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五国互盟结战端(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根本不屑于驳斥这样的消息。更是放出话来:“某些国家,不要妄想用一些虚假的消息抹黑我大秦,更不要妄想因此而影响我大秦谈判之底线。”

    一番有礼有力有节的回应,虽然没有止住流言的传播,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地居然将谈判的进程向前推了一大步!

    秦国放弃对周王畿(洛阳城)的需求,转而同意由赵国提出的诸国共管的提议。诸国共管,顾名思义,城池不再驻军,而是将城池划分成若干个部分,由各国分而治之。只是这猪肉尚有肥瘦之分,何况是一座不算小的城池。

    城东多田地,城南多贫民,城西多商铺,城北多贵宅,再加一个荒废的城中王城!

    谁愿意要那以为废土的王宫,谁又舍得放弃那城东的多金和城北的华美呢?更何况,秦军咬死了,必占半城!如此一来,等于是四国分三地,如何能分呢?!谁又愿意出局呢?!

    什么?让韩、楚国出局?凭什么?虽然两国出的兵是打光了,可人家国里头还有兵,并不比你魏国少?这场战里怎么说也损兵三万,却一点好处都没有?你要让人家出局,信不信人家转过头就跟秦国一路去!

    至于赵国和魏国,那更是不可能了!一个是真正能与秦国抗衡的大佬,一个是大佬推出到前台的傀儡,怎么可能出局!

    秦国?你也好意思提!

    总之,利益啊!从来是最难平衡的!

    于是,尽管秦国有所让步,可是接下来对于洛阳城共管的比例分配,却更成问题,又令诸国好是商讨了好一阵子。

    一场旷日持久的谈判,从初冬谈到了末冬,眼见着就要过年了,各国就是死不松口!

    随着年关将近,各国的心态也悄悄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秦、魏两国自然是无所谓,毕竟除了洛阳一城,他们还占着不少的地盘;

    韩、楚两国心情就不是那么美好了,虽然一开始也没有想过能够真的取得什么利益,毕竟他们也知道自家就是来打酱油的。可后来随着谈判的深入,韩、楚两国居然发现两极争端,自己或许还真的有利可图,可谈着谈着又变得没了,心情糟糕可见一斑。

    而最糟心的却是赵国,若是因为一座被去武装化的城池而令自己的两个小弟心生嫌隙,那就有点儿得不偿失了,可是如今的情形又被秦国给架在那儿了,便是赵国想要退让,也不敢退让!否则定会让人觉得赵国怕了秦国。

    一时之间,负责谈判的吕不韦更是有些麻爪了,毕竟头可断、血可流,对敌不能软!若是此时退让,恐怕自己回不到邯郸就会被百姓和将士的口水给淹死!

    解铃还须系铃人!

    一力促成如此场面的赵括只得出面收拾残局,你们四国想要周王畿是吧!想要它带来的赋税是吧?想要在这天下之中插下自己的一面旗帜,占据有利态势是吧?

    巧了,这些都不是我赵国所重视的!

    我赵国要的从来只有一样——人口!开疆拓土是为了有更多的土地,从而养育更多的人口;摊丁入亩的新政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进而养育更多的人口。

    在这封建社会,只要你的人够多!地盘也好,金钱也好,自然就有了!

    这边是赵括的底层逻辑!

    所以,你们要地盘是吧!可以,咱赵国退出!

    但是,周邑愿意来赵国的百姓,你们不能拦着,并且每国给赵国一千户,以示补偿。

    一千户?各国赏赐给打了打胜仗的臣子也不只这个数量。至于周邑的百姓?故土难离懂吗?更何况还是肥沃、富庶的周邑?有几人愿意背井离乡地去往赵国?

    所以,这样看似愚蠢的提议很快得到魏、楚、韩三国的认可,秦国虽然也