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三更四更(霸王票加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神仙转世,就他平平无奇。不仅如此,他还被没命名的某阿哥党给盯上了,现在那群某阿哥党有发展成三阿哥党的趋势。”

    胤祉气得都哭了。

    别的兄弟都是神仙,就他和一群坏人扯上了关系?

    朝堂中的什么“八面玲珑贤阿哥”,怎么听怎么像骂人。

    比起其他哥哥弟弟从民间传出来的神仙称号,他这个“八面玲珑贤阿哥”可不就是骂人吗?简直像个阴险狡诈的反派称号似的。

    康熙哭笑不得。

    胤礽再次摊手:“儿子真的没想到这个发展。”

    康熙扶额。别说太子,他都没想到能有这个发展。

    抄家的四阿哥成了铁面无私狴犴小神兽,兢兢业业做好事的三阿哥倒是被朝堂中的一群苍蝇盯上了。

    谁让三阿哥兢兢业业照顾的人,和京城里的老百姓没关系呢?

    康熙叹气:“好好……好好安慰三阿哥,这不是他的错。”

    胤礽耸肩。这种事,不是安慰不安慰就能解决的啊。

    只能说,希望胤祉自己想通吧。

    胤祉能想通吗?

    他能想通才有鬼了。

    于是他憋着劲,翻书上还有什么神仙,然后默默积攒搞事的劲头,暂时蛰伏。

    这些康熙和胤礽都不知道。

    他们俩遇到了新的麻烦。

    罗斯国要结束和大清多年的边疆纷争,和大清缔结友好条约。

    这本来是一件好事。虽然大清一直在赢,并且利用沙俄练了许久的兵,还掠夺了很多利益,甚至非常不人道的俘虏沙俄人把沼泽地都填平当耕地。但打仗嘛,总是有流血牺牲,不打当然是最好的。

    彼得一世和执政索菲亚公主狮子大张口,索要了大清东北方许多疆土,即使康熙知道国际谈判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也如鲠在喉。

    但罗斯国现在加大了对准噶尔的支持力度,准噶尔于西北多次犯边,在蒙古如入无人之境,蒙古王公纷纷请求大清支援。大清两面作战有些难受,所以朝堂中大部分人都支持和谈。

    朝堂中的文臣基本都是支持和,不支持战的。

    一些文臣就算在国破家亡的时候,他们也支持和,不支持战,何况现在是和平时期。

    总之只要打仗就是劳民伤财,就算没有劳民伤财也是有伤天和。

    文武天生利益有冲突,你强一分,我就弱一分。康熙支持海军建设,已经让武夫们耀武扬威了许久,文臣们早就心里不舒坦了。

    海外的事他们不知道怎么说就暂时不说,但能让东北的战事停下来也不错。

    现在东北和沙俄的战事,基本成为武人们的升职场了,培养了不少武将。别说文臣,手握兵权的勋贵和宗室们都非常忐忑。

    这些支持皇帝和太子的中层武将一多,他们的兵权基本都是空架子了啊。

    于是满朝文武都建合起来,请求康熙赶紧和沙俄和谈。

    反正大家是平等条约,又没有伤害大清的颜面,多一个友邦,总比多一个敌人好。

    沙俄在酷寒之地,什么好东西都没有,打它作甚?

    支持康熙的人,也倾向于和谈。

    比起沙俄,准噶尔是反叛,性质更严重。他们认为应该暂时停下和沙俄争端,集中力量征讨准噶尔,支持蒙古那群废物。

    康熙摔杯子:“蒙古那群废物!”

    想当初蒙元时期,蒙古铁骑多厉害啊?现在蒙古怎么变成嘤嘤嘤软蛋了?

    胤礽给康熙换了一杯茶:“没办法。即使当初我给他们展示了火器的厉害,他们顽固派把持权力中枢,还是不肯改变骑射传统,拒绝使用火器,战斗力自然远不如准噶尔。”

    准噶尔可是连沙俄送的大炮都装备上了,蒙古王公的骑兵怎么打?

    历史中,康熙此次虽然和沙俄暂时停火,但并没有与沙俄和谈。

    直到康熙二十八年,准噶尔不满足于只揍蒙古王公,开始挑衅大清八旗军队,康熙才派索额图和佟国纲与沙俄和谈。

    但因为大清使臣的傲慢和语言不通,被负责翻译的传教士坑了,《尼布楚条约》虽然是平等条约,却是彻底的失土条约。

    现在再派已经熟练俄语的索额图去,情况肯定大不相同,但胤礽不准备和谈。

    他把一个消息摆在了康熙面前:“汗阿玛,看看这个。”

    康熙展开密折,然后拍案大笑:“朕就说,罗斯国前阵子还做出了增兵的架势,现在居然要和谈。他们也是两面作战!”

