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先险后安定计策,相互帮衬共演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军,战力也不算精锐,还要尽可能地带回函谷关,自然也不敢冒险前去袭营吗?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秦军的宗旨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坑赵军,让赵军陷入不得不小心意义、不得不放慢脚步的境地。打破坛坛罐罐,把家底儿全都拿上,再加上沿途不断的袭扰,就一个目的:迟滞赵军的进攻锋芒。

    只是,打死司马错也没想到,他这样精心的布置,却正和了赵军的意图。

    你要我慢,其实,我可以更慢的。

    你不是挖坑埋箭吗!

    咱不仅要填坑,还要把其中铁箭长刀一枚枚一把把全都取出来,毕竟秦国的铁器也算是精品不是,虽然一个铁箭簇不过二两,但蚊子再小也是肉,而且架不住量大啊。赵军甚至因此小发了一比意外之财。当然了,竹刺、木刺啥的就算了,掩埋干净了事。

    你不是还挖坑破坏道路吗?

    咱不仅要把你所毁坏的道路给一一恢复,甚至还要拓宽一些,弄得比原先更加的平整一些,黄沙铺底、细石作基,复以黄土夯实!甚至若是附近有村落或是房屋之类的,赵军还免费将道路给延伸入村入户!

    一面是蓄意破坏着自己家乡、更对自己凶神恶煞的秦军,一方是为自己家乡修修补补、对自己更是满面春风的赵军。

    周邑的百姓心中都是有杆秤的。

    无形之中,赵秦两军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拉开了天壤之别。甚至不时有周邑的百姓来到赵军营中汇报着秦军的行止,更有甚者,一些猎户甚至经过近距离的观察,连秦军的布防也都给打探得七七八八了。

    赵启随即将这些颇有军事才能周邑猎户们收归己用,但至于这只秦军嘛!

    可以说,只要赵启想吃掉,有了周邑百姓的帮助,他随时都可以吃掉他们。

    但问题是,赵启并不准备消灭这只秦军,这么好的配角,赵启才舍不得灭掉呢!就指望着这只秦军一直配合着演下去呢。

    所以,即便知道了秦军的具体位置和布防,赵启仍旧装作不知道的样子,甚至还要装作被秦军的袭扰搞得烦不胜烦的样子,无能狂怒地派出多只骑兵,绕开秦军所在地进行地毯式地搜索。

    赵军如同无头苍蝇般的行径,也令秦军的司马错将军很是满意,甚至有些自得!

    而赵秦为数不多的交手过程中,赵启也大胆任用郡县守卒,乃至于屯田兵与秦军交手,却把羽林卫和陷阵营等一干精锐死死地握在了手中,三万精锐俾昼作夜,只能老老实实待在营地之中,看着身边乙种军和丙种军的轮流上场,心里别提多不得劲儿了。

    从来都只有主力参战,辅助看戏的,如今却倒换了过来,但显然并没有人敢去质疑赵启的决定,毕竟赵启怒了,那可不是说说你就完事的,那熊掌一般的大手,挨一下就是个骨断筋折啊!

    但好在,赵启似乎也想到了主力大军可能的愤懑之情,所以还是安排了他们点事情做的——巡夜、守夜!于是三万精锐彻底成了乙种军和丙种军的保姆,默默在漆黑的夜里守护着大营的安全,同时获取一丝丝的存在感。

    当然,赵启之所以这么安排,一方面是要示敌以弱,毕竟若是直接扔出陷阵营,搞不好一战就把对面的秦军给打残了,还怎么配合演戏?

    另一方面呢,也是为了之后的大战考量。之后的大战将要面对的,几乎可以确定肯定是秦、楚大批的军队,麾下的这三十万大军,不论甲种军还是乙、丙种军,最后肯定都得上战场。而丙种军的战力一直是诸将所担忧的,如今几乎大部的丙种屯田兵都集中在自己的手中,面前又正好有一块难得的磨刀石,赵启岂有不用之理。???..Com

    至于安排巡夜、守夜的原因就更简单了,信不过啊!晚间是自己大营最薄弱的时候,赵启必须用最强的甲种军进行守夜,才能让众军都睡个安稳觉。

    于是,一边无心恋战且兵力不足,一边抱着练兵的想法派出的都是战力颇弱的部队,两下一开打,居然就打了个不相上下。

    于是,在秦、赵两军的共同努力,秦军从容布阵、对敌、撤离,而赵军也按照既定目标:每日只前进十余里地儿。

    一日如此,两日如此,日日如此。

    转眼间已经过去了五日,秦军的司马错终于发现有些不对,怎么自己已经守了五天了,距离函谷关还有那么远的距离?若是按照这个速度下去,恐怕打到函谷关就已经是冬日了,楚国甚至都早被灭了,那还打个屁啊!

    在结合上赵军一路上的修路补桥,原以为只是收拢民心,做长期占领周邑的准备而已,如今看来,恐怕另有阴谋!

    还有,自己麾下就那么两万不到的兵力,打了五天了,不说打生打死、损兵过半,可如今的损失也低得太离谱了吧!总计伤亡不到一千人,可是自己光大型的反击战都组织了四次,零星的阻击战更是多得数不甚数,可如今的伤亡人数却在告诉自己,即便再最惨烈的反击战中,自己的伤亡至多不过数百人!

    是自己麾下战力太高了?显然不是,自己麾下军队什么样子,自己作为主将再清楚不过——撑死也就是普通赵军的战力,可是对面的赵军可是五六倍于我啊!怎么会每次都让我军从容撤退,即便是自己已经做了很多的布置。

    但这些布置或许能挡住一次两次,绝不可能能够挡住赵军三次、四次,要知道对面的可是能够屡屡大胜我秦军的赵军精锐啊!

    不对,很不对好吧!

    若是赵军和赵军的将领只有这种水平,长平一战就该打到邯郸了!要知道,对面的主将也是有灭国之荣的李牧,就连先锋将军也是与自己数次交手的赵启,不论赵启或是李牧,都不可能犯如此低级的错误。而且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绝无可能!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

    赵军在示弱!

    可是,赵军为何要示弱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