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都来的夸张,不过再 谄媚者也是重大事故,这不,不少人拜拜了。”

    “你还没别说,早听说规划局水很深,没想到能那么深,这丰莲集团还能故意让规划线路做调整宣传,让上一个开发商跑路害死多少工人,后面又这样施工导致近一百多人死亡,真的良心被狗吃了。”

    “是啊,企业良心这种东西看起来虚无缥缈,但实际才是我们的根,我们这种行业但凡出错一点,那就真的是致命。”

    “这话题多敏感,我们还是聊一下林医生吧。”

    “虽然很尴尬,但是我觉得可能聊不起来,你们谁和林医生说过话?”

    “......我没有。”

    “我有!她和我说谢谢过。”

    “你不会是说刚刚她一个个握手的谢谢吧?”

    “......不然?”

    “算了,我早就听说林医生好像不喜欢花时间在社交上,只对手术和研究感兴趣,唯一有点交情的好像就爱德生药代,听说现在升区域负责人了。”

    “好了好了,别聊了,报告会开始了。”

    ......

    林熙冬很难得换下白大褂,穿上了西装,这可是她衣柜里买的最贵的一件衣服。

    对这发表会可以说非常的尊重了,毕竟用郑院长的话来说,能不能忽悠到更多的钱,这样的门面工作很重要。

    随着报告会开始,她正一字不差读着系统撰写的稿子。

    “.....以上就是关于本次报告会内容,希望能让各位在未来临床工作中有一些借鉴和启发。”

    终于念完稿子,林熙冬站起身来,谦和有礼鞠躬,再乖乖坐回她的位置上。

    主持人在旁边做下一个流程同步:“非常感谢林医生的精彩分享,接下来是自由提问环节,请各位举手,我们助理会讲话筒递来。”

    报告大厅很大,人也多,所有现场是有话筒音响。

    “林医生,你好,我想问关于颈椎强直骨折的处理原则中,为什么上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把持力优于C7螺钉?以往我们都是在骨折头尾侧各固定3个椎节。”

    “骨折远端固上胸椎可以使集中于颈胸段的应力分散,这个数据是来自加州大学解剖教授关于......我给你用动画模拟一下......用来提供牢固的稳定性,它既能在骨折端两侧提供可靠的骨把持力,又能避免局部应力增加。” 说着,林熙冬在屏幕上投放了原始数据,并做了一些应力学延展,“这个力学的算法来自应力模型......”①

    应力与数学的图标,还有统计学的方式框架,说实话,其实能跟着思路下来的人都没多少,大多数的反应只能是好厉害,完全不敢反驳或者在深入提问。

    然后林熙冬继续讲。

    他们毫无知觉的鼓掌,仿佛获得了巨大的收获。

    问题还在继续,掌声一阵一阵,报告显得格外顺利。

    虽然整个会场本来全程能听下来的寥寥无几,在骨科相当专业的林美萍就是其中一个,虽然她这个月在秦州越州两头跑,但是对这个系统内容还是跟进了不少,正准备引进秦合,所以听起来游刃有余,等差不多接近尾声,她忍不住低头嘀咕,问向旁边许久未见的越附属米立训:“你上次真的靠这骨科系统掌握了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术?”

    “严谨点,这个月靠着这个系统深入学习下来,我觉得我掌握了所有脊椎相关手术,你知道么,系统里能够直接看到最新最前沿的骨科类技术用动画和原理的解析方法,那些比看书可形象多了,手里的住院医进步都特别大,说实话,我都开始担心以后我学生比我都厉害了。”

    “虽然这个系统确实很不错,可你也别谦虚,没有厚积薄发,就算原理,也不能做,你现在能那么快掌握是因为你这些年积累下来都临床经验。”林美萍对这个系统又有了不少认可,它对于很多没有更好的医疗资源的孩子们来说,会变得很可贵,“不过确实要开始紧张了,听九州卫健委那边已经拟定把这个系统作为骨科学习辅助,未来有潜力的孩子们会成长很快。”

    ......

    发布会的流程分上下两场,上场是骨科系统相关的分享会,下场则是关于液体复苏的分享会,而每个分享都有三个流程,论文综述,病例分享和最后的问答交流,骨科方向因为已经发表过顶级期刊论文,再加上王德明的存在,并没有什么让人有质疑的地方,毕竟论文的通讯写的也是王德明。

    可液体复苏就没有这样的待遇。

    报告已经快到尾声的时候,一个尖锐的提问在报告大厅响起。

    “Dr Lin,你提出的液体复苏是不是还有一些副作用没有写?据我所知,这次急救中有一个患者在纠正电解质后出现肾衰竭现象,想来他以后一辈子都离不开透析,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可是真正的灾难。”

    说着一口流利的英式英文,是一个个子比较矮小的金发男子,他的标签上是健康全球的标志。< br />

    这个记者在全球都算是有不小的名气,名叫亚历山大,目前也是国际知名医学科普的博主,即便在九州都有不少粉丝,“另外,林医生的液体复苏理论几乎很少运用生理盐水,而专门使用价格更高昂的平衡溶液、林克氏液,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故事?毕竟据我所知,医药爱德生和林医生你关系密切,还资助你开发了骨科系统,请问对此你有什么解释?”

