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人情(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寒气来得太急,安清念没注意保暖,着了凉。

    在她身旁,贴身侍女墨玉正搅拌着滚热的姜糖红枣茶,出言宽慰道:“娘子,据说今年的冬季会格外冻人,但冬天来得早,去得也快,等明年早春就暖和了。”

    显德四年的冬天的确有些异样,极短的寒冷与风雪在十月就粗暴地席卷了中原,路有冻死骨的景象恐怕要不了几日就会陆续上演。

    接过姜糖茶,一口气喝了小半碗,安清念再度开口:“三郎还没回来吗?”

    “还未。”寒冷的天气将一向健谈的墨玉也弄得寡言寡欲了。

    安清念将茶碗放到一旁的小几上,又问道:“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墨玉回道:“刚过亥时(晚上九点)。”

    “亥时...”安清念先是一怔,而后就有了猜测:“三郎莫不成是留在王府吃晚餐了?”

    寒冷不光凝固了夜空,似乎还迟缓了安清念的思维。

    “若真是如此,那件事应该也就成了。”

    墨玉所说的那件事,自然指的是通过县志结交王溥。

    作为安清念最为信赖的贴身侍女,绝大部分机密墨玉都有资格与主人共享,在核心的决策层面也有她的一席之地。

    “区区几十册县志,真能换来了王溥的留宴?”安清念反倒有些不太相信。

    在安清念看来,那不过就是几十册记载风土人情的薄薄书册,陈旧中还透着腐朽气味,能有什么用?

    以《唐会要》为开端的会要类史书,是一种全新的史书格式。

    不同于以人物和重大事件为主体的正史(譬如纪传体的史记、三国志,编年体的春秋、汉书等),会要这类史书的记载主体乃是一个朝代的规章制度、地理变迁以及辖境内的风土人情。

    为整编《唐会要》,王溥需要的不仅仅是官方记录的史料,地方衙门编写的县志、记述各地民俗的杂书、乃至民间流传的野史,同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史料,

    安清念虽饱读诗书,可她读过的史书都是些正儿八经的官方史书,《会要》这类新兴史书显然超出了她的认知范围,她也无法理解那薄薄几十册县志对王溥的重要性。

    “等郎君回来,便知晓了。”墨玉同样抱怀疑态度,但她更愿意相信自家的郎君能够功成归来。

    作为陪嫁到李家的侍女,墨玉已经是李延庆的女人了,一辈子锁死的那种。

    她话音刚落,李延庆就推门而入。

    李延庆一边脱下披风,一边哈着热气:“嚯,这鬼天气可真是怪冻人的。”

    哪怕是体壮如李延庆也有些扛不住夜空中呼啸的冷风,也就无怪乎安清念会缩在绒毯里烤火了。

    话音刚落,李延庆就迎来了两对满怀希冀的晶亮眸子。

    他脸上绽放和煦如暖阳的笑容:“放心,事情成了,王溥收下了那几十册县志,他还想当即还我人情,但被我避过去了。”

    墨玉晶亮的眸子中迸发喜悦的光辉:“想不到如此轻易的手段就能结交王溥,甚至还能让他欠下一个人情,当真不可思议。”

    为你提供最快的奋斗在五代末更新,第六十四章 人情免费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