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何惧风雨来,我辈请长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老丞相,李靖想好了,若是沈大夫出现了意外,那这殷商的总兵不当也罢!”

    “若是我三十岁以前,我不会如此做,甚至不会有这种想法。”

    “四十岁以前,或许我会做,但是会考虑后果,会在乎功名利禄,在乎我这一身的权柄财富。”

    “但如今自从遇见了沈大夫后才发现,我错了,大错特错。”

    “因为这世间不仅功名利禄,还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坚持!”

    话音落下,李靖已经坐稳马匹。

    他知道自己的心已经有了改变。

    沈大夫就仿佛有着魔力一般,让人字心底里钦佩,让人忍不住去追随。

    他李靖为了功名利禄守了这么多年,如今算是彻底看开。

    首先他不只是殷商的总兵,他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人。

    人这一生可以说即简单又复杂。

    简单到可以冲冠一怒,为一件事不顾一切。

    复杂到钻研经营,为自身利益算计一切,患得患失。

    但如今他发现,人族当有坚持,当有信念,只有这样才配当那天地的主角。

    不被那仙神妖魔所欺凌。

    这一次李靖知道,或许不为己身,为了大义当疯狂一次。

    所以他已经做出了抉择。

    比干欣慰的点了点头,若这天下沈大夫这样的人越来越多,或许会变得与以往大不一样。

    随后他又望向黄天祥,口中问道。

    “你小小年纪,不怕吗?”

    黄天祥躬身行礼,恭敬的回道:

    “怕,但又不怕。”

    “怕,怕不能救义父脱离危难。”

    “不怕,不怕前方险阻,不怕那满城禁军。”

    “自从追随义父身边之后,我便发过誓,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哪怕拼尽性命,也要保义父周全。”

    黄天祥沉默片刻后,异常自信的道:

    “想必父亲在此,也会如同我一般做同样的选择。”

    是啊,黄飞虎在此也会同样的选择。

    将门世家,忠肝义胆。

    忠的不止是纣王,而是那成汤天下,世间百姓。

    比干听完后,看着那稚嫩却坚毅的面容,慢慢的抚髯而笑,赞叹道:

    “虎父当真无犬子。”

    片刻后他又道:

    “而我等又怎么会比孩童还看不清呢。”

    “欲为圣明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

    “何惧风雨来,我辈请长缨。”

    “哈哈哈!快哉!快哉!”

    比干抬起头,仰望苍天,眼望那耀眼的明日,痛哉狂笑。

    紧接着一道冲天的光芒自比干身上冲起,朝歌震动,山河颤抖。

    “今日我比干超凡入圣,不踏仙道,不成神道,只为我人族求索,重开眼界。”

    轰!

    白光再次大涨,天上瑞彩纷纷,百鸟齐鸣。

    比干慢慢踏步,竟凭空而起走向皇城。

    沈大夫虽生于乱世,但却出污泥而不染,挽狂澜于既倒,救民众于水火。

    一生之行,言以蔽之,就是立心立命和立言,堪称完人乃至圣人。

    对后来者,沈大夫是仰望的高山,虽不能至,但心向往矣。

    比干叹了口气,或许这一刻人族应该有一个新的方向。

    ……

    北崇。

    苏护眼望着朝歌,按照如今的行程,沈大夫或许已经……

    唉!

    苏护摇了摇头,他不敢再想下去,或者说不愿在想。

    自苏护坐镇北崇之后,不仅亲自救济灾民,还见识到了这世间的残酷。

    崇侯虎的宫殿之中财宝堆积如山,粮食占满仓库,但崇城的百姓却大多衣无片缕,饥饿无食。

    这种种之像,让他看的心惊不已。

    如今想起沈大夫所为,不禁抚掌赞叹,当真大快人心,这崇侯虎该杀!

    此刻眼见苏护立于城墙之上,心腹家将匆匆而来,满面的担忧。

    “侯爷,如今众诸侯已在城内,可这样做是不是太过于危险了?”

    苏护没有理他,而是摆了摆手。

    “将消息送出了吗?”

    家将犹豫了片刻,担忧回道。

    “送出了,闻太师那里已经有了回复。”

    苏护眼望前方,面露凝重。

    若是在不起兵的情况下,想要救沈大夫唯有闻太师方可。

    这或许也是他对殷商的最后一次期盼。

    同样他也做了最坏的打算。

    如今的苏护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苏护了,那时的他冲动,脾气火爆,做事不顾一切。

    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

    如今十几年的韬光养晦,苏护慢慢尝试着改变,开始结交诸侯,联络众人。

    此刻的他掌控了崇城,在这北地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

    苏护在沈大夫离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打算,准备召集诸侯,屯兵崇城。

    若是沈大夫出现意外,那他就带兵再次反了这朝歌,踏破皇城,救沈大夫于苦海。

    不为别的,只为那心中坚持。

    “十年之志,热血难凉,磊磊落落,为天下发声,为百姓立命,当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我苏护又怎么会忍心让沈大夫独闯虎穴。”

    ……

    西岐方向,因有青蛟相助,姜子牙收拢士卒,屯兵山谷之中,意图再谋崇城。

    可这一日,姬昌升帐之时,可青蛟却带来一个震惊的消息。

    沈信竟押着崇侯虎去往了朝歌。

    心腹大患此刻离开了北崇,西岐众人应该是高兴或者激动。

    但如今却是表情复杂,一时间所有人默默无言。

    姬昌听闻此事更是表情开始落寞。

    他怎能不知道,沈信此一去的下场。

    心中即是惜才,又是感叹,但更多的是对纣王的痛恨。

    姬昌缓缓举起酒杯,望向众臣,最后更是忍不住仰天大恸,悲痛莫名。

    下首的众臣不解,连忙相劝,开口询问道:

    “文王于虎窟中逃难之时,全无惧怯;今收拢士卒,更有青蛟将军相助,不日西海之兵即到,正须整顿军马复仇,何反痛哭?”

    姬昌站起身来,将面前的酒缓缓洒与地下,口中道。

    “吾哭沈大夫耳!沈大夫虽逢其时,不得其主,此一去朝歌,当再无回还之理,定死于昏君之手。”

    “吾西岐虽少了一位敌手,但天下却同样少了一位圣人,这是天下的损失也!”

    姬昌说罢遂捶胸大哭:“哀哉,大夫!痛哉,大夫!惜哉!大夫!”

    众人听后呆了片刻,皆默然自惭。

    正待西岐众人感慨之时,却忽听帐外轰隆隆巨响,仿若震天,片刻有士卒慌忙来报:

    “禀文王,丞相,大事不好……”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