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一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胤礽也想给弟弟们在国内留下一些事业,给他们更多的选择。如果他们不喜欢去海外,留在国内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审计署和出版署立刻建立,目前是胤礽主管。

    胤礽已经选好了临时充当审计署和出版署长官、以后可以成为胤祉和胤禛引路导师的人物。

    这两人就是许三礼和杜立德。

    许三礼和杜立德都已经因年老祈求致仕。

    杜立德因为太子遇袭的事回到京城,现在没有离开京城,仍旧住在京城中,成为了康熙的顾问。

    许三礼被提拔之后,从左都御史一路坐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康熙没有同意许三礼的乞休,许三礼如今虽已经辞去了吏部尚书的职务,但入文渊阁任大学士,仍旧每日与康熙议事。

    许三礼是个很清廉能干的御史,适合去审计署;杜立德的学问、声望、眼界非常适合出版署。

    当然还有其他适合这两个部门的人,比如唐甄。

    但这两个部门最终还是要交给胤祉和胤禛,现在的主管官员最好没有任何权力欲、又会倾力教导胤祉和胤禛。

    没有谁比退休返聘人员更合适。

    但人算不如天算,康熙三十二年三月、四月、五月,连续三个月,胤礽接到了三个噩耗。

    三月,杜立德病逝于京城;

    四月,许三礼病逝于京城;

    五月,常泰亲自送来哀报,姚启圣在台湾遭遇“海盗”时亲往督阵,背部旧疾复发,病逝。

    杜立德病逝的时候,康熙和胤礽都陪在杜立德身边。

    杜立德没有说话,只是带着满足的微笑静静地看着康熙和胤礽,直到咽气时,他才说了一句“皇上和太子要永远好好的”,才闭上眼。

    他闭上眼后,脸上的表情仍旧很满足很开心,就像是完成了毕生心愿。

    康熙亲临发丧现场,定杜立德谥号“文贞”。

    杜立德后代扶棺回乡时,胤礽带着小阿哥们亲自送到城门外。

    大清对文人的谥号,除了最高等的“文正”之外,第二位和其他朝代不同,为“文忠”,如索尼就谥号“文忠”。

    第三位便是“文贞”。

    原本的历史中杜立德谥号“文端”,如今他在康熙心中地位已经远不一样。

    许三礼病逝的时候,康熙虽没来记,胤礽也赶上了许三礼最后一面。

    许三礼挣扎着从病床上爬起来,向胤礽磕头请求赎罪。

    他已经知道,当年自己能破例待在四阿哥身边南下督办海军基地,之后青云直上,是胤礽的举荐。

    许三礼一直兢兢业业办事,也一直希望能报答太子的知遇之恩。

    但胤礽一直没有给他机会。

    当他终于有了报恩的机会,胤礽希望他能继续辅佐四阿哥,将审计署的架子构建好。他却不能报恩了。

    这对于很看重个人品行的许三礼而言,是莫大的遗憾和痛苦。

    许三礼在重病之时,想把自己对审计署未来发展的建议都写下来。

    胤礽扶起许三礼,安抚许三礼,守着许三礼病逝。

    他手中握着许三礼写的折子。

    折子很厚重,但未写完,上面还有斑驳的血迹。

    胤礽仰望着天空,攥着许三礼所写折子的手指指关节泛白。

    许三礼病逝,谥号文端。上辈子他没有谥号,这辈子算是魂归故里时,也荣归故里。

    当姚启圣旧疾复发病逝的噩耗传来时,胤礽以为自己会麻木。

    胤礽听到,姚启圣是在阵前旧疾复发暴毙,在咽气前还在振臂狂呼“杀敌!杀敌!”。他眼前一黑,悲伤的情绪居然才涌上心头,不能自已。

    康熙单手扶额,也忍不住垂泪。

    “都走了,都走了……”康熙喃喃道,“这些扶持朕的老臣……”

    康熙脑海里闪过索尼的脸,闪过许许多多扶持过他的已经逝世的老臣的脸。

    索尼帮康熙压制鳌拜,力主康熙亲政;杜立德不仅是康熙的老师,在平定三藩时还是康熙心腹谋士;姚启圣平台湾、建海军,在逝世的最后关头还在喊着“杀敌”;许三礼帮康熙守住国库,清缴欠银,澄清吏治……

    在康熙之前为帝的每个阶段,扶持着康熙走向明君之位的老臣,一个接一个的逝世了。

    常泰单膝跪地垂首,也不由泪流满面。

    “姚启圣……谥号忠定。太子,你去送送他吧。”

    “是,汗阿玛。”

    忠为文武通谥,忠定仅次于忠武。

    前世姚启圣没有谥号,这一世,康熙终于肯定了姚启圣的功劳。

    br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