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 章:阿斗甚善(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曹叡正在忙着调兵遣将,长安的刘禅却是逍遥快活,他似乎并没有因为现在三国混战而紧张。

    早朝时。

    等大臣们汇报完一些政务后,刘禅咳嗽一声,看了一眼福安。

    福安瞬间明白,旋即轻拍掌声。

    啪,啪,啪。

    听到福安拍掌,很快就有几名宫女走进大殿,她们每人手里端着一个小托盘,盘中放着一些硬币。

    待宫女走入大殿,刘禅笑着说道:“诸位爱卿,大家都看看,这是朕最近命人制作的一些钱币。”

    钱币?

    众大臣都是一愣,心说这个时候弄这些钱币何用,现在天下不是有先主时推行的直佰钱吗?

    当然,老百姓更愿意以物易物。

    刘禅的话音刚落,宫女们已经来到大臣们面前,然后给了每一位大臣数枚钱币,这是几种不同材质的钱币。

    铜币、银币、金币。

    对,就是三种。

    只是让大臣们有些意外,这些钱币上面有刻印面额,最小的铜币正面刻印着一文字样,再大一点厚一点的刻的是五文,最大的铜币是十文。

    银币金币也差不多,只是将文改成了元,分别为一元、五元、还有十元。

    而在这些钱币的背面,则是刻着“兴汉通宝”四个字。

    这些文字的周围,都用龙纹环绕。

    看大臣们都认真的欣赏这些钱币,刘禅则笑着说道:“诸位也都知道,大汉至先帝推行直佰钱,但是这些年下来,百姓并不是太愿意使用。”

    说着,他顿了顿,叹息道:“一枚小小的铜币,就价值佰钱五佰钱,百姓们自然是不会认可。”

    刘禅刚说到这里,大臣们却是一愣,他们有些懵。

    心说那可是您爹干的。

    您这是要推翻您爹的决策吗?

    “朕决定!”刘禅没理他们,直接说道:“立即推行这种新型钱币。”

    “陛下!”御史中丞费祎出列说道:“此钱币虽好,只是市面上的直佰钱,又该如何处置?”

    皇帝推行新的货币,有时候就是为了敛财,就是将国家的财政压力,转移到老百姓的身上,比如先主推行直佰钱不就是如此。

    那这新的货币...

    “等价兑换!”刘禅朗声说道:“通告天下,半年之内,大汉境内,只许使用这种新型货币,百姓原有的直佰钱,均可到官府兑换这种新的货币。”

    “等价兑换?”费祎似乎有些不明白。

    刘禅道:“直佰钱不是价值佰钱吗?”说着他拿出一枚一文的铜币说道:“一钱即为一文...”说完他又拿出一枚一元的银币说道:“一千文等于一元银币,一百元银币等于一元金币。”

    这些日子,刘禅一直在研究这钱币,当然也是根据之前萨珊商人萨洛托兄妹给的钱币,他才想到的。

    至于兑换价值,也算是合理,铜币是最不值钱的,打造一千枚一文的铜币,价值与一元银币差不多,而百元银币所需的黄金,刚好可制造一枚一元的金币。

    这事儿刘禅早就想干了,只是一直以来忙着南征北战,才把这事儿给耽搁了下来。

    一个王朝要发展,这货币是非常关键的。

    天下百姓一直是以物易物,这总不是长远之计。

    但是,等刘禅说完话,徐庶却皱眉道:“陛下,如此兑换,对于朝廷...”

    徐庶话还未说完,刘禅朗声笑道:“徐爱卿是想说,这样兑换,朝廷会有所损失对否?”

    徐庶微微点头,先帝推行直佰钱,就是用一枚钱币,换取百姓百枚,然后再继续制造直佰钱,最后大部分的钱币都到了国库。

    但是刘禅的这个兑换,却是刚刚相反,百姓用一枚直佰钱,就能换百枚,甚至伍佰枚铜币。

    这,看上去朝廷吃了不小的亏。

    但是刘禅笑着说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刘禅也知道这样兑换,朝廷损失不小,毕竟这市面上现在流行的直佰钱,一枚的重量,与朝廷现在要推行的十文差不多。

    不过他更加明白一个道理,这种钱币如果不能推行,以后大汉的经济,又该如何提升呢?

