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听(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廷任命的军头却不忠于朝廷,陛下这才高瞻远瞩设立了武学。”

    又一人问道:“这武学教谁?又要教什么?圣人经义还是历代兵法,还是二者并重?”

    大胖子想了想,解惑道:“据说神策军的军官要尽数入武学读书,教的内容大抵是排兵布阵、君臣大义、圣人经书之类的罢,据说学不好的人就不能再任职。”

    二楼一名年轻郎君点点头道:“这事我也听说了,按这个势头下去,以后不是武学出身的人就不能带兵打仗,不过事非朝夕之功,如今又不太平,少说也得十年罢,况且各镇节帅一向不听调遣,乐于组建衙军,又多募后院子弟,朝廷教出来的军头也没地方上任。”

    这话一出,茶肆里顿时沉闷起来。

    就现在这情况,朝廷教出来的军头去哪上任?

    坐在李晔对面的一个郎君本来也只是听,并不发表意见,不知何故,见茶肆安静后,便朝之前说话那人投去目光,接话道:“兄台缪也,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话音落地,茶肆哄堂大笑,一下子充满了快活的气息。

    小郎君面色寸寸涨红,争辩道:“既然如此,愿闻足下高见!”

    茶肆的人齐齐看向反驳那人,李晔也朝对面这郎君投去目光,但见此人腰白玉之环,左佩长剑,右备容臭,相貌英武,一名中年男子恭敬立于身后。

    被几十双眼睛看着,此人也不慌张,喝了一口热茶后,才淡淡道:“朝廷取仕不公,科举形同虚设,以致举国腐败,才子报国无门,贪官墨吏横行无忌,就是当朝宰相,也鲜有不收人事的,韦相公不就是因为受了汴州朱全忠的贿赂才罢相的?”

    “科举成败,在于人事、名望、门第,三者不具,任你满腹才华也无用,才子报国无门,当然要另寻出路,今天下方镇使君,可有谁不曾开辟幕府以招贤纳士?”

    “别说只是方镇大帅,就是朝廷派出的监军使都有幕府,这些幕僚佐官跑去投效方镇,为主公出谋划策,甚至执掌一州军政,这是在跟谁为敌?这是在跟朝廷和天子为敌。”

    边上一人嗤笑道:“自作孽不可活!人家没了出路,还不能找个地方混饭吃啊?没学着黄贼造反,庙堂的大人们就该回家烧高香喽。”

    听到这,茶肆众客很是感慨,有人叹气道:“黄贼家境富足,又善于剑术,马术箭法也好,小时候好很有诗才,五岁就能对诗,结果呢?数次应试进士科,皆落榜……”

    黄巢几度不中,满怀愤恨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几年后,色蛤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在曹州传起,黄巢携黄存、黄揆、黄邺等八人起兵响应王仙芝,百姓亦是争先恐后的投奔起义军,数月之间,从众至数万,敲响了唐王朝灭亡的丧钟。

    这样的烂唐,早该完了。

    那郎君又道:“可话又说回来了,据说陛下要亲领武学祭酒,如此一来,陛下据大义名分,入读武学的军头就是天子门生,求职都是求荣华荣华富贵,入读武学还能得个天子门生的名号光耀门楣,何乐而不为?”

    听到这里,又一人附和道:“这武学弟子都成了天子门生,天下良才也让武学取了,剩下的才有各地节帅分的份,陛下这招着实有些高,明君圣人呐!”

    说武学无用的那人听到这里,起身朝李晔对面郎君拱手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足下高才,吾不及也,一番谬论惹人笑话,惭愧惭愧。”

    对面那郎君点点头,含笑道:“陛下自登基以来,先是隐忍诛杀了杨复恭,收回北衙禁军,又广募良家子组建整训神策军,而今又开设武学,以今上揆之,我估计朝廷很快就要全面整顿科举了,那些墨吏的好日子到头了,如此圣人,中兴有望。”

    先前听到众人的议论,特别是在听到有人公然为黄贼张目,高克礼早就火了,只是迫于李晔才没发作,眼下听到有人吹嘘李晔是明君,脸色才缓和下来。

    久久没说话的大胖子懒洋洋道:“那可不是?柳相公拜相才多久,京城落马的大人已经有十几个了,五监六部九寺都有人被逮,每天都能看到衙役拖家带口的抓人,乖乖……”

    “要是张汤、赵禹这等酷吏,咱们这些人的日子倒是有奔头,要是本朝来俊臣这等酷吏,朝野不安呐,官大人不死也得脱层皮,不过当官的总归没几个好东西,就该这么办!”

    “诸位,诸位,且听小老儿一言!”

