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三更合一(23w营养液加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眼睛已经含着泪了。

    小胤禟死死地抱住胤礽的脖子不撒手,一脸惊恐地看向胤禔。

    显然,他也很害怕胤禔,担心胤礽会把他递给胤禔。

    胤禔感到了不对劲。

    他看向胤祺:“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怕我吗?”

    小胤祺赶紧道:“不知道不知道。”

    胤禔道:“不知道的话你只会回答一次。回答两遍,你肯定知道,在心虚。”

    小胤祺:“……”

    胤礽笑着打圆场:“先收拾一下,去温泉中泡着纾解一下旅途劳累,再慢慢说。咱们以后相处的时间很长,不差这一会儿。”

    胤禔冷哼了一声,对要哭不哭的小胤俄露出一个恶劣的笑容。

    小胤俄立刻开始掉眼泪。

    “好了好了,别逗哭弟弟。逗哭了,等会儿还得我俩哄。”胤礽对小胤禟说,“小九,先下来自己走一回儿好吗?太子哥哥让五哥牵着你走。小十哭了哥哥要抱一抱小十。”

    九阿哥胤禟吸吸鼻子,使劲点了点头,乖乖从胤礽怀里下来。

    胤礽道:“小五,宜妃没来,小九是你胞弟,你要担负好哥哥的重任,保护好弟弟。你能做到吗?”

    小胤祺立刻挺起胸脯:“能!”

    “好,哥哥相信你。”

    胤礽郑重地把小胤禟交到小胤祺手中。

    小胤祺牵好小胤禟的手,道:“九弟放心,哥哥可厉害了!”

    小胤禟环视了一圈周围的哥哥。

    记大哥不说了,他怕。

    太子哥哥也不说了。

    三哥和四哥看上去都很壮实,五哥却有些瘦弱。

    小胤禟瘪嘴。他就没发现五哥那里厉害了。

    “来,太子哥哥抱抱。”胤礽抱起小胤俄,拍了拍小胤俄的屁股,“不哭不哭,是不是有人和你说大哥杀了很多人,还会吃小孩子?”

    小胤俄瞪大了眼睛:“太子哥哥怎么知道?”

    胤禔:“???”

    啊?杀人就罢了,吃小孩怎么回事?谁敢传爷的坏话?看爷不砍死他!

    胤礽失笑:“民间吓唬孩子,总会用历史有名的将领,所以猛将们又有小儿止啼的名声。大哥这么厉害,如此年轻就有灭国之功,自然也会被安上小儿止啼的名声,这是名将逃不过的宿命,哈哈哈。”

    一直旁观的康熙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倒是。”

    胤禔摸了摸鼻子:“汗阿玛,该不会是您用儿子吓唬弟弟们吧?”

    康熙立刻板着脸道:“怎么可能!胡说什么!”

    胤禔:“呵。”

    康熙作势要摸腰间的小鞭子。

    胤禔立刻道:“哎呀,旅途好累啊,我要换衣服泡澡,弟弟们,快走!”

    胤禔赶着一群弟弟,撒着脚丫子逃走。

    那模样,和小时候没两样。就是围绕在他身边的小阿哥们更多了。

    康熙无奈道:“都成大将军王了,他怎么不能成熟点?”

    胤礽笑道:“大哥在外人面前很成熟,只是爱和汗阿玛闹。”

    康熙板着脸道:“这话说你,朕信。大阿哥在外人面前很成熟?你自己信吗?”

    胤礽笑得不行:“信,儿子怎么不信。儿子带小十换衣服去了。”

    康熙挥手:“去吧去吧,朕还要处理政务,你自己带着弟弟们玩,别来烦我。”

    胤礽道:“好嘞。”

    他拍了拍小胤俄的后脑勺:“走,哥哥带你去泡温泉。大哥是个很好的人,他从来不吃小孩,也不打小孩,不用怕他。那是宫里娘娘们骗你的。”

    小胤俄抽泣:“真、真的?可汗阿玛也这么说。汗阿玛说,胤俄不听话,大哥,回来,抢走胤俄所有玩具。”

    胤礽笑容一僵。

    他立刻转身:“汗、阿、玛!”

    康熙已经迈动着大长腿迅速离开,身后的袍子卷起层层明黄色波浪。

    嗯,今日他还是穿着龙袍。

    胤礽磨牙:“这个汗阿玛,还嫌弃大哥不成熟。”

    汗阿玛,您成熟吗?!

