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阎应元在幽都山训练的精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术高手,年龄在二十到三十岁之间。

    阎应元当然知道个人格斗的武技和军队群体作战需要的技艺并不完全相同。

    正如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说的那样。

    “开大阵,对大敌。比场中较艺,擒捕小贼不同。

    “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只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动跳?

    “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

    “平日十分武艺,临时如用得五分出,亦可成功;用得八分,天下无敌;未有临阵用尽平日十分本事,而能从容活泼者也。”

    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武技和军队作战配合之间存在本质性的冲突。

    恰恰相反,从小学习武技,武艺高强者,能更快掌握军队群体作战需要的简单刺杀和格挡技能。

    武术高手通常也是动作记忆能力更强,头脑更灵活,眼力更犀利,反应更敏捷,身法更轻捷。

    这些特点不仅让他们个人格斗能力更强,同样可以让他们在经过训练后,更快的掌握群体作战时候的动作要领,配合技巧。

    具备更快根据旗令变换阵列,以及不同形势采取不同作战姿势的能力。

    同样一枪刺去,他们的一枪能比普通小兵更准确有力刺中敌人要害。

    同样一刀砍去,他们的一刀能费力更少,却对敌人杀伤更大。

    普通士兵一般能有一两年时间专门训练动作技能,就已经算不错了。

    技击高手们却大多是从幼童时期,就在父辈的督促下,严格训练。

    从小练腿力,练臂力,练眼法,练手法。练各种兵器。

    他们的胆气、眼力、反应远胜于普通小兵。

    他们下盘腿脚的稳固坚实,动作身法的灵法更是普通士兵无法比的。

    而在阎应元的训练下。

    他们既可以成为精锐士兵,配合作战,毫无花哨多余的动作。

    也可以成为自己带兵的一员大将。

    他们配合起来,结成阵势,一百人配合足可和一两千强兵对抗。

    他们分散开来,每一个人都是万人敌。

    阎应元用了十多天访求青年武技高手。

    许多人听说要当锦衣卫,并不愿意。

    在文人长期丑化下,锦衣卫的名声并不太好听。

    另外锦衣卫受约束多,这些民间技击高手也有许多顾虑。

    但阎应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叙述后金建虏作恶,陛下有心振作。

    与其把一身武艺埋没于草野,不如为国效力,扬名天下。

    再加上阎应元豪气过人,谈吐爽快,自带人格魅力。

    大部分他访求的人都同意了。

    不少人自己决定加入,还推荐师友。

    阎应元优中选优,从三百人里挑出了一百二十人。

    这一百二十人再也不忍割舍。

    幸好,这时朱由检拨的四十万两银子也到了。

    以四十万两银子,别说练一百多人的兵,就是练一万人的兵,绰绰由余。

    对这些高手来说,群体作战时需要的的技击动作,一说就会。

    主要是根据各自特长,再分工配合。

    冷兵器的配合,对他们来说,也不过训练十天,就熟悉自如。

    再有就是练习火器使用。

    练习马上作战,骑射。

    朱由检还让高文彩带了一些曾参与过萨尔浒之战、浑河血战,东江敌后攻袭战的老兵,去给阎应元当助手。

    让老兵们讲述战场中的实际经验,注意事项等等。

    高文彩自己也做为教官参与其中,给这些精锐传授锦衣卫在宫廷里需要遵守的礼仪规程。

    阎应元同时让这一百二十人,每人又各自去招募一百人。

    通常是阎应元训练这一百二十人一天,这一百二十人又各自带领一百人训练一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