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投其所好(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唯一特别之处,就是此驿乃是开封兵马北上河北的必经之路。

    前世的记忆模糊不清。

    赵匡胤为何会选择在此地举兵?李延庆如今并不清楚。

    但根据现有的情况来看,赵匡胤无疑是找了个借口领兵出城,而后再趁乱杀回开封,一举掌控局势。

    而他所率领的军队不出意外就是殿前司,至于这借口,李延庆认为是契丹南侵。

    赵匡胤的铁杆韩令坤此时正统领河北兵马防备契丹,对他而言,伪造一封契丹南侵的紧急军情并不是什么难事。

    回归眼下,要想在最终的皇位争夺战中取得胜利,枢密院就是重中之重。

    在当今体制下,只有枢密院拥有调兵遣将的权力。

    缺了枢密院加盖的军令,一兵一卒都无法离开开封。

    而枢密院的整体权力最终会归拢到当今的三位枢相身上,李延庆因此有了可乘之机。

    这还得多亏了郭荣的精妙布置,新设立了两位参知枢密院事,否则这枢密院就将成为魏仁浦的一言堂。

    魏仁浦与赵匡胤关系匪浅,甚至有可能就是他与赵匡胤合谋刺杀了前枢相王朴。

    李延庆能够争取的,就只剩下范质与王溥。

    范质在朝中隐隐有自成一派的态势,且此人一向高深莫测,最难揣度。

    所以李延庆与安清念将第一个目标锁定到了王溥身上。

    经过几番查探,再加上今日的亲自接触,李延庆愈发肯定了自己的大胆猜测:王溥就是其父王祚的傀儡,如今王祚病故,这个傀儡少了牵线人,正值迷茫不定之际。

    安清念在李延庆耳边轻声道:“既然三郎肯定自己的大胆推测,那何不乘虚而入?有冯吉为助力,应当并非难事。”

    “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王溥虽迷失了自我,但他终究是一国宰执,总有旁人难以企及的过人之处,洞察与眼光也绝非寻常官员可比,我如今与他只是初步有了些交情,要想继续深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我们的时间却极为有限。”

    李延庆自信自己的猜测,却也并未盲目自信,王溥毕竟是宰执,与此人在往来的初期绝不可透露任何目的,不然就会前功尽弃。

    “既然此人痴迷古籍,那不如继续投其所好,妾身明日就联系家父,让他在襄阳尽力搜集南方的古籍,而三郎也可动用手中的乌衣台,搜罗各地的古籍,所谓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算他王溥密不透风,我们也可用海一般的古籍砸开他的嘴。”

    安清念虽靠在丈夫肩上,温温婉婉小鸟依人,可说出来的话却是霸气非凡。

    她也确实有这个底气。

    安清念的父亲安审琦如今仍是山南东道节度使,是自成一派的土皇帝,与南方各大割据政权皆有利益往来。

    当年给幼时的安清念启蒙时,安审琦就能请来南唐大儒。

    搜集些南方的县志、古籍啥的还不是手到擒来?

    为你提供最快的奋斗在五代末更新,第六十五章 投其所好免费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