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老将杨洪镇宣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能够镇住场子的。只是这些军中宿将,都死在了土木堡。也不知道,还有谁能当此大任?”

    内阁学士陈循,他在想了一会后,说了了自己的主意。

    “宣府总兵杨洪,正统第一名将。他常年镇守边疆,可谓是是一员虎将。以他的资历和威望,可以让军中将领心悦诚服。”

    朱祁钰确实脸上有些担心的说:“杨洪是永乐朝的旧人,他已经六七十岁了。他来主军,只怕不太稳妥。”

    这是朱祁钰第一次显示他的军事智慧,他的看法也是没错的。

    杨洪年事已高,精力必定大不如前。

    由杨洪来统筹整个京师防御体系,只怕他会感到力不从心。

    因为这份工作的强度实在太高了,不是一个垂垂老矣的人能够吃得消的。只有人在当打之年的武将,才能够胜任这份重担。

    一众大臣又沉默了,他们一时半会也没了合适的人选。

    如今明朝的困境,都拜“大明战神”朱祁镇所赐。

    要不是他胡作非为,那些德高望重、能征善战的将领们,又怎么会葬身在瓦剌的铁蹄之下?

    朱祁锐知道杨洪这个人的,他在宣府多年,蒙古人敬畏的称呼他为“杨王”。

    “经过瓦剌和鞑靼的合力进攻,我大明在塞外的军堡尽数丢失。”

    “如今整个塞北,唯有宣府孤悬塞外。”

    “宣府为居庸关屏障,居庸关过后就是京师。”

    “宣府不存,居庸关难守,居庸关丢失,则京师暴露于贼人眼皮底下!”

    朱祁锐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明示宣府在边防上面的重要性。

    “杨洪父子久镇宣府,他们在那里威望高、实势力深。如今非杨家父子,不足以保存宣府。”

    朱祁锐的话,得到了重臣们的同意。

    见到重臣们都是点头,表示认可朱祁锐的看法后,朱祁钰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就仍旧以杨洪为宣府总兵官,令他们父子负责宣府防务。”

    朱祁钰停顿了一会后,又接着往下说。

    “总揽全局的人选,我们可以稍后再来商议。我们可以慢慢想,这事也是急不得的,必须稳妥为上。”

    于谦这个时候又出来了。

    “杨洪、石亨等人,此刻尚且在牢狱之中。还请郕王殿下,将他们放出来戴罪立功!”

    这下子,朱祁钰不理解了。

    杨洪是军方大佬,有负担重症宣府的军务,怎么就会有了牢狱之灾?

    于谦解释:“土木堡一拜,宣府、大同一线的将领多有失职。”

    “所以战后,不少将领都被问罪下狱。”

    “杨洪在瓦剌合围土木堡的时候,没有从宣府出兵救援,这就是他的罪状。”

    朱祁钰结合最近的军报,也算是弄清楚了。

    土木堡距离宣府不远,骑兵全力突进之下,半天就可以到达。

    所以杨洪没有派出兵马前去土木堡救援,倒也是符合“救援不力、畏敌如虎”的罪名。

    “土木堡一败,非是天灾,乃是人祸。”

    “杨洪一时判断失误,到也怪不得他。”

    “莫说是他,我大明又有几人会想到,三十大军竟然会在土木堡败于三四万敌寇之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