    帮胤俄换完衣服,安排内侍整理好他们睡的宫殿之后,胤礽一边泡温泉,一边把这件事告诉胤禔。

    胤禔道:“我就说,肯定是汗阿玛。除了汗阿玛,谁会无聊得拿我开刷?”

    除非是惠妃,否则宫里嫔妃谁会和孩子说大阿哥的坏话?这不是找削吗?

    康熙虽然自己嫌弃大阿哥,但若听到惠妃之外的嫔妃们说大阿哥的坏话,肯定会发怒。

    “唉,这说明汗阿玛想你。爱之深,责之切啊。”胤礽笑道,“为了扭转在弟弟们心中的印象,大哥你要不要说说咱们出使的事?”

    胤禔听到能吹牛,立刻道:“那当然。”

    胤礽道:“大哥你慢慢说,好像汗阿玛在找我,我先离开一会儿。”

    胤禔无奈:“说好的一起带孩子,你先偷溜了。去吧,弟弟们我看着。汗阿玛也是,你不在的时候,他不也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吗?怎么现在你回来,他就一副离不开人的模样?”

    胤礽心道,大概是因为他这个过目不忘的特助秘书实在是太好用了记吧。

    现在康熙还年富力壮,不担心太子揽权。

    如今胤礽给康熙找了做都做不完的事,康熙勉强支撑了两三年,等胤礽一回来,就立刻忘记对胤礽“回来就给你休长假”的承诺,拉着胤礽一起工作。

    胤礽是个很负责任的性子。这大清的马车是因为他才往不同的轨道狂奔,康熙不忌惮他,他就愿意帮康熙更好地一同驾驶这辆马车。

    他很了解康熙。一旦康熙露出忌惮他的苗头,他就立刻装病,不会让父子俩决裂。所以现在多做点事也没关系。

    太监的确是来找胤礽。

    不过事情不急,胤礽慢吞吞换好衣服,擦干头发,才去书房。

    康熙前面跪了一片官员,看上去已经发了一次火。

    胤礽到了之后,太监们才敢打扫屋内的杯具残骸,给康熙重新换上温热的茶水。

    胤礽等太监们把书房收拾完之后,才从书房门口走进来,给康熙捏肩膀:“汗阿玛,谁惹你生气你让大哥去揍谁,可别把自己气坏了。”

    康熙本来怒火焚心,被胤礽这一句话逗乐了:“你把你大哥当什么了?狗腿子打手吗?”

    胤礽道:“大哥本来就想揍人,您一直压着他,不让他揍。这次有人惹您生气了,大哥终于有机会揍人,他一定非常高兴。

    康熙无语:“你就纵着他吧。就算是亲王,他也不该随意鞭挞朝臣。”

    胤礽道:“不随意不就成了?有罪之臣,又不到罪罚的程度,就让大哥帮汗阿玛鞭挞。”

    康熙居然快被胤礽说服了。

    他想了想,点头道:“好,下次让他来。”

    说完,他又恶狠狠瞪了下面的官员一眼。

    胤礽这才去打量跪着的官员,惊讶地发现曹寅也跪在其中。

    曹寅算武官,夺情只有一年。虽然那一年已经在海外度过,康熙还是准了曹寅半年假期,让他好好为父亲尽哀思。

    曹寅怎么进京了?

    曹寅微微抬起头,然后又立刻低下头。

    胤礽看着曹寅脸上并无担忧害怕神色,心里松了一口气。看来康熙生气和曹寅无关。

    康熙也看到了曹寅的小动作,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对曹寅更满意了。

    他知道,曹寅这个动作,是让太子安心,别担心他。这说明曹寅是真心待太子。

    康熙就喜欢这种有着真心的臣子,所以他才对曹家爱不释手。

    “给曹寅赐座。”康熙道,“你们继续跪着。”

    曹寅谢过康熙,乖乖坐在凳子上,听康熙继续骂人。

    在康熙骂人中,胤礽得知了现在的情况。

    浙江民变。

    嗯。

    呃。

    哈?!

    这种事前世没有发生过啊!

