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顶级乐团,细!太细了!(求订阅~月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准备准备!!”

    后台顿时准备起来。

    啪嗒。

    一名小提琴手的松香掉在地上,碎了。

    周围人倒是没有过于惊讶。

    嗨!掉一块松香而已,问题不大,只要琴不掉就行。

    但马上要开始排练,肯定还是要给弓子上松香的。

    谷飮  于是,这名小提琴手挠了挠头,便拿着弓子,走到另一个房间敲了敲门。

    “刘哥你松香借我使一下。”

    刘哥一愣。

    “你自己的呢?”

    “刚一愣神,掉地上碎了。”

    “你备用的呢?”

    “不是一个种类的啊!!前两天刚换了弓子和松香的!银粉不是很适合第二小提琴,弓子也用太久了,寻思换个新弓子,打金粉。”

    “碎地上没大块的?”

    “.......刘哥别闹。”

    “下次注意点!别犯这种低级错误。”

    “好的好的好的!”

    小提琴手咂了咂嘴,赶紧擦好,然后打算回自己房间的时候,一回头,发现团长正在黑着脸看着自己。

    这头皮,当时就麻了。

    “团团团团......”

    “行了,赶紧下去准备吧!!等一下可别丢人!!”

    团长撇了撇嘴。

    “好嘞好嘞好嘞!!”

    小提琴手赶紧要溜,便发现团长身边跟着一个年轻的帅哥。

    看到这张脸,当时更麻了。

    好家伙,被李少杰看了一个正着。

    “哈哈,李指挥,咱们继续说。”

    团长呵呵一笑,开始继续与李少杰聊了起来。

    李少杰看了一眼刚刚的小提琴手,忍不住笑了笑,点了点头。

    乐团乐手专业程度,从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来。

    任何拉弦乐器,都需要用到松香,像是打腻子一样适当的打在弓毛上,才能有足够的摩擦力拉出声响。

    而不同的松香,对音色会产生一点不同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练琴,或是小规模排练,或是一些普通的乐团里,很难注意到这一点。

    其中的差距,也必须非常灵敏的耳朵才可以听出来。

    除去深色浅色松香的细微差别外。

    而刚刚那名小提琴琴手,口中的金粉与银粉,也很有说道。

    有很多专业级别的高级松香,在手工制作的时候,往往会掺一些金粉或银粉,甚至于铅粉铜粉,来改变松香的性能。

    铜粉比较适合初学者,较易发声。

    而铅粉显得非常柔和温和。

    会比较适合一些中提琴的表达。

    银粉松香,会让琴产生一种集中,刚亮的声音,较为适合经常演绎主旋律的第一小提琴。

    所以,刚刚属于第二小提琴的演奏者,更适合用金粉,让声音变得温暖清晰,而不至于过于集中刚亮。

    之所以很多顶级乐团的现场非常的炸裂,完全超过录音品质数倍观感,其实就是在这些细枝末叶的基础中,有无数的讲究。

    有时候,除了琴音色的差别外,更要注意其他方面的细节问题。

    细节决定成败。

    这种非常细微的层次感,现场完全可以表达出来,捕捉到。

    而录音,转变成电信号,自然难以彻底还原。

    李少杰跟着团长来到排练大厅。

    站在指挥台上,问了声好,给大家鞠了个躬。

    掌声中,李少杰开始环顾各位乐手。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隶属于国家表演艺术中心。

    无论是国内,亚洲,世界,都绝对是顶级的乐团。

    足以代表国内最高的艺术水准。

    可以看的出,一些大佬对于这次演出的重视程度。

    “多的我也不说了,各声部的曲谱也都由谱务老师给大家发放了。”

    李少杰点了点头。

    看得出来,这些乐手都非常的友好。

    就是不知道......在之后排练......还能不能友好起来。

    “大家可以看一眼谱子后面的一些故事介绍,方便各位理解作品。”

    唰唰唰!

    翻页的声音传来。

    “为了让各位,能更好的理解内容,并且加深配合与磨合的默契,我和团长,准备了一次团建。”

    李少杰微微笑着。

    乐手们均是一愣。

    不应该早点排练么?

    为啥要一起团建?

    不过有团建还是好事。

    “团建的地点,就在敦煌,为了大家更清晰直观的理解敦煌的文化,不仅会有专家专门讲解这次乐曲取材的敦煌壁画的内容,艺术......”

    李少杰微微一笑。

    “我还请了荣赞教授,给大家来进行一点粗浅的佛学课程。”

    乐团的乐手们没有意外,理所当然的点了点头。

    很快理解了李少杰的用意。

    普通人,对于乐团第一个误会,那就是指挥没啥用。

    相反,指挥可以说是灵魂了。

    任何一个乐团演奏的作品,都可以说,是指挥的作品,因为换一个指挥,根据理解不同,艺术品味不同,就算同一个作品,表达出来的质感都不同。

    而第二个误区因此而来。

    既然全是指挥的理解,为什么会多此一举的让乐手感悟,看指挥不就行了?

    这自然也是误区。

    就是因为需要懂得李少杰的理解,所以更要去自己感悟。

    有灵魂的乐团,自然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有思考与感悟,而不是机械式的演奏,更不是浑水摸鱼!

    ......

    前期准备的动员非常快。

    甚至已经有迫不及待的乐手,开始根据乐谱,自己去找资料,提前去试着学习。

    准备的这三天中,李少杰自然也有自己的任务。

    接受采访。

    这么大的事情,起步宣传肯定是有的,但不至于特别大张旗鼓。

    很多东西,也已经有人跟李少杰说过了。

    一旦在国际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央妈亲自出面给波顶级安利也不是不可能。

    李少杰来到央视专访的录制棚,多少有点挠头。

    怀疑人生。

    《准备期间不用太大张旗鼓》

    《不大张旗鼓》

    然后甩手就是专访?

    杰哥直呼内行。

    或许......大佬的“大张旗鼓”和自己想的.......

    可能不太一样。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