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六章 移民开垦令(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北方地广人稀,很多地都抛荒,根本没百姓开垦,这才出现了朝廷鼓励百姓移民的政令。

    五年免费开垦,而且你开多少地,这些地以后就都属于你们家了,并且前期的时候朝廷提供各种农用器具和耕牛。

    后期改成提供公租的旋耕机和拖拉机。

    在种种好处的许诺下。

    这条开垦令,实行八年以来,见效非常不错,累计有上百万户东南地区的贫民,往北方九边地区移民,充实当地的农业发展。

    现在能北伐,主要也是因为过去八年南方往北方移民了很多百姓,北方的荒地渐渐都被重新复耕了,向九边输送了很多粮食,满足了出塞作战的后勤问题。

    不然真要全靠铁路和水运从东南腹地往北方不断运粮。

    就算损耗远比之前的人运少得多,但是煤也是要用劳动力开采的,再加上铁路如果被一直占用,商业发展也会受到阻碍。

    实际上还是有很多无形的损失,每运十石粮食,也相当于损失了两石!

    更别提只用南方的粮食,哪怕江南是鱼米之乡,供应整个九边,也确实有些紧张的。

    如果要拿下漠南,脱产的军队长期在漠南驻扎,更是非常需要粮食供应。

    河套地区这个塞上江南能不能开发出来,几乎决定了大明有没有可能真正一统草原!

    想来想去,河套的土地能否及时开垦出来,真的非常非常重要,关系到未来三十年大明的对外征讨。

    洪武帝眉头紧锁,决定再给移民的热情添加一把火!

    “这样,孙儿你记着。”

    “等我军全取河套之后,公布新令,就叫《河套开垦令》!”

    “凡我大明户籍百姓,主动申请移民河套的,每户给予二百亩荒地!”

    “有蒸汽旋耕机和拖拉机的帮助,一家五口人,完全可以耕二百亩地!”

    “就算头两三年来不及开垦,五年内绝对是可以全部开垦完成的!”

    “二百亩地,已经足够让大部分百姓动心了!”

    在农业机器没有出现之前,大明的百姓们,一夫能耕田三五十亩,这已经是手工劳作的情况下,最巅峰的农耕社会了。

    大部分贫民,实际上能有五亩自己的田,再租种十几二十亩官家或者大地主的私田,就足够一家人生活了。

    扣掉田赋、捐税,五口之家最少需要十亩地左右才勉强够用。

    如果能有十亩自耕田,就可以不用做佃户,养活自己一家人了。

    所以民间有一句俗语。

    “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可是就算有地,碍于生产力的问题。

    不靠机器耕种的情况下,用最先进的手工农具,辅以耕牛,一个年富力强的青年,也就只能耕种最多五十亩地。

    再加上家里的小孩和妇女,一个五口之家,自己亲自劳作的情况下,也就只能看顾百亩的田地。

    所以在江南这边,能有百亩良田,那都已经是自耕农的巅峰,算得上是小富之家,正儿八经的中产阶级了。

    实际上一村可能都难有一户家里有百亩地的中产家庭。

    毕竟南方地少,平均每人也就只有五亩地可以分到,而南方的田又不可能均分给所有百姓。

    所以大部分贫民,拥有的自耕田都是不满十亩的。

    现在洪武帝许诺,只要愿意移民河套,那一户就给二百亩地!

    这对于广大的大明贫民阶级来说,无异于是一步登天的事情了!

    哪怕故土再难离,在土地的诱惑下,也会有无数失地和少地的贫民踊跃报名!

    利益动人心啊!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