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1 恩威并施(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土木之变后,瓦剌太师也先挟持太上皇至大同城边,企图诈开城门。”

    “是郭登设计诱敌,迫使也先退兵。随后,他更是于沙窝、栲栳山连破瓦剌军。”

    “如此战功显赫,不赏不足以正人心!”

    朱祁钰更是提出了一个建议,进一步的拉拢郭登到朱祁钰的阵营中来。

    “微臣恳请陛下,以伯爵酬谢郭登之功。同时萌荫郭登长子为官,使其了享受朝廷官职和俸禄。”

    于谦掌管兵部,熟悉于行伍之事。

    于谦也走了出来,他恭敬的向着朱祁钰进言。

    “郭总兵自幼便聪颖出众。七岁时读书时过目成诵。十岁时便能做文章。长大后更是博闻强记、擅长议论。”

    “他更是诗才咨肆。其诗或是沉雄浑厚,或委是婉生动。语言平易,而又含义隽永,且大都琅琅可诵。”

    “论诗词造诣,其为明代武将之冠。”

    “有此文武双全的儒将,实在是大明之幸!”

    朱祁钰现在最在意的就是军方将领对他的拥戴,之前他对武将们就多有加官进爵。

    而武将的代表杨洪、石亨,更是被封以侯爵。

    朱祁钰脸上笑意更浓,他点头说到:“大同重镇不失,全靠郭登废寝忘食。如此战功卓著,朕又怎么会舍不得区区一个伯爵?”

    说完后,朱祁钰更是当场颁布诏书。

    同时也派出郕王府出身的亲信太监,前去大同对郭登升官进爵。

    定襄伯,成了郭登的新荣誉。

    如此恩宠信任,也是引得群臣侧目。

    内阁首辅陈循心里暗想,只怕自己今后始终会被于谦压上一头。

    至于内阁权威,估计会在兵部之下。

    而前朝三位杨姓大学士,以内阁总揽朝政的盛况,只怕不会在朱祁钰当政的景泰朝再次上演了!

    朱祁钰听从了于谦的建议,他封大同总兵郭登为定襄伯的建议,重臣之中无一人提出异见。

    重臣们只是齐齐拜下,口中称颂:“陛下圣明!”

    又商议了一会国事以后,朱祁钰才放了重臣回去。

    众臣退去的时候,朱祁锐和于谦落在了最后面。

    “朕弟、于尚书,你们留一下,朕这里还有事和你们说。”

    朱祁钰下了宝座,走到了朱祁锐和于谦的身前。

    “我其实知道,在这满朝文武之中,只有于尚书和三弟,是真心对我好的。”

    朱祁钰没有用“朕”这个皇帝专用的称谓,而是用了“我”,他这是想刻意拉近距离。

    于谦脸上的神色不变,他却只是微微一欠身。

    “微臣非是效忠陛下,微臣效忠的,只是大明的江山社稷。”

    一旁的朱祁锐一听,不由得诽谤起了于谦,真是一个高智商低情商的家伙!

    朱祁钰在听了于谦的话后,也是脸上神色一僵。

    他原本的笑容,顿时就变得有些不自然起来。

    朱祁钰停了片刻以后,这才直视着于谦的眼睛。

    “于尚书,此刻的朕,便是这大明江山社稷之主!”

    朱祁钰的意思很明显了,他就是大明的天子,忠于大明就是忠于他。

    “说到江山社稷,那是列祖列宗一刀一枪打拼下来的,也是天下万民所依存的。”

    “天下从来都不是一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至于一个人,他也成不了天下。”

    于谦的语速不快,里面却是带着平静。

    朱祁锐看到于谦说出可能惹怒皇帝的话来,他出来和稀泥了。

    “天子之重,对于百姓来说重如泰山!”