    胤礽微笑着点头:“准噶尔不足为惧,但奥斯曼帝国可是罗斯国大敌。罗斯国一不留神,可就要灭国了。”

    原本历史中《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清朝不知道国际形势,被传教士透露了底线,为了尽早结束两边作战,被沙俄唬住,踩着底线签订了条约。

    清朝并不知道,沙俄也在双线作战,且比大清的情况严重得多。

    胤礽知道!

    1686年,罗斯国加入反奥斯曼神圣联盟。1686至1700年,第二次俄土战争打响。如今是康熙二十五年,正好是1686年!

    胤礽还知道,沙俄正准备对克里米亚进行远征。明年,他们的远征军就会出发。

    第一次远征前,也就是今年,沙俄派遣使团来大清边境,要和大清签订条约。

    这次谈判一直拖到1689年,沙俄第二次远征克里米亚之时。那时候沙俄国内已经因为两面作战陷入经济困境。

    黑海出海口对沙俄而言,比大清东北边境这些土地重要太多。无论是否谈判,沙俄都肯定会退兵。

    可惜,大清不知道。而大清的谈判底线被传教士透露给了沙俄,大清反而吃亏了。

    康熙兴奋地转身看向墙壁上的世界地图。

    大清在世界舞台上,已经确定了远交近攻的大体战略。

    奥斯曼帝国不与大清接壤,对大清没有威胁,正好处于“远交”的范围。

    至于反奥斯曼神圣联盟背后有英国支持,大清和英国有交情,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大清又不是出兵直接帮助奥斯曼帝国。

    再说了,英国对反奥斯曼神圣联盟的支持,也就是卖卖东西而已。说不准大清帮奥斯曼帝国一手,让战争持续的时间更长,英国还赚得更多。

    康熙当机立断:“派人出使奥斯曼帝国。戴梓已经研制出了新式火器,但军队舍不得花钱换,正好卖给奥斯曼帝国。”

    谈判?

    现在大清压着沙俄打,沙俄在大清边境没有任何进展,纯消耗。让沙俄被两面作战拖死吧!

    胤礽道:“未来谈判还是可以谈的。只是怎么谈,要我们说了算。罗斯国骚扰了我们这么久,除了土地归属我们说了算,一些战争损失的赔款,咱们也得给将士们讨一讨。”

    康熙道:“让索额图和明珠去操心这个。怎么狮子大张口怎么来,朕这次要让罗斯国痛个狠的,再也不敢打大清的主意!”

    父子俩在东煌宫的书房中做出这个对后世历史影响深远的决定。

    几日后,胤礽和急急赶回来地直亲王胤禔分立朝堂上,似笑非笑地看着朝臣。

    胤禔懒洋洋拱手:“臣这里有一则很重要的事要向皇父汇报。”

    他扫了那些用敬畏甚至厌恶地眼神看着他的朝臣们的脸,讥笑道:“朝中一些大人们就像是坐井观天的那只青蛙,以为世界上只有大清和罗斯国两个国家,连罗斯国为什么突然乞求和谈都不知道。”

    胤礽拱手,顺着胤禔的话道:“做学问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诸位大人看到了罗斯国乞求和谈,也该看看罗斯国乞求和谈的原因。国家利益,分毫必争,可别因为闭目塞耳,危害了大清的利益。”

    胤禔道:“说实话,本王一点都不想和你们聊。你们知道罗斯国现在是双王并立吗?你们知道彼得一世和索菲亚执政势同水火吗?你们知道罗斯国现在和奥斯曼打得火热吗?你们知道罗斯国因为多年出兵国内民众揭竿而起吗?”

    “你们什么都不知道。”胤禔冷哼,“你们只知道重复着什么,皇上,要和不要战啊,战争有伤天和劳民伤财啊的老生常谈。就像是治水不懂河道,屯田不懂农桑,你们这群大臣有什么用?”

    胤礽本想再说几句,但他看着朝堂上摇摇欲坠地老大臣们,默默暂时闭嘴。

    再说要出人命了。

    br />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