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王子政出赵国喜(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心情一股脑儿地袭来!

    好在赵括很快稳住了心神,对着急切的宦者令淡淡地点了点头,说道:“寡人知之!”

    随即便对着台下众将士高声道:“授旗继续!陷阵营主将赵启何在?”

    “末将,赵启,在!”台下一彪形壮汉微微一愣,随即大声应诺道。

    也是这一声“在”,将在场众将士的心绪从对王子的担心中给拉了回来,看着高台之上那张坚毅的脸庞。无数的将士在脑补着:这就是他们的王啊!永远将国事放在家事之前,心中永远有着他们这些血与火里走出来的兄弟!甚至王子难产也不愿打断授旗仪式,这叫将士们怎能不以身报之。

    “上得高台!”高台之上,赵括再度大声喊道。

    “诺!”赵启双手抱拳应诺着,随即大步流星地走上高台,单膝跪在赵括的面前。

    随即,赵括开始诉说起“陷阵营”的过往光荣历史。

    从鄗城成军,到横扫燕北,再到死守鄗城十不存一,又在鄗城之中浴血重生,再到转战千里攻破秦之关中,桩桩件件,无不令人心驰神往!

    一声声的“彩”,响彻在校场的上空!

    细数之后,赵括从一旁的廉颇手中接过旗帜,高声说道:“陷阵之志,有我无敌!陷阵营将,赵启,接旗!”

    “陷阵之志,有我无敌!末将,接旗!”说着,赵启双手接过那面血红的旗帜!

    ......

    不待众将士欢呼之声起来,又一名宦者高举着令牌闯入了大营中!

    “赵妃诞下王子,恭请我王速归!”宦者一边跑着,一边高声呼喊着!

    只能说,时间不多不少,恰恰好好!

    校场之上,先是一阵短暂的安静,随后便是一阵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我王万年!”

    “大赵万年!”

    ......

    刚刚接过的血红旗帜被赵启舞成了风,又将满场将士的欢呼吹向邯郸城、吹向赵国大地,吹向六国的土地!

    欣喜若狂已经不足以形容此时的赵括了!

    两世为人,这也是他第一个孩儿。

    欣喜、兴奋之情瞬间占据赵括脑海,什么大秦,什么六国,儿啊!且看父王给汝打下一个大大的江山!

    望着高台之下,旌旗翻滚的一幕幕,一声声的欢呼响彻在赵括的耳畔,赵括更是觉得,此子定是那上天的礼物,未来的王者!

    当然,这又给赵括带来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原本赵括早已在心中定好了此子的名字——赵政,可如今正逢大军整编完毕之时,似乎、仿佛、也许叫“赵军”会更好些?

    但,那可是始皇帝啊!把人家名字改了,真的好么?!

    哦!现在的赵始皇帝应该是自己——赵括了!

    那就没事了!

    踌躇了许久,赵括还是决定,顺从历史的脚步,毕竟“战争只是政治的延续”嘛!

    “传令:赐王长子名曰‘政’,晋赵妃为贵妃,许总理后宫之权!”赵括对着身旁的宦者令说道。

    “诺!”兴奋中的宦者令赵忠立即应诺道。

    “传令:今夜取消宵禁,邯郸城并三军同庆!”转过头,赵括又对一旁的平原君和燕平君(廉颇)下令道。

    “诺!”平原君和廉颇齐齐应诺道。

    不待廉颇传令,身前的赵启已经挥舞着手中战旗,高呼着:“儿郎们,且取酒来,为王子政,贺!”

    “为王子,贺!”

    ......

    春雷在赵括的耳畔炸响,殿内的几人还在争论不休着,赵括想着后宫的那几个小家伙,心中不禁莞尔。

    没错,自从赵姬打响第一炮后,不仅是田氏女和伊妃,就连各国联姻过来的嫔妃也纷纷为赵括诞下子嗣,如今赵括膝下已经有二子三女。

    当然,目前来看,王子政的地位几乎无可动摇,唯一存在威胁的另一个王子还是秦国女在前年刚刚诞下的,不仅是年龄的问题,更因为秦国的关系,此子几乎不可能成为太子的人选。

    当然,王子政所展现出来的天赋也让他在赵括乃至朝臣心中的地位牢不可破。小小的年纪,不仅被教得彬彬有礼,甚至对于各类学问也是触类旁通。

    虽然懂礼而知事,却又不刻板,时不时得也会给赵括捣点乱,比如在他想要跟赵姬深入交流时候,过来插上一脚!惹得赵括一阵唏嘘,有时候真的怀疑此子是不是也是穿越来的!

    而有了弟弟妹妹之后的赵政,更是成了孩子王。赵政的话甚至比之母亲还要好使!原因嘛,倒也简单,这些王子公主犯了错,旁人是打不得骂不得,作为母亲的各嫔妃更是不舍得打骂,作为后宫之主的赵姬,却也不好惩罚小孩子。

    唯独王子政,逮住了那是真的揍啊!

    美其名曰:长兄如父!

    赵括能咋办呢?谁让熊孩子犯错在先?一来二去,赵政在宫中的地位甚至还要高于他的母亲,总理后宫的赵贵妃,仅次于赵括!

    而赵政在外朝之中,神童之名也被传颂。众多“政”吹之中,尤以平原君为甚,作为教导王子政的师傅,从刚开始的严苛到后来的三天两头的夸赞,仅仅是一两堂课的功夫而已。

    “大赵有后矣!”是这位老先生最常说的一句话!

    赵括对于此言,只有一句话回应:“也不看看是谁的种!”

    只能说,有这么一个儿子,痛并快乐着吧!

    这边赵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显然西边的秦国也不甘示弱。若说赵国有后之事,只是对赵国影响深远,他国不过祝贺一二而已。那秦国所发生之事,却是关系到各国的生存,令各国侧目不已。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