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第一百六十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姓辛辛苦苦一年,收成还不够交税。

    庸都的情况无需赘言,日子能过下去就不会发生国人-暴-动。封地中的情况更加糟糕,丰年亦有饿莩。实在活不下去,许多人只能舍弃田地,逃入山中做了野人。

    暴-乱的国人孤注一掷,坚持要投奔公子颢,只为能寻一条活路。

    队伍越向前走,加入进来的人数越多。等抵达预定地点,蜿蜒的长龙已然看不到尽头。

    庸国虽小,国人庶人加起来也有十几万,加上跟随队伍的奴隶,足足超过三十万。

    这么庞大的数量,赵颢不可能独吞,也不具备独吞的条件。除去约定交给郅玄的部分,北安国氏族也能沾光,或多或少,大家都不会落下。

    不过赵颢提前说明,氏族必须依照约定行事,给庸国人田产房屋,奴隶也要妥善安置,不能随意饿死。

    不愿错过如此大的好处,氏族们答应得十分痛快。不过是些许房屋田产,通通没有问题。

    />

    庸国人将在此处分开,或前往草原,或去往北安国内。

    由于人数太多,过程难免嘈杂,还曾出现短暂混乱。队伍中的庸国氏族主动站出来,帮助来人整理队伍,尽可能解决麻烦,不使迁移出现问题。

    耗费三天时间,各支队伍分配完毕。

    颢城和玄城遥远,前往草原的队伍最先出发。由几家氏族带头,队伍中的国人庶人如同有了主心骨,行动算得上有序,没有发生任何混乱。

    这一幕被详细记录下来,分别送往郅玄和赵颢手中。

    虽然庸国氏族在国内不显,以其目前表现出的能力,在草原未必不能做出一番事业。

    继第一批人离开,其余各支队伍也陆续出发。

    &n bsp;过程中有飞骑驰出,并有信鸽放飞,专为向郅玄、赵颢以及接收的氏族传递消息,让众人有所准备。

    郅玄接到信鸽,恰好在早朝之前。

    看过信上内容,郅玄心中大喜,走进前殿时步履生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氏族们感到疑惑,不明白喜从何来。

    郅玄没有卖关子,不待群臣开口询问,直接道出将有人口填充玄城,数量多达十余万。

    多少?

    十余万?!

    数字太过震撼,卿大夫们现出惊容,殿内落针可闻。

    “人移自庸国。”郅玄进一步解释。

    庸国发生国人-暴-乱,庸侯被逐,大部分氏族出逃。这么大的事情,西原国氏族自然有所耳闻。庸国人有意投诚公子颢,事情没有遮掩,在庸国人的有意宣扬下,周边国家几乎传遍。

    但和当初的北安国氏族一样,众人都认为事情难为,中都城那一关就不好过。

    不想赵颢大方接受庸国人投诚,仿佛不担心人王会有不满。

    消息传来没多久,国君竟在朝堂上宣布要接收十万余人口,全部来自庸国。

    种种消息串联起来,卿大夫逐渐明白过来,事情背后怕是有自家君上的影子。

    “接收庸国人,不占庸土。”郅玄看向群臣,笑道,“十余万人抵达玄城,还需诸位协助。”

    前一句告诉群臣,庸国不灭,土地尚在,中都城就挑不出毛病。后一句明示会给大家分润好处,基本上见者有份。

    前一句尚罢,后一句直接让卿大夫们双眼发亮。

    十多万人,既有国人也有庶人,怎能不令人眼馋。

    庸国人擅长种植,手中还有良种,分到自家封地,好处完全能够预见。只要能多分一些人,别说两年不收税,五年都可以。

    有人就有田,有田就有粮。田地规模扩大,粮食丰收就不担心会没有税收,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庸侯就是不明白这一点,才落得今日下场。

    西原国代人王牧守西方,数百年屹立不摇,氏族们不会竭泽而渔,都清楚怎么做才对家族最为有利。

    四个卿交换眼神,看向上首的郅玄,连向来自持的范绪都不免心头火热。

    英主在位,国之大幸!

    国战之前喜从天降,实为吉兆。此次同东梁国开战,西原国必胜!

    郅地中,羊琦等人奉命前来,查验过身份,被准许加入军营。

    入营之前,跟随前来的家臣心存傲慢,自诩几经杀阵,非新军可比。结果到军营数日,目睹新军训练并亲自参与进去,最傲慢的家臣也学会了闭嘴。

    庞大的攻城器械令人震撼,包裹全身的甲胄使人心惊。

    普通卒伍竟能着半甲,还配有削铁如泥的利刃,在任何一个氏族麾下都难以想象,如何不令人大吃一惊。

    新军的训练方式也别出心裁,令人眼前一亮。

    军阵演练之外,全军上下竟要负重奔跑。全副武装的甲士、身着半甲的卒伍乃至军中伙夫都要参与进去。

    羊琦等人的家臣不服气,尝试扛起圆木跟着队伍一起奔跑。路程不到三分之一就接连掉队,被远远甩在后边。

    甲士卒伍也就算了,竟连伙夫都跑不过!

    家臣们回到驻地,看到跑完全程继续投入训练的新军,一边剧烈喘气一边心中惊骇,这究竟是怎样一支军队,体力竟然恐怖如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