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好偏的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次,叔母还觉新鲜?”

    骆氏讪讪:“那次不算,那次不算。”

    现而今姜佛桑就是她和佛茵的救命草,自然得捧着敬着。哪怕唾面自干呢?骆氏自有一番能屈能伸的功夫。

    “你先歇着,叔母这就……”

    “叔母别急。”姜佛桑搁下茶盏,冲骆氏微微一笑。

    骆氏起身一半,重又跪坐回去。脊梁骨漫上一层寒意,本能觉得没好事。

    “这次远去崇州,不比先前入许氏,叔母也该把祖亲留给我的东西交还给我了,是不是?”

    “甚、什么东西?”

    骆氏面色僵硬,眼珠一转,立马倒起苦水。

    “逃难那会儿你还小,不知府上损失多少!那些珍宝玉器、金银珠翠,全都如泥牛入河……后来辗转来到京陵,就剩一点微薄家底,再难成气候。虽没短过你们小辈吃穿,内里心酸你们也是不知的。这些年,叔母苦苦支撑门庭,忧心如煎……”

    见姜佛桑不接话茬,骆氏只能强忍尴尬,接着把戏往下唱。

    “你祖亲故去时,从她的私财里给你和佛茵各留了一份嫁姿,加上公中出的那份,还有你母亲留给你的……这些可都是有册可查的。六娘,叔母可没亏过心!”

    姜佛桑对她的指天誓地充耳不闻,给她算起了总账。

    “祖亲的嫁妆,早年几个姑母出嫁时分去多半,匆忙离开洛邑时又遗失不少,再除去南渡路上散佚的,我和阿妙最终各分得三十万钱。”

    “公中积蓄,叔母说要用于振兴姜门,且堂兄堂弟都还未成家,所以只给了十万钱压箱。”

    “至于……”姜佛桑顿了顿,“至于我阿母的嫁妆,虽说渡江时遭遇水匪劫掠,余财仍有五十余万。”

    “最后,祖亲念我孤苦无靠,在我七岁那年于城外购置嘉鸣园,并种下独摇树九十亩。独摇材质强劲条直,三年堪做椽条,五年可做椽木,十年便可作栋梁。九十亩是分三年种下的,每年种三十亩,每年砍卖三十亩,砍完又发新株……如此周而复始地轮换,岁收至少在六十余万。这还是只砍卖条干的情况,柴、栋和椽木并不在此例。”

    “喔,对了。南山好像尚有分属于我的榆树一顷,年收约为一千匹绢。光柴一年便可得一万捆,卖钱三万文;木制的器具物件,其利十倍于柴,岁入少说也有三十万钱;其余诸如荚叶此类,利润还未可知……”

    姜佛桑屈指一宗宗算下来,骆氏已是额汗涔涔。

    这个侄女从未掌过家,与佛茵一样甚少沾染俗务,闺中时不是看书就是作画,哪曾想心里竟是门清!

    姜佛桑对上骆氏虚飘的视线,微微勾唇:“叔母且说说,我嫁去骆氏时,叔母统共给了我多少?”

    她并非不通庶务,祖亲和乳母私下都有教导。只是先前一切为着姜氏,不愿去计较太多而已。

    但是现在,该她的,一文不能少。

    骆氏吞咽了一下,干巴巴道:“那嘉鸣园,算是公中……”

    “叔母。”姜佛桑沉声打断,“说得好听是公中,但你我都清楚,咱们这一枝,可就余你们三房了。”

    骆氏脸一热:“那、那将来姜氏,确是要靠佛苌和佛苫他们兄弟二人顶起……”

    “将来的事,留待将来再说罢。”

    姜佛桑起身绕过屏风,片刻后,手持一张地契和一封帛书走出。

    “祖亲深恐她走后有人不认账,是以留有遗命,并将契书交予我保存。”

    骆氏蓦然变脸。

    难怪她遍寻不到,果然在姜佛桑手上。

    当下冷笑:“先姑好偏的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