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扑朔迷离的未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p;   思忖一番后,李延庆还是否决掉了这个可能。

    赵匡胤虽然具备了造反的所有必要条件,但郭荣已经提前准备了数道防备措施。

    首先就是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韩通,以及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袁彦。

    在赵匡胤公然反对刑统后,他与韩通、袁彦就已经实质决裂。

    赵匡胤在侍卫亲军司的铁杆韩令坤如今正在河北抗击契丹。

    若是他在京中举兵造反,侍卫亲军司必然会站在他的对立面。

    就开封城现如今的兵力情况看,殿前司与侍卫亲军司算得上是旗鼓相当。

    即便殿前司全军都跟随赵匡胤造反,也不一定就能在京中战胜侍卫亲军司。

    除了军中,郭荣在朝堂上也为可能存在的兵变做了防备。

    那便是新科参知枢密院事范质与王溥。

    这两位宰执与魏仁浦绝非一路人,有他们在枢密院制衡魏仁浦,离谱的军事调令就绝对出不了枢密院。

    稍作权衡,李延庆认为赵匡胤并不会选择在此时造反。

    无论怎么看,此时起兵都绝难成功。

    李延庆又想到了另一种情形:那么,赵匡胤是否会如自己的父亲李重进一样,乖乖交出军权回驻地“养老”?

    这样虽会丢掉军权,却至少能保住全家性命。

    虽然赵匡胤在刑统一事上忤逆了郭荣,但凭借他的地位与权势,只要他愿意交出军权,郭荣倒也没道理再下重手。

    思来想去,李延庆觉得,只要赵匡胤尚存理智,就绝对不会选择在此时起兵。

    当然,如果赵匡胤当真丧失了理智,那也没啥好说的,李家喜提竞争对手减一。

    可这样一来,又是一连串问题摆在了李延庆面前。

    若是赵匡胤当真按照自己设想的一般,选择了放弃军权,那他是否还会像原本的历史的那般,走上篡位夺权的道路?他又是否还会成为李家的劲敌?李家又该如何看待赵匡胤以及赵家?

    沉思片刻,李延庆很快就有了答案。

    且不论历史上的赵匡胤如何如何,原本的历史终归只能作为参考,一切考量都必须从眼下的局势出发。

    眼下,赵匡胤虽然只有放弃兵权一条路可走,但魏仁浦终究还是重返了枢密院。

    毫无疑问,魏仁浦与赵匡胤之间存在同盟关系。

    只要魏仁浦一日还在枢密使的位置上,那无论赵匡胤是否拥有军权,他都存在起兵造反的可能。

    由于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地方节度使在战时统帅禁军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情况。

    淮南战争时,就有数名地方节度使被临时调任为禁军指挥官。

    就算赵匡胤被外放至节镇,他也可以通过类似调令重归禁军,并依靠昔日提拔的下属重掌殿前司大权。

    总而言之,只要魏仁浦一日还在枢密院,那赵匡胤就算得上是李家的头号强敌,一日也不可大意。

    至于李家该如何应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李延庆目前还真没有确切方案,未来的一切都潜藏在迷雾之中,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写好明早送去郓州的信笺,李延庆灭掉了油灯,走出书房,仰头望天。

    原本明亮的月光不知何时被深沉的乌云遮蔽,整片天空只能看见三两星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