会意,早有腹稿的他不慌不忙地回道:“老师且坐,容我细细分析。”

    吴观已稍稍平复,他往椅上一坐:“好,我就听听你的高见。”

    李延庆徐徐分析道:“我与老师的看法一致,赵匡胤外放许州的调令绝不可能出自郭荣,以郭荣的手笔,真要外放赵匡胤是不可能只让他离京二百里的。”

    吴观轻轻颔首,以示认可。

    李延庆接着说道:“这就正符合我之前的推测,如今的幕后主使者并非皇后符氏,而是首相范质,这条调令也正是出自范质之手。”

    为你提供最快的奋斗在五代末更新,第七十六章 师徒聚首免费阅读。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