    李晔正听得起兴,管事却大步跑到大堂中间,招手示意众人住口,又赔笑道:“莫谈国事,编排本朝宰相是天大的罪名哪,要让人报了官,满堂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坐在李晔对面的郎君点点头,回应道:“放心,吾等心里有数。”

    被这么一番警告,众人也不敢聊得太过分了,大胖子又把话题转回了武学,只是叹气道:“可惜某年纪大了,又不识得字,武学不肯收,不然也去读个武学,唉……”

    大胖子边说边摇头,一脸惋惜遗憾。

    一个老者质疑道:“至尊圣人日理万机,哪里还有功夫管着武学?天子亲领武学祭酒的消息,多半是谣传,老夫才不得当真。”

    大胖子闻言,投去目光道:“这您就不知道了,天子只是领祭酒,具体事务据说是交给了表圣公去做,表圣公当世大才,文史经义信手拈来,只是罢官隐居很久了,天子这回征召他就是要他做这事,这是我听孙军使府上门子的舅子的表兄的把弟的四哥说的,改些日子我还求他找找门路,献上人事疏通一下,看看能不能求个面试机会。”

    “面试?这是何物?”

    大胖子得意道:“主动报名的武学弟子要经三道遴选,第一关就是面试,好像是各衙门的诸位大人们一起问话,然后报名者回答,大抵是这么回事,某也不甚清楚。”

    “就你也想入武学啊,你祖上几辈人出过功名么,你三朋四友有过官身么?”

    一个商贾模样的中年男子见大胖子出风头,忍不住出言嘲讽,完了又对边上人说道:“这李温玉向来如此,整日吹嘘自己是神通公后人,打蛇趁杆上,嘴里没一句话是真的。”

    “哟,神通公后人?”

    茶肆的新客都惊了,李晔也朝大胖子投去了审视的目光。

    这个李神通,可不是一般人!

    姓李氏,讳寿,字神通,宗室名将,太祖李虎嫡孙,郑孝王李亮嫡长,高祖李渊堂弟。

    大业十三年,李渊晋阳起兵后,李神通随平阳公主割据鄠县响应,李唐开国后,获授右翊卫大将军、淮安郡王,出任山东道安抚大使。

    一生攻窦建德、伐刘黑闼、讨徐圆朗,立功无数,拜左武卫大将军,李世民即位后,授其开府仪同三司,贞观四年病逝,获赠司空,谥号靖,配享高祖庙。

    大胖子急了,站起来争辩道:“你这老东西,不要胡言乱语,某何时说过假话?”

    “诸位都听听,历来当兵哪里需要识字的?抡得动刀剑,拉得开弓弩,是个能跑的活人不就成了?你一介草民,想做天子门生,我看是想当官想出了癔症!”

    “哈哈哈哈哈!”

    “这家伙怎么可能是神通公后人,大放厥词编排自己祖宗,真是忤逆子!”

    茶肆里爆发出哄堂大笑,大胖子不生气,也不着急,只是道:“张老东西我告诉你,我可是听陛下说了,有教无类,那仗义什么……”

    “仗义每多屠狗辈。”

    旁桌一个书生出言提醒,面带笑意。

    “对,侠义每多屠狗辈,陛下说了,不能绝了百姓进身路子,武学招生,不分尊卑,只要通过考核,就进武学读书!”

    “那武学的考核条件是什么?”

    “我问了,只要写得出六十个字,背得来武学令,再通过面试,就能下舍!”

    “得了罢,你说的话,当不得真,还神通公后人,你要真是,早就飞黄腾达了,还用客居长安三个月找不到谋生之道?别吹牛了,找个活要紧吧,不然连茶肆也住不得了。”

    大胖子也不理商贾的嘲讽,只是对先前为他提醒的书生道:“我看你也别想着进士了,进士科就是考到老死也不见得能上,白耽搁日子,以你的才学,考武学肯定是轻而易举,你熟读经文,腰上又佩剑,能文能武的,将来要是出镇一地节帅,啧啧……”

    一番话吹得那书生找不着北,心里还真盘算起读武学的利弊。

    唐人崇文尚武,武人好佩扇,文人多带剑。

    武夫希望自己能变成文化人,文人则幻想着领兵坐镇边疆杀敌报国。

    初唐四杰杨炯诗云:“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

    写出这别诗的高适不但是边塞诗大家,也是个凶狠的武人,先后出任淮南、剑南东川二镇藩帅,也主持了讨伐永王叛乱,更是亲自领兵出关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

    就连痨鬼李贺都都高喊着:“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终唐一代,文人可谓出将入相,高适这类文武全才的大佬则成为了全国士子的偶像,所以许多书生都略通武艺兵法,也能从军吃苦,征战戍边也不怕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