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公布皇帝身份(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天子亲自来到皮岛,对人心的感动震慑,无疑是爆炸性的。

    原先已经动摇的人,在这样的群体气氛的震撼下,也会重新坚定决心。

    已经疲倦和灰心的人,被这样群情激动的场面感染,也会重新注入斗志。

    大明的体量摆在了这里。

    就是几十倍甚至百倍于后金。

    如果真的齐心协力,真的拿出了最大的决心,那就是一个足以碾压后金的庞然大物。

    即便原本悲观的人,都不会怀疑这点。

    而现在大明的皇帝就站在这里。

    就在皮岛!

    足以证明,这个决心已经拿了出来。

    人的情绪是互相感染,互相带动的。

    许多原本心中复仇火焰已近于熄灭的人,这一刻心中的烈火重新被点燃。

    朱由检缓步走到毛文龙面前。

    双手扶住毛文龙的双臂,向上抬起,说道:“毛帅平身吧。”

    毛文龙站了起来,脸上激动的泪水痕迹犹在。

    随后朱由检扫视四周,大声道:“都平身。”

    众人陆续站起。

    有些人还跪在地上,迟迟不肯起来。

    朱由检也理解众人心情。

    他不急于说话。

    等过了片刻,众人情绪稍微平静下来,大部分人都站起来之后。

    朱由检对毛文龙说道:

    “朕知道,聚集在东江的军民,绝大部分,都是从建虏治下,刀山血海中逃出来,每个人都和建虏有滔天深仇。朕到皮岛来,所为的也正是和卿商议平虏大计,为辽东百姓复仇!”

    毛文龙目光炯炯,道:“陛下说的不错,因为这复仇之念,东江军民才能苦熬这八年。”

    朱由检问道:“以卿估计,如今的东江镇在饷银充足情况下,还能选练出多少数量的军兵。”

    毛文龙沉吟片刻后说道:

    “东江难民在天启年间陆续逃入鲜地和皮岛,前后加起来总数不下百万,只是得不到足够接济,饿死无数。如今耗损过半。若把饿死和散失到各地无法追寻者去除,把去登州、鲜地的难民再聚拢回来一部分,加上铁山、云从和东江其他各岛,总还应有四十五万以上。除去妇孺老幼,可选练十五万大军。”

    朱由检目光一闪,问道:“这十五万军队,以毛帅估计,战力能达到何等程度?”

    毛文龙以为朱由检对东江军战斗力有所怀疑,大声道:

    “陛下,东江军民只是得不到足够供应,所以个个瘦弱。”

    “前年姜钦差巡视东江,也是以此为由,认为大部分不堪为兵。”

    他说到这里,看了一眼旁边的姜曰广。

    姜曰广脸上微有愧色。

    毛文龙继续说道:

    “若是放在别处,俺也以为这等瘦弱疲馁之人,不能选为兵将。

    “但东江与他处不同。军民瘦弱是食不果腹所致。难民都是从建虏那里逃亡拼杀出来,都是久经锻炼,忍饥耐苦,机灵敢战之人。若是能吃饱饭,养足力气,授以精良器械,足与任何强军相抗。”

    “而且末将说句实话,和关宁军队相比,……”

    他说到这里,略有迟疑,看了一下朱由检。

    朱由检连忙道:“毛帅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朕到皮岛,就是要听实话,”

    毛文龙得到鼓励,便接着道:

    “关宁那边,单论军士战力,该比眼下东江士兵强不少,毕竟军饷拿得多,训练的也好一些。只是与建虏野战对阵,相持得久些,往往就会怯了,撑不住溃逃。对建虏的畏惧,牢不可破。”

    “俺不是故意说关宁的坏话,东江的拨夜哨探在虏境内,也探听到鞑子说西边兵如死鬼,一离城池便不足为惧

    “东江士兵都是从虏地逃亡出来,和鞑子都曾经肉搏死战过,知道鞑子也是人身肉长,虽然东江兵士不如关宁健壮,却不怯战,敢于拼杀至死。”

    朱由检点点头,就他了解到的情形,亲眼看到的情形,知道毛文龙说的是实话。

    毛文龙继续说道:“只要军饷充足,吃得好些,东江兵士更健壮一些,臣再严加训练,加上东江军士本就耐苦敢斗。只要一年时间,这十五万大军战力之强,不会比建虏真鞑差。”

    “臣八年来,之所以殚精竭虑,苦心维持东江,不让军民散失,也是东江难民实是对付建虏最好的兵源。熟悉辽东山川地形,能耐苦,敢拼杀,若任其散失,再难弥补。其他地方调来的兵终究没有东江兵这等和建虏有刻骨仇恨。”

    朱由检说道:

    “好。既如此,毛帅既然能有此信心,朕也绝不吝惜金钱。灭虏之军,军饷必须从优。

    “十五万大军,以每名士兵需四十两银子计算,朝廷每年可以提供东江六百万军饷。

    “此外三十万难民,虽不从军,也是从虏境逃出的朝廷赤子,且多是军属,也需赈济,每年每人十两银子。朝廷此后每年给东江提供九百万饷银。直至平定建虏叛乱,收复辽东为止。毛帅以为如何?”

    朱由检干预说出给九百万饷银,当然不是空言许诺,画饼充饥。

    而是有充分的把握。

    在实行战时十八条之后,在大明人力物力能被充分调用起来之后,在酒税、盐税、茶税、坐商税等等在全国普遍征收以后。

    即便不算农业税收,

    大明的财政收入也应该一年上亿两。

    这才勉强符合一个人口三亿左右的国家的实力。

    拨出九百万来给东江,是完全现实的。

    本来毛文龙知道这次姜曰广运送军饷达到四百万两,另外还有大量军械火器,以及三十万石粮食,就已经是意外之喜。

    现在听皇帝许诺,以后每年给东江九百万饷银。

    原本已经平静的情绪,又起波澜,眼眶又湿润起来。

    他眼含热泪,想要郑重许诺几句。

    一瞬间又觉得多余,最后嘴巴张了张,只说出了四个字:“陛下放心!”

    千言万语,尽在这四个字中。

    朱由检也没有说话,只是看着毛文龙眼睛,点了点头。

    过了片刻之后,他才又开口道:

    “只是有一件事,军饷充足后,东江军纪却必须严明起来,不可再向过去那样抢掠鲜国百姓了。

    “若军饷不足,士兵饥寒,抢掠百姓,这罪责不在士兵,而在朝廷。

    “若军饷给足后,仍旧有士兵掳掠百姓,那必须以军法处置,不可再纵容了。”

    毛文龙点头道:“这是自然。”

    他转头大声道:“陛下说的话,大家听清楚了么?”

    周围的将官和士兵震天动地喊道:“听清楚了。”

    有人更是大声道:“若是大家能吃饱饭,还要去抢掠百姓,那和建虏兽行还有什么区别。”

    又有人说道:“天子亲自到皮岛,如此厚恩,要是还有人没良心,做出抢劫恶行,那就该剐了”

    还有人说:“我等原本都是辽东百姓良民,做百姓时岂不痛恨军兵抢劫。只要军饷能让我等吃饱饭,有力气杀虏,怎能再干那等事?”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