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孙权的如意算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交给了诸葛乔,不过随后的生产制作过程,诸葛亮却会时常过问参与。

    时光如逝,转眼就到了公元229年三月份。

    三月五日一早。

    长安——

    “丞相!”

    参军杨仪有些紧张从外面进来:“司马懿来了。”

    诸葛亮闻言并未惊慌,只是缓缓放下手中竹简,随口问道:“来了多少军马?”

    “回丞相,”杨仪道:“司马懿亲率主力,约八万人,已达上庸。”

    “嗯~”诸葛亮闻言微微点头。

    曹魏进犯关中,这是迟早的事情,早在去年下半年,司马懿就不断的在调兵遣将,所以此番司马懿领兵进驻上庸,并没有让诸葛亮有所惊奇。

    “丞相,迁都之事...”杨仪低声问道:“可否暂缓?”

    “不可!”诸葛亮当即摆手说道:“年初大肆宣扬迁都,如今大队人马已抵汉中,此时若是暂缓,必让司马懿警觉。”

    “可是——”杨仪似有疑虑,诸葛亮却笑着说道:“威公可亲往汉中,已迎陛下。”

    “这...”杨仪欲言又止,诸葛亮接着提醒道:“迁都之事,需在月内完成,威公可速行。”

    杨仪彻底懵了。

    魏军眼看大军压境,而且夷陵的陆逊最近动作也很频繁,经过大半年的调兵遣将,此时夷陵城中,已经聚集东吴主力不下十万人。

    年前丞相也曾派使者入吴,询问东吴调兵夷陵意欲何为,只不过吴主孙权却顾左右而言他。

    “是你家丞相多心了,我军进驻夷陵,并非是针对你们大汉,而是我军意欲北伐上庸,牵制魏军主力,你家丞相正好趁此机会,好好稳定关中局势,进而攻占凉州。”

    这话,估计孙权自己都不会相信。

    他会有这么好心,为了给大汉争取时间,从而出兵牵制曹魏?

    诸葛亮自然不会相信的。

    东吴攻打上庸?

    闹呢?

    这么多年东吴北伐多次,但是他们主要的进攻方向,要么是合肥,要么是江夏。

    去年东吴已经占据江夏全郡,此时却说要兵伐上庸?

    你就不怕撤走江夏驻军,曹魏趁机反夺江夏?

    曹魏不断调兵遣将,东吴却从江夏抽调主力。

    如此不寻常的操作,傻子也能看出其中必有猫腻,恐怕那曹魏志不在江夏,东吴更不可能真的要去攻打上庸,他们或许已经形成了某种默契,或者说某种交易。

    关中之战之前,汉吴弱而曹魏强。

    汉吴若想生存,只有联合对付曹魏。

    经过去年的关中之战,现在大汉不在是三国中,最弱势的一方。

    曹魏忌惮大汉做大,东吴岂会同意大汉变强?

    因此不用去想,曹魏调兵意在重夺关中,汉魏重启关中之战已经不可避免,这个时候作为第三方的东吴,自然会选择攻打对自己最有利的对手。

    是助汉伐魏,还是助魏伐汉。

    若是伐魏,无外乎继续起兵攻打合肥,或者出兵江夏进兵宛洛。

    但是孙权很清楚,东吴现在的实力,根本无法撼动曹魏。

    相比较伐魏,倒不如伐汉实在。

    因为诸葛亮好不容易打下关中,必然会竭尽全力固守关中,汉魏会在关中展开一场空前的大战。

    论实力,曹魏军力在汉军之上,诸葛亮想要守住关中,必然会不断抽调全国兵力进入关中,去抵挡曹魏。

    这就是机会。

    东吴趁汉魏在关中激战,一举抢占大汉的益州,如果最终曹魏灭了大汉,那东吴却也可以与曹魏划江而治。

    这是孙权的如意算盘。

    当然,他更希望诸葛亮能在关中顶住曹魏,依然保持三足鼎立的局面,只是经此一战,大汉占据雍凉二州继续保持对曹魏的牵制,而东吴则新添益州这块富庶之地。

    如果真是如此,此战过后,东吴的实力将得到极大的增强,而汉魏的实力均会被削弱。

    孙权的盘算,诸葛亮自然也看得清楚。

    要不然陆逊驻军江夏已经半年,却并未率先向蜀中进兵,曹魏的司马懿在宛城也调兵频繁,可是也没有进兵的打算。

    今年年初,大汉丞相诸葛亮突然宣布,克日迁都长安。

    二月初,大汉迁都开始。

    三月初,司马懿进兵上庸,陆逊随后便兵抵秭归。

    杨仪原本以为大战即将爆发,迁都事宜应当立即停止,全力准备迎接即将爆发的战争,可是丞相却没有停止迁都的意思。

    ......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