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轵城暂歇河东战(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立即反驳什么。只是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将军!如此大军固守营寨当然没有问题,然而,这七万大军一出,城中可就只有五万人马了啊!”

    田单点点头,说道:“五万人马守此城当然捉襟见肘,然而,我已令上党地区大军增援,四万大军最迟后日午后便可开到。届时,一万郡兵和两万屯田兵入驻城中,另一万屯田兵也交给你。如此八万大军守城,八万大军守寨!如何?!”

    赵启稍作沉吟,还是决定犯颜直谏,当即说道:“禀将军,轵城者,河内之门户也,联军必主攻轵城也,故将军应留有足够之兵力,至于外寨,末将只需五万大军,足矣!”

    田单看着一脸认真的赵启,也不由地点点头,随即解释道:“我虽给你八万大军,然而在决战之前,可以展现在敌军之前的只有六万人马,另外两万胡骑,你要给本将藏住!”

    不待赵启提问,田单继续说道:“诚如你所说,敌军攻击重点必在轵城,四面围城也属必然,如此一来,若是此骑兵放在城中,必不能起奇兵之效。若放在敌军意想不到之外寨,关键时候给敌军来一下......”

    话音落,赵启算是明白田单的打算了,这是要用六万主力和八万辅兵,硬抗联军二十万大军,然后用两万胡骑作为翻盘的筹码啊。

    若是能够守住,此计自然精妙,可若是受不住,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那么,仅凭这点兵力,能够守住吗?!

    难!很难!即便加上那两万胡骑依旧很难,更何况少了两万主力,这可是四分之一的主力部队啊!

    但看着田单一脸坚毅的表情,赵启知道,即便自己再怎么劝,也难以动摇田单将军的决心了。

    随即双手抱拳对着田单说道:“末将谨遵将军之令,只是轵城不容有失,愿以五千郡兵及五千屯田兵增援城中。”

    这是赵启能够想到的唯一能增加守城胜算的办法了。

    田单微微沉吟,他自然明白赵启所担心的是什么,既然赵启已经让步,自己也不好一步不退,随即说道:“两郡之守卒,不宜分开使用,即令后日上党之援军全数开入城中可也!”

    “诺!”赵启明白这是田单最后的决定,也便当即应诺道。

    如此一来,轵城的防御便成了九万大军守城池,五万大军守外寨,两万胡骑做后备的格局,至于这样的布置是田单的托大,还是将给五国的联军带来灭顶之灾,就要在接下来的战场上见真章了。

    而在田单重新布置轵城的时候,被赵启击溃的信陵君又一次地在收拢残兵的路上,或许能够每次战败之后,能够即行收拢住残兵也算是名将的必备技能吧——虽未屡战屡败,大抵如此。

    这不,不过短短半日的时间,信陵君便已经将四散的魏军给收拢完毕,清查之后,信陵君心中虽然有些许沮丧,但却又有些欣喜与庆幸。

    沮丧的是,赵军的战力果然不同凡响,即便是在主将阵亡的情况下,却依然敢于主动出击,甚至能够给予自己如此之大的杀伤!

    庆幸的是,虽然自己的粮草被烧,军械被毁,大军也被赵军冲散,但自己的主力并没有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匆匆整备下来,自己仍有近乎五万大军在手。

    而令信陵君欣喜的是,通过赵军如此的报复之举,可以看出两个情况:

    其一,廉颇将军应该已经重伤不治,否则在明知自己已经倒向秦军的情况下,赵军该做的是退守防御,而不该冒险而前来夜袭。如此之举,只有一个可能,赵军需要一场胜利来为廉颇将军报仇,提振主将阵亡的士气。

    其二,赵军并没有想要龟缩回野王城,乃至上党郡。更不会放弃河内郡!如此一来,自己这边拖住赵军主力的任务,应该问题不大。同时,赵军之所以敢于继续对峙,不难看出赵军如今恐怕并不知晓此战乃是五国攻赵,只以为是魏国倒戈。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既然赵军不会跑,信陵君也随即放心下来,当即命令大军就地驻扎,作防御状,等候后续秦、楚、韩齐四国之联军的到来。

    信陵君很清楚,只要等大军齐齐赶到,便能对对面的赵军形成合围,到时候便是赵军想撤也撤不了了。只要缓缓拖住,等河西的秦军主力占据河东,杀入上党......

    一切都将结束!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五国攻赵的情报早已被赵国侦知,而留在轵城的田单所属十余万大军,却是从未想过要撤离,甚至还想着要给联军们一个惊喜。

    而被信陵君寄予厚望的河西秦军主力,也已经接到了信陵君和魏军营中秦锐士的飞鸽传书,大军随即发动对河东的闪击。

    然而这样的突然袭击似乎并没有对河东的赵军起到什么太大的效果。

    虽然先头部队趁着赵军不注意,快速地渡过了黄河,并且建立了前进的基地,但随着桥头堡的建立,秦军的进攻意图也很快被河东赵军守卒们发现。

    随即以河东守卒为主力的一只赵军,一边对秦军的桥头堡发起进攻,一边以弓箭、抛石车对正在渡江的秦军主力实行打击。

    秦军虽然占了先手,收效却仅仅是一个桥头堡而已。

    但,好在秦军河西之军,尽为百战之老卒,虽然被半渡而击,却也顶着密集的箭雨与巨石,在付出巨大的代价后,也硬生生地冲上了对岸。

    一艘满载着秦军的舟船倾覆了,另一艘舟船脱颖而出,就连落入水中的秦军也顶着湍急的河水,依靠着同袍尸体的掩护,奋力向着河东岸游去。

    仅仅一刻钟,秦军的鲜血已经染红了整个河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秦军被送上了东岸,前进基地也随之不断地扩张。赵军显然也意识到想要将如此规模的秦军挡在河岸,并不是区区数千赵军可以做到的。而秦军的反击也随之展开。

    “撤!”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