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郑从傥薨(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八年前,广明元年,河东兵变,河东节度使康传圭被杀,郑从傥临危受命为检校司空、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空降坐镇河东。

    郑从谠到河东后,征辟大批名士,任命王调为副使、刘崇龟为节度判官、赵崇为观察判官、刘崇鲁为推官、李渥为掌书记、崔泽为支使,组成强大的幕府,时人称为太原小朝廷。

    郑从傥虽是文人出身,外表也温和有礼,但性格却多谋善断,到达河东后,他将兵变组织者屠戮一空,迅速收拾了河东乱局,河东军政大权尽揽于手。

    黄巢攻陷长安后,郑从傥即命牙将论安、后院军使朱玫统领五千兵马,随部将诸葛爽主力入关平叛,得知河东军主力调离,李克用趁机攻杀太原,自称奉诏入关。

    郑从谠知道他不怀好意,遂闭城戒备,并登上城楼勉励李克用,让他报国建功。

    李克用被说得哑口无言,无奈领兵离去,暗中却指使部将大肆劫掠,郑从谠也毫不手软,率军把沙陀军打得大败,李克用仓皇北逃,从此不敢窥伺太原一眼。

    不久,一名部将擅自撤军而回,郑从谠大怒,集合各部将校,当众将其斩杀。

    六年前,僖宗命振武节度使契苾璋征讨李克用,郑从谠奉命协助作战。同年十一月,朝廷赦免李克用之罪,让他出兵征讨黄巢,立功赎罪。

    李克用命大军绕道岚州、石州一带沿黄河南下,本人则率数百骑前往太原拜见郑从傥,与郑从谠表了一番决心后离开,郑从谠则给李克用赠了一匹名马作为坐骑。

    李克用从来天不怕地不怕,一生不曾畏惧过谁,但他却服两个人,一是僖宗,另一个就是郑从傥,对于郑从傥,李克用不敢有丝毫冒犯之心。

    发兵长安逼迫朝廷驱逐田令孜时,李克用之所以退守河中,没有跟着其他人一起打僖宗,一是因为的确听僖宗的话,本意只是驱逐田令孜,二则是忌惮郑从傥。

    收复长安后,李克用被授为河东节度使,接替郑从谠,郑从傥返回长安再次出任宰相。

    黄巢之乱时,沙陀能为朝廷所用,并出兵平乱,杨复光有一部分功劳,二则是因为郑从谠镇守太原重地,当时郑从谠的同族郑畋也以宰相出镇,传檄讨贼,首倡大义。

    二人都凭借忠义与叛军抗衡,文武双全,深受叛军忌惮,被称为二郑,时至今日,天下人都认为,朝廷之所以能平定黄巢,武靠宦官杨复光,文则是靠二郑。

    虽然郑从傥这两年的权势早已不如当年,但各地方镇都很是忌惮他,去年李茂贞在凤翔被郑从傥当众狠狠训斥了一顿,结果李茂贞连屁都不敢放一个。

    而今郑从傥病危,各镇进奏院得到消息后,也纷纷派出使者探望,这位威震朝野的铁血宰相,这样一位出将入相的马上文人,如今已行将就木。

    李晔走到郑从傥床边坐下,握着他的手,轻声道:“相公,朕来了。”

    郑从傥听到这句话,浑浊无力的眼珠动了一下,缓缓把脸往李晔这边转,动作很吃力,长子郑预急忙上前帮扶,这才艰难的转了过来。

    四目相对,他终于看见李晔了。

    干裂的嘴唇微微动了几下,喉结涌动,发出了什么声音,听起来浑浊而沙哑,没人听清,他努力的说话,直到很久,一丝丝细小而微弱的声音才汇聚成两个字。

    “来了?”

    “来了。”

    听到李晔的声音,郑从傥嘴角微扬,算是一个笑容了。

    李晔握住郑从傥的手腕,见他脉息微弱至极,就知道快到那一刻了。

    “相公有什么话就说吧,朕在听。”

    “河北、河南、陇西不能力敌,须假以颜色……”

    这是郑从傥的第一句话,李晔点头。

    “克用可为……咳咳,可为朝廷驱使,朝廷不要交恶……河东。”

    李晔再点头。

    郑从傥张着嘴,不断吸气吐气,终于攒够了说第三句话的力气。

    “先南后北,先西再东,内修王政,外备武功,广积钱粮,整肃吏治,不然积重难返。”

    “臣,在天上……咳咳,在天上,看陛下如何……中兴、大唐!”

    “陛下……是仁君,要当一个好皇帝,应……”

    他紧紧地攥着李晔的手,胸膛挺了两挺,话却戛然而止,突然又松开李晔的手,整个人也完全不动了,李晔知道他要说什么,依然点头。

    郑从傥脸上带着一副笑意,嘴角微微扬着,屋里鸦雀无声,在一片沉默中,郑从傥缓缓闭上眼睛,他这的一生的重担,终于卸下。

    屋内之人,无不悄然长叹。

    末了,郑从傥的两个孙子挣脱娘亲怀抱,冲到床前踮起脚尖往床上看。可是,他们怎么也看不到爷爷的样子,两个小孙子大声哭了出来

    “爷爷,您怎了,您起来看看我呀!”

    “呜……”

    之后,郑从傥的子女媳婿及一众三代后人,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所有人,包括李晔,无不鼻子发酸。

    文德元年九月初二未时,四朝元老、马上宰相郑从傥与世长辞,皇帝悲痛万分,罢朝三日,下诏隆葬,命文武百官尽数前往吊丧,谥曰文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