    “一个圣明的君主,他治下的百姓日子大多不会太苦。一个残暴不仁的帝王,他底下的子民一定是水深火热。”

    “所以,忠于天子就是忠于江山社稷,终忠于江山社稷就是忠于天子。”

    朱祁锐这是在玩逻辑互换。

    朱祁钰的嘴角微微向上扬起,他没有不开心,有的只是悠然。

    “于谦就是于谦,三弟还是三弟。”

    朱祁钰转过身去,缓步走到御座后。

    然后他就从一叠文书之中,抽出了一封奏章,递给到于谦的手中。

    “朕的于尚书,你不妨看下这份奏章。”

    于谦闻言后,接过奏章就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于谦看着奏章,只觉得似曾相识。再仔细一想,他知道这份奏章的由来了。

    这份奏章,就是远在襄阳的襄王朱瞻墡所呈上。

    奏章里面的内容,乃是襄王朱瞻墡劝说孙太后。

    襄王朱瞻墡进言,劝孙太后立太子朱见深为帝。至于朱祁钰,只是监国而已。

    落款日期,赫然就在百官劝进朱祁钰之前。

    锦衣卫百户朱骥去往襄王府,本来是阻止襄王北上,免得他进京后制约朱祁钰的。

    那曾想这个襄王求生欲很强,他为了躲避是非,当场就写下这份奏章,并且请锦衣卫带回可京师。

    对于这份奏章的内容,朱祁锐其实提前就已经是知道的。

    而且还是朱祁锐,劝说朱祁钰把这份奏章留下,不致于让它落入孙太后的手中。

    于谦这面在读完短短的奏章以后,他只觉得自己的背心,不知道怎么的就冒出了一一阵寒意!

    朱祁钰面上是微微一笑,他伸手从于谦手中抽回奏章,然后重新压回到书桌上面的文书之中。

    朱祁钰不理会于谦的吃惊,他只是语气淡淡的开口。

    “襄王这份奏章,其实早就已经送达了京师。”

    “本来襄王的这份奏章,是应该先经过内阁和司礼监的手,然后再送去慈宁宫给皇太后的。”

    “只是内阁和司礼监并未收到这份奏章,而是送信之人直接把它送到了朕这里来。”

    “于谦,你可知道是什么人坏了规矩吗?”

    朱祁钰在问话的时候,他脸上似笑非笑。

    于谦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是何人所为。

    “是我!”

    朱祁锐站了出来。

    “要是孙太后听了襄王的话,让太子继承大统,则大明危矣。”

    “太子不过才三四岁,他能懂什么?”

    “在我大明社稷危难的时候,唯有年长、睿智和血统更亲之人继承皇位,方能扶大厦于将倾。”

    朱祁锐口中的这个人,自然就是他的二哥朱祁钰。

    于谦狠狠的瞪了一眼朱祁锐,觉得他也太胆大妄为了。

    不过只是转眼间,他又只能摇了摇头。

    朱祁锐和于谦,他们其实是一样的。

    他们推举和辅佐朱祁钰登上皇位,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不受战火之苦,都是为了华夏文化不亡于异族之手。

    于谦的手段,是堂堂正正。

    朱祁锐的方法,却是阳谋和阴谋并举。

    虽然用的手段方法不同,不过他们的目的一样,他们都是殊途同归。

    朱祁钰“出卖”朱祁锐,其实也是有着他的小心思的。

    朱祁锐已经彻底的和朱祁钰捆绑在一起,他们兄弟之间是利益相关。

    而于谦不但对朱祁钰有扶持之恩,他如今更是位高权重。

    可以说于谦已经是事实上的百官第一人,乃是可以说有着宰相之实。

    朱祁钰刚刚才登上皇位,他可以说是没有什么根基。

    这样一个势单力孤的新君,他必须拉拢朝中实权派的重臣,以尽快的掌握皇帝权利。

    而且于谦王直等人在百官中一呼百应,甚至可以左右皇位人选,也让朱祁钰不得不小心谨慎。

    今天百官可以拥护他朱祁钰,明天是不是就可以改成其他人?

    正是面对着文臣们的强势,朱祁钰不得不通过放权,来进行利益交换。

    所以朱祁钰这个皇帝,是很矛盾的。

    一方面他渴望掌握权利,又不得不下放权利给大臣们。

    一方面他必须重用这个推举他的重臣们,同时又不得不防范这些位高权重的大臣们。

    如今朱祁钰当着他三弟和于谦面,把这么隐秘的事情和盘托出,就是行拉拢之事。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