    林熙冬如今在国内外名声其实特别高,从最开始登上《CELL》再到这次的坍塌事件的救治结果来看,现场几乎网上现在一点差评都看不到。

    美女科学家,急救专家,顶级外科医生,每一个新闻只要提及到林熙冬,都免不了一顿夸奖。

    但是越是如此,那自然越是有人聚焦,毕竟这世上所有人最爱看天才落寞看圣人坠落。

    亚历山大就是觉得这个异军突起的年轻医生特别的诡异,深知医疗圈黑暗的他自然想到了那种明星医生。

    他从《CELL》刊登了三篇与林熙冬有关的论文后,就立马赶往了九州。

    只是他调查了解之后,似乎这个医生没有特别的张扬,一直是急诊的医生,都没有对外挂号,而且这次救灾期间似乎长时间在工作,而且确实救下了不少人。再说她的研究,骨科系统这个软件,已经在加州大学那都传开了,连同行他的同学都说好用,他刚刚也就没再说什么。

    但是关于液体复苏这个理论,随着他深入了解发现了不少问题,这才有他今天在这样的提问。

    这下,台下出现不少嘻嘻索索的声音。

    这第一个问题就直接质疑了复苏的理论方法,而第二个问题则是对人品都产生了怀疑,听起来可不像是善茬。

    林熙冬保持微笑拿起话筒,她英文一直很不错:“非常感谢你的提问,这第一个问题其实和你的第二个问题有些关联,所以在这之前,容我先问一个问题,你知道医生或者医院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么?”

    亚历山大看到还算沉稳的林熙冬,微微挑眉,这个年轻的女医生至少心态很好:“虽然我不是临床出身,我也知道0.9%的氯化钠溶液与等渗等张,可以对身体补液,电解质调节,稀释药物等作用,也能够专门治疗代谢性碱中毒等问题。”

    林熙冬点点头继续问:“那其实□□渗透压一样张力一样的溶液很多,为什么偏偏要用生理盐水?是有论证实验过么?”

    用了一百多年的生理盐水,0.9%的配方就没变化过,可为什么要用这个生理盐水?好像这个问题从没有人意识到过。

    “这......”亚历山大一时之间被问懵了,但他的倔强不允许,“刚刚不是说只问一个问题么。”

    “哈哈。”

    场下不少因为这个问题在沉思的人都不由哄笑了起来。

    “我的错,最近和团队沟通习惯用反问句式。”林熙冬还是保持友好的微笑,虽然提出问题的人调查只是一知半解,可这不就是学术交流的意义么?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除了纳,还有钾离子、钙离子、乳酸等等,真的生理盐水对于我们来说钠离子和氯离子浓度太高,而这样高浓度的液体大量输入必定会增加肾脏压力。对于你刚刚所说的出现肾衰竭现场患者,我这边也有追踪,只是患者的救治因为资源问题并没有按照补液意见,所以这个结果并不在案例之中。”②

    其实这个患者的主治因为这件事,事后也非常愧疚,因为那天急救的平衡液短缺,其他资源还在配送路上,这个医生觉得用生理盐水道理一样,也就没去等,而是选择直接用生理盐水纠正。

    而该患者本来肾功能并不好,这才导致后续更多的问题。

    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林熙冬才有几分严肃,再说完英文之后,又用中文叙述了一次:“不过以上结论暂时没有进行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只是根据我对□□恢复的理解,暂时并不提倡对肾损伤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而生理盐水实际是否有效以及相关有利弊,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或实验进行严密的论证,我在这并不直接下定论。”

    关于这个生理盐水的使用,是在2013年,才有医生通过系统性研究发现,大量使用生理盐水会让急性肾损伤患者的死亡率提高3%甚至更高,那时候人们才反映过来,一直以来的生理盐水,似乎并没有经过严密的论证。

    而林熙冬今天的分享,实实在在让不少研究者加快对这一药物的研究。

    “这也是我在报告中最后提及,关于液体复苏治疗其实并且完善。它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本人也只是刚有一些认知,希望未来和大家一同学习和探索,当然了,也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提醒大家在临床用药的时候,可以大胆去质疑我们医学历史中的经验论,或许会带来不错的新想法,谢谢。”

    这下子,台下的掌声就更热烈了,与此同时,主持人既有眼色宣布了本次报告会结束,并邀请大家前往对面酒店一同参加宴会。

    邀请一开口,底下的掌声可以说更加热烈了,这才是今天在场的不少人心中最期盼的事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