    眼前看上去好像是吃了点亏,但是若是这种钱币全面流通起来,用不了多久,它就会改善大汉的经济。

    首先老百姓只要愿意用它,那它也才能算作是值钱,要是老百姓不愿意用它,即使再多,这也就是一堆破铜烂铁。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刘禅推行这种货币,也是想要规范一下商品市场,以及交易方式,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以物易物。

    别人魏吴两国正在干仗,刘禅却在这里发行货币,别说曹叡孙权知道了要疯,就连大汉的这些文武大臣也有点无语。

    毕竟现在大汉也派出了几万大军兵临弘农。

    现在推行货币,真的是合适吗?

    但是没办法,刘禅是天子,而且他说要推行货币时,诸葛亮表示支持,徐庶虽然对于兑换有些异议,不过在刘禅的坚持下,也同意了这种新型货币的推行。

    就在大汉王朝忙着发行这种新型货币的时候,曹叡已经风风火火的赶回了洛阳。

    “陛下!”

    崔林出班奏道:“汉军已攻城数日,弘农告急,请陛下速派兵增援,若是迟疑,弘农必破,洛阳必危。”

    这些天崔林是急得如同热锅里的蚂蚁,汉军到弘农之后,先是对峙了十余日,然后就在天子回到洛阳的前两天,汉军突然对弘农城发起了进攻。

    弘农守军一万五千,汉军攻城兵马可有五万人,而且领兵大将是能征善战的吴懿,还有关羽之子关兴。

    “好!”

    曹叡闻言点头道,然后看向一名武将道:“王凌。”

    建威将军王凌出班拱手应道:“微臣在。”

    “朕给卿两万精锐,即刻出兵驰援弘农,已拒汉军,”

    “微臣领旨!”王凌应诺。

    汉军突然兵出潼关,曹叡虽然有些着急,但是汉军此番只有五万人马来攻,而且领兵的既不是丞相诸葛亮,也不是御史大夫徐庶,这让曹叡稍微心安。

    或许他感觉到了,汉军此番出兵来犯,应该意不在洛阳。

    理由当然很简单了,如果汉军目的是洛阳,诸葛亮、徐庶、甚至是刘禅,怎么也得有一人出来。

    但是,他们一个都没来,反倒是就派了两名大将就来了。

    这是要攻打洛阳吗?

    不,不太像。

    当然,曹叡希望是这样,或许刘禅只是为了帮助孙权牵制魏军,如此魏军就两面受敌,这不就是不想让大魏安慰嘛。

    为了预防万一,曹叡也从各地紧急抽调兵马驰援洛阳,虽然感觉刘禅此战意不在洛阳,但是他也能想到,若此时洛阳真的防守空虚,汉军也是有可能对洛阳发动攻击的。

    三月初。

    在樊城与魏军对峙的陆逊,最终还是没有继续攻打樊城,而是率军撤回了江夏,这让魏军在襄樊一线,解除了危机。

    襄樊危机解除,大将军司马懿旋即奉命班师回朝,现在洛阳急需兵马驻守,以防汉军来攻。

    弘农方面,吴懿围攻弘农一月,因为魏军增派了兵马,也未能攻破弘农,双方依然保持着对峙的状态。

    合肥方面,虽然魏军抽调了徐州两万人过来,军力方面,攻打合肥的魏军也有五万多人,但是面对六万余吴军的孙权,他们自然是很难攻下合肥。

    所以在合肥待了两个月的孙权,于三月初离开合肥返回武昌,不过依然给全琮丁奉留下了五万人驻防合肥。

    三月八日。

    洛阳皇宫。

    御书房。

    曹叡看了一眼司马懿,问道:“以爱卿之见,刘阿斗意欲何为?”

    “陛下勿忧!”司马懿笑道:“老臣以为,刘阿斗就是想要我大魏,还有东吴时刻保持紧张状态,而他却可以坐上观虎斗。”

    “嗯!”曹叡微微点头,顿了一顿,却又问道:“眼下我大魏丢失合肥,汉军有围堵弘农,这...我大魏该当如何?”

    虽然司马懿说得好像有些道理,刘禅就是不想魏吴安生,让他俩在这里互掐,但曹叡也是有些犯难。

    大魏经过晋中之战,已是元气大伤,现在需要获得一段休养生息的时间,若是现在继续保持这种高压状态,大魏又如何能发展,如何能缓过来?

    “陛下!”

    司马懿笑着说道:“继续保持对合肥的进攻,至于弘农...”说着他顿了顿笑道:“汉军既然想牵制我军,那我军只需闭城坚守,只要汉军不破弘农,我大魏定然无恙矣。”

    ......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