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永祀无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sp;  “毕,尚飨!”

    三位礼官齐声高唱,顾弘文闻声,率宫人抛出纸钱黄帛。

    “毕,通告诸葛姓讳孔明老老人!”

    “嘟,嘟,嘟……”

    伴随着又一声高唱,雄浑肃穆的角声跟着响起。

    “毕,上祀!”

    鼓声角声渐息,太常寺太乐令秦琴即率太常寺乐师演奏音乐,与此同时,太宰令卢肇率三曹官在武侯祠前设下香案神位,然后点燃线香,并献上五谷六畜牲烛帛敬奉。

    “毕,天子亲祭,大唐天子祀武侯,神鬼回避,回避……”

    在礼官的高唱声中,李晔缓缓走向武侯祠,文武百官与皇族宗室后妃随后步趋,禁军红衣武士与太常寺的乐师曹官齐齐低头,对皇帝拱手作揖。

    李晔天颜肃穆,双眼直视前方,文武百官宝相庄重,一语不发。

    入陵园大门,一片汉柏古松。

    清幽,古朴。

    大殿院中,有很多歌颂诸葛亮的诗文和复修墓庙记文的石碑。正殿龛上端坐着诸葛亮的雕像,纶巾羽扇,鹤氅方据,神态庄严,不怒自威,带着微微的笑意。

    关兴牵马,张苞捧鞭,侍立他的左右。

    武侯墓在庙宇之后,南北向,头北脚南,取北顾中原,南立蜀国之意。

    墓周砌以砖墙,墓家为覆斗形,高约两丈有余,墓前有一小亭,号曰墓亭,内竖石碑一通,上刻:“故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之墓“。

    墓后有古桂两株,高大繁茂,浓荫如盖,传为汉桂,号曰护墓双桂。

    武侯祠有很多,湖北襄阳古隆中,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成都武侯祠,重庆奉节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甘肃礼县祁山堡武侯祠,陕西岐山五丈原诸葛亮庙。

    但定军山武侯祠却是唯一由皇帝正式修建的祠庙,故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今日一见,方知传言不虚。

    “天子祭!”

    礼官高唱,一片肃穆庄严中,李晔双手环圆,深深躬身一拜。

    “百官祭!”

    李晔拜着的时候,宰相柳璨率随行文武百官躬身参上。

    “随祭!”

    皇帝与文武百官参拜后,淑妃何芳莺再率李廷衣、李昭仪、睦王、永平公主、唐兴公主等皇族宗室后妃参上,之后韩文约率随行内侍省宦官宫人跪地参上。

    李晔拜了三拜,方才缓缓起身,皇帝直身后,其余人才小心翼翼站起。

    参拜结束,李晔柳璨道:“宣追封诏。”

    柳璨取过早已撰写好的诏书,打开宣读起来。

    “故汉丞相诸葛亮,承汉祚鼎兴,奉刘氏宗庙,降志尊贤,高才好学,文武博洽,智略宏通,断必知来,谋皆先事,识无不达,理至逾精。”

    乃刘氏天命将终,亮挽既倒而不得,抱憾病薨五丈原,遗恨千古!”

    “今銮舆南幸,朕惟臣民爪牙以宗庙之重,克协朕志,载符天时,立辨群议之非,效亮同献五原之忠,亮无中兴盛大,然王业不偏,实藉奇功。

    “景命不融,永安难存,朕流涕追封,祀於定军山下,顷加表饰,未极哀荣,夫以尊主再造之勤,成三分之业,存未峻等,殁尊其称,非所以徽烈,明至公也。”

    “朕以少身,缵膺大宝,不及让王之礼,每念先贤,邈思逾切,每思往古,悲呼哀哉,所以特表元熏,汉丞相诸葛亮志切复国,正殷决忠,千古人臣楷模!,宜追崇爵位,有司岁时以王礼祀之,发潜德之幽光,永祀无疆,尔宜安承无替朕命。”

    “平生为作,千载闻风,唯而英爽之灵,服朕衮衣之命,宜追谥曰文忠,远追正始之作,殆玉振而金声,知言自况于孟轲,论事肯卑于陆贽,宜追尊太子太师。千秋万代,声名当流芳百世,宜敬追封文定武敬贞庄景威思惠肃显王。”

    “即令有司,吉日册命,修缮墓室,仍祔奉於定军山庙,永祀无疆,钦此!”

    李晔之所以大封诸葛亮,本身敬仰是一方面,国情现状也是一方面。

    这个时代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一套纲常伦理,但想指望几个做官为将的讲究操守道德就能救国救民,那是不可能的。

    可在这个时代,偏偏又离不开纲常伦理。

    政治是什么,是勾心斗角,是明道暗枪,是蝇营狗苟,是又当又立。

    关云长死后被追封了十三次,历朝不断加字,加的字也相当符合他们统治时期的国情或者面临的问题,比如最后一个谥号,加的字是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这是在鞑清衰亡时被追加的,也表达了当时统治者的愿望,想让关羽这位神灵保护鞑清免除亡国危难。

    维护纲常伦理是一方面,二则是为了宣传忠君忠国忠正统的思想,大力宣传忠信节义的精神有利于统治,这样教育人才能尽量避免有人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这种造反思想,更是要严厉杜绝,必须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历史上的昭宗在绝望的时候也想起了诸葛亮,下诏追封诸葛亮为武灵王,可那个时候朝廷都已经沦为藩镇的提线木偶了,想要纠正社会风气还来得及吗?

    清明的政治,强力的军事,稳定的经济,开放的文化,尊皇奉正统的社会风气,每一样都必须具备,才能救得了病入膏肓的大唐。

    祭祀追封的仪式走完后,李晔留下工部有关人员主持修缮工作后就率队返回,回到兴元没多久,冻得半死的李晔还没把身体烤暖和,就收到了杜让能发来的急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