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趁热打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r />     现在是不是还是早了点?

    但是徐庶却不这么认为,他从晋中回来之后,就一直在琢磨这件事情,因为现在大汉的疆域已经扩大了数倍。

    益州、雍州、凉州、并州、西域、西南,现在都是隶属于大汉的统治之下的疆土,但是现在这些地方的官员,还是有以前的察举制度选任官员。

    察举制,并不是就不好。

    毕竟大汉王朝几百年下来,都是依靠的这个制度。

    但是,徐庶更加清楚。

    现在的大汉,已经不在是以前的大汉,这察举制经历几百年的运行,弊端也已经凸显,就是世家大族越来越强大,世家尾大不掉,这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事情。

    现在大汉已经占据大半个天下,若是不趁机改变制度,等到将来天下一统,那时候想要改变制度,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几年前刘禅给他说起科举制,让他眼前一亮。

    当然,更重要的是。

    大汉刚经历了西域大捷、西南大捷、晋中大捷,而且其中西域与晋中的两处战场,皇帝可谓是攒足了风头,因为这两场大捷均与皇帝有关。

    还有就是,刚刚结束的这场疫病,要不是皇帝及时推出接种牛痘的方法,怕是现在天花已经蔓延到全国去了。

    皇帝现在的威望到达了极致,这个时候只要皇帝下令,即使世家大族们有别的想法,怕也不敢这个时候出来跟皇帝唱反调。

    但是,刘禅就担心这个。

    “徐爱卿!”刘禅故意皱眉问道:“敢问是何科举之法?”

    本来想着等官办书院推行到全国,让全国百姓逐渐通过书院学到一些知识,然后才开启所谓的科举考试。

    毕竟想要科举,你总得让老百姓有的考才行。

    要不然你风风火火的搞科举取士,但是老百姓却是大字不识一箩筐,你让他们怎么应考?

    “回陛下!”

    徐庶缓缓说道:“以往我大汉取士,均是采取举荐之法;”说着他似乎有些为难的道:“此法若是在太平之日,倒也足够应付,可是现在是三足鼎立之势,而我大汉疆域又在不断扩大,这推荐的人才,难以满足空缺的官职。”

    ???

    什么玩意?

    很多大臣有些懵逼。

    心说你胡诌什么呢?

    只要朝廷下令,我们分分钟给你推荐一堆的人才。

    “陛下!”徐庶并不搭理大臣们的低声议论,他说道:“举荐人才,需要举荐之人,通过各种途径,去考察被举荐之人的德行,才学...”说着他叹息道:“但是这种方式,却有可能埋没一些有才学之人。”

    所有人不说话了。

    徐庶说得并没错,察举察举,你总得先考察之后,你才能举荐他吧,总不能都不通过考察,就将这些人举荐给朝廷。

    至于埋没人才。

    呵呵——

    大汉王朝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又有多少人才不被埋没?

    “所以,微臣以为...”徐庶继续说道:“若是朝廷举办一场考试,让所有愿意为朝廷效力的人,都能参加考试,然后朝廷通过考试的成绩,然后择优录取。”

    这——

    就在所有人都愣住的时候,一直没有说话的丞相诸葛亮,突然也向刘禅行了一礼,道:“老臣附议!”

    ......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