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县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掩嘴咳嗽两声,调整好了面部表情。

    “我确实对三郎所说的县志感兴趣,三郎有所不知,我这两年正在整编唐会要,偏偏这南方的史料由于战乱而难以收集,还请三郎能将这县志借我抄阅一遍。”

    调整表情后,王溥大大方方地提出了借阅的要求,他也确实没有遮掩的必要,以他的地位,这点小人情还是随便就能欠下的。

    再说了,他王溥都亲自开口请求了,李三郎又岂会为了区区县志而拂了他的面子?

    果不出王溥所料,李延庆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这一请求:“若是王相公有所需,那在下明日就亲自送到相公府上。”

    王溥如此开诚布公地求书,倒也正合李延庆的意。

    能得到王溥欠下的人情倒是其次,通过县志这个纽带合情合理地接触王溥才是紧要。

    王溥这人不缺钱,不缺地位,也不渴求权力,实在难以收买,真正能够打动他的,恐怕就只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了。

    李延庆这一手算是找对了方向。

    至于接触王溥之后又该如何更进一步,李延庆目前也没有特别明确的计划,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

    而且这微小的人情未必就不会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一手。

    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注定会需要枢密院的三位枢相来决定这个帝国的走向。

    到那时,每一个变数都有可能成为改变局势的关键。

    为了尽可能提高李家的胜机,李延庆不会放过任何可能的变数。

    第二日黄昏,李延庆乘坐马车,亲自送书至王府。

    王溥刚刚放衙回家,身着常服的他将李延庆迎进了王府。

    仔细翻阅李延庆带来的县志,王溥那颗悬了一整天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这几十册县志都是货真价实的真县志,对于王溥的编史工作有非常大的帮助。

    心满意足地收下了县志,王溥面带笑意地对李延庆说道:“三郎,你这些日子都闲赋在家,我听说窦侍郎很是看重你,你在洛阳也为朝廷立下了汗马功劳,似你这等人才赋闲在家实乃朝廷之损失,你可有中意的差遣?我尽力为你安排。”

    很显然,王溥想趁早还了这个人情。

    虽说李延庆很年轻,官职也很低,人言轻微的,可他背后的李家却是尊庞然巨物。

    在王溥看来,这个人情还是早点还了为妙,拖不得。

    这却实实在在给李延庆出了一个难题。

    差遣?

    这都啥时候了,郭荣已然病重,赵匡胤虎视眈眈,朝廷那破差遣有个锤子用!

    兵权!兵权才最重要。

    李延庆压根就不想要所谓的差遣,哪怕给他连升三四阶也没有任何意义。

    问题是,若是李延庆不接受王溥的提议,那就是不给王溥面子。

    差遣不差遣的这并不重要,惹得王溥厌恶可就大事不妙了。

    虽说王溥在政事堂和枢密院都只是三把手,可他凭借参知枢密院事的地位对枢密院的所有决策都拥有一票否决权。

    若是郭荣宾天,王溥这个位置就足以左右整个国家的未来。

    为你提供最快的奋斗在五代末更新,第六十三章 县志免费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