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策论试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员,若是连丁点的心理素质都没有,还是不要出去祸害百姓了。

    可以说,这场考试从考生入场之时就已经开始。

    终于,熬到发卷的时间,一张张试卷被发放到考生手中。

    作为第一批科举考生,他们没有真题,没有模板。有的,只是此刻摆在眼前的试卷。

    第一门——《策论》。

    “郭嘉宇奉孝,颖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

    此次试题出的很有意思。

    居然是以陈寿《三国志》当中三篇人物传记作为试题!

    郭嘉、关羽、吕蒙。

    曹魏核心谋士。

    蜀汉半壁长城。

    东吴社稷功臣。

    三人每一个放出来都够考生大书特书,但是放在一起就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不过也有考生很快反应过来。

    这三个在三国位高权重,能在史书上留有姓名的都是寒门子弟!

    郭嘉在未被荀彧举荐给曹操的时候是个隐士。

    关羽遇见刘备前是个隐姓埋名的逃犯。

    吕蒙只能跟着姐夫邓当打打山越。

    但最终,他们都走上人生巅峰,成为一国柱梁。

    读着他们的传记,就仿佛重新经历了他们那如同开挂一般的人生。而这,对于寒门士子来说,无疑是最有用的振奋剂。

    如宗悫这种又是出身寒门,又有策论经验的考生来说,这种题目完全没有难度,洋洋洒洒便是一篇吹捧天子重用寒门的锦绣文章。

    如柳元景这种世家子弟,虽然他们自己就出身世家,但也明白重用寒门对朝廷的重要性,思考一阵便也是有了思路。

    还有一些思想不愿意拐弯的世家子弟,这偌大的空白也足够容下他们心中的抱怨。

    反倒是那些真正出身贫寒的士人,在面对这种题目之时久久不肯动笔。

    巢尚之便是其中之一。

    “郭奉孝虽隐居六年,但还是能结交到荀彧这种世家高官。”

    “关云长逃亡涿郡,也有汉昭烈帝能够收留他。”

    “吕子明南渡江东,也有身为将领的姐夫投靠。”

    “但真正如我,如那戴法兴一般的贫贱庶民,又该如何寻觅机会呢?”

    巢尚之思虑这些,并非是在哀怨,而是在思考破题之策。

    “仅凭科举,是不够的。”

    “或者说,仅凭在长安的科举,是不够的!”

    “天下州县何其多?天下士子何其多?每年又有多少人能被州刺史举荐为官,来到这长安跃一跃这龙门?”

    一念至此,巢尚之已是想到了破题的要点。

    机会!

    天下士子最缺的机会!

    科举,虽然给了很多人机会,但对于朝廷,对于寒门,对于更贫贱的庶民,还是杯水车薪!

    沉思片刻,巢尚之缓缓写上自己策论的题目——

    《县州道三级科举方策》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