    在康熙一朝,的确出现多次民变。但在征伐噶尔丹之前,民变只发生在最贫苦的山西和陕西。

    三征噶尔丹所耗甚巨,为了维持巨额兵费,朝廷加重了对地方摊牌。再加上出征时的劳役,大清各地都有此起彼伏的民变。

    之后康熙便“无为而治”,压抑住自己所有的野心,只战战兢兢让这个庞大的帝国休养生息,从进取派变成了保守派。

    所以说三征噶尔丹,完全耗尽了康熙的野心和心血,让他早期许多比较激进的改革都停滞了。

    比如年轻时候的康熙,曾经派传教士去西方招揽人才,并编纂西学书籍,甚至有建立科学院的想法。

    但后来他打消了这个主意,并且对引进西学也持以消极态度。

    因为新的学问的引入,一定会引起朝堂动荡。他认为这个国家经历记了多次兵灾,至少在他这一世只能学习文景,将大清的辉煌托付给大清的“武帝”。

    乾隆:没错,大清的汉武帝正是在下!

    胤礽跑偏的思想回笼,道:“浙江没遭灾没遇祸,前阵子阿玛还减免了税收,怎么民变了?这些民,是真正的民吗?”

    骂了许久词都没重复的康熙的声音戛然而止。

    他深呼吸了几下,接过胤礽递来的茶水一口饮下:“保成,为何这么说?”

    胤礽道:“老百姓很坚韧。刚经历过三藩和台湾的兵灾,现在正是休养生息的时候,只要不被逼急了,就不会反。”

    胤礽斟酌了一下语言,继续分析:“儿子知道即使汗阿玛减免了赋税,但地方官肯定也层层加派,收取额外的税费供自己享用和贿赂上官。浙江若能休养生息,定能很快富裕,所以他们搜刮起来也不会留手,知道不会激起民变。”

    康熙眼皮子跳了跳,狠狠一拍桌子:“真是无官不贪吗!”

    胤礽帮康熙揉了揉手,道:“贪得过了就该抓就抓,该杀就杀。他们自己也知道一身财富都是用脑袋提前兑付。儿子的意思是,江南那群官员都是老官油子,灾年激起民变就罢了,他们有借口脱罪。在风调雨顺的时候激起民变,这不是和自己的脑袋过不去?”

    “在不该激起民变的时候,在不该激起民变的地方,这民变就有些意思了。”胤礽道,“咱们取消了剃头令,追封了朱家王,连在逃的朱三太子都封了王,同意他回国享富贵。这次民变也应该不是反清复明。”

    康熙顺着胤礽的思路陷入沉思:“这次民变的原因是百姓阻止开海,说海外涌入的棉布冲击了他们乃以为生的土布生计。难道不是真的民变?”

    胤礽笑了:“原来如此。”

    康熙道:“你知道什么了?”

    胤礽道:“若儿子不是在出海的时候调查过沿海民间的情况,还真会被他们骗过去。”

    胤礽清了清嗓子,给康熙讲了一节经济课。

    为何大清在鸦片战争前总能保持对外的顺差?除了禁海令之外,最重要的是,海外的商品在大清并不畅销。

    之前说过了,海外现在的商品多以毛呢布匹为主,其他东西都不是大项。

    而中国几千年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让普通老百姓几乎不可能去买海外的布;富裕的家庭又习惯穿丝绸,看不上海外的布。

    他们没有能在大清卖的商品,大清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又在西方是畅销品。只要是平等的贸易,现在大清铁定贸易顺差。

    这就是胤礽敢和西方诸国签署多个平等通商协议的原因。

    胤礽道:“所以西方的商品进入大清,不可能影响百姓生计。他们现在卖的毛呢和棉布,还没到跨海而来还比我们棉布便宜的时候。”

    现在还没开始工业革命呢。跨越一个大洋的布能便宜过本土的布?你糊弄谁呢。

    听完胤礽说完商品的运费成本等经济学概念之后,康熙的脸更黑了。

    他现在正沉迷西方的自然科学,还没开始啃海外的政治和经济书籍。

    康熙也隐约有点瞧不起西方的思想,认为还是东方更厉害一些。

    现在他决定,今晚就开始看西方政治经济书籍。

    现在是大航海商贸时代,皇帝还是得懂一些经商的事。至少大清皇家公司不能亏本了。

    康熙骂人的时候,下面的官员没瘫。

    当胤礽抽丝剥茧说出大清和海外贸易的实质时,下面官员终于瘫了。

    在这个时代,就算激起民变,也不足以让官员丢脑袋,如果官员镇压有功,朝中还有人,甚至连乌纱帽都不会丢。

    记

    但若是制造民变,这罪名就不一样了。

    谋反

    br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