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第二百四十九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下毒,国君 们未必会饮。

    “是糖。”郅玄饮尽甜汤,放下汤碗,当场为众人解惑。

    糖?

    国君们面面相觑,满心疑惑不解。

    “请问君侯,糖是何物?”

    有人提出疑问,郅玄命侍人取来糖罐,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不只说明糖的用途,连出处也和盘托出。

    赵颢面色如常,全不似众人惊讶。郅玄用甜菜制糖,早就写信告诉他,还邀他加入。第一批出产的糖中有他两成。

    北安侯亦有耳闻,碍于身份没有详细询问,一直未能亲眼得见,今天也是第一次品尝。

    至于东梁侯,郅玄种甜菜的地界原属东梁,在国战后割让。虽然势力已经撤走,但破船还有三根钉,西原国的种种举措他多少能听到些风声。

    对郅玄不种粮反而大面积种菜的举动,东梁侯很是想不通。后来忙着讨伐东夷,不得不将事情搁下,没有再设法探听。

    土地已经不属于东梁,不管郅玄要在地里种什么,即便是抛荒都与他无关。

    如今答案揭晓,再看帐内众人反应,东梁侯不免叹息。

    走一步观十步,西原侯之智他不及也。

    “无需寻蜂也不耗粮,种菜熬制既可得糖。”

    最开始,郅玄的确想独揽生意,顶多加上赵颢,再给北安侯喝点汤。

    不想计划没有变化快,诸侯会盟提上日程,在对外开拓时各国捆在一起,必须团结一心,至少早期必须如此。这就需要利益维系。

    经过慎重考虑,郅玄决定分出糖利。

    闻弦歌而知雅意,郅玄透出口风,帐内众人立即猜出他的打算。

    出乎郅玄意料,国君们对糖十分动心,却没一人想要种植甜菜,更无意获取制糖方法,只希望从郅玄手里购糖,或自己享用或对外交易。

    目睹众人反应,郅玄有短暂费解,其后一拍脑门,想到氏族独特的作风和家训。

    家为本的价值观主导下,氏族轻易不会觊觎他人之物。同阶层之间不好撕破脸,除非想结死仇。向下则为欺人,会被天下氏族不耻。

    奉行礼仪的时代,氏族的一举一动都要守礼。

    如郅玄这般放飞自我,敢于在时代底线上蹦迪的实在少之又少。这也是郅玄名声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姻亲之间会宽松一些。

    结两姓之好本质是家族联合,互相帮助扶持。在部分利益上互通有无,做出一些让步不足为奇。

    没有这样的条件,诸侯再眼馋也不会想去从郅玄手里分一杯羹。

    赵颢和郅玄有婚盟,接下来两成利益毫无负担,但也会从其他利益上置换补偿。

    北安侯是赵颢的父亲,同郅玄算是亲戚。然而赵颢分出北安国,今为南赵国君,实质意义上分家别支。

    在制糖一事上,北安侯摆明立场,无需郅玄特殊照顾。有他为典范,其他人更不能取利,必将氏族礼仪严守到底。

    明白众人打算,郅玄没有强求。

    计划改变也无妨,不过是从让利者变成批发商,从分出部分利益变成大把赚钱。怎么看都是他赚了。

    至于利益维系,可以另想他法。

    国君们不种甜菜却都想买糖,围绕份额展开激烈讨论。

    郅玄稳坐钓-鱼-台。在众人吹胡子瞪眼时,侧过头和赵颢说话,提到南方的稻米和甘蔗。

    甘蔗同样能制糖,可惜传入不久数量不多,鲜少为人所知。现下仅在南方诸侯国上层流通,被称为“柘”。

    国君们讨论得热火朝天,完全忘记了时间。

    最终讨论出的结果未必让所有人满意,好在大部分人可以接受。郅玄趁机抛出甘蔗,言明南方能种,多是野生,国君们大为动心,部分南方诸侯主动让利,最终定下章程。

    拿着临时刻印的竹简,国君们很是兴奋,多数人彻夜未眠。

    隔日上午,前方的路清理出来,队伍继续启程。

    寒风呼啸中,众人距祥地越来越近。

    郅玄推开车门,一阵冷风卷入,刹那的寒意使他裹紧斗篷,头脑愈发清醒。

    白茫茫的雪幕中,隐约望见矗立的高大祭台。

    祭台位于祥地正东方,由巫占卜之后择定位置,是为会盟专门搭建。

    整座祭台高过五米,堪比一面城墙。地基是长方形,四面为梯形,越向上越窄。顶端十分平坦,有献祭的土台,台上尚未立鼎。

    队伍众人望见祭台,知晓目的地近在咫尺,欢呼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声音引来驻扎祥地的先头部队,望见飘扬在风雪中的旗帜,当即出声应和,击盾牌高呼。

    声浪席卷荒原,山呼海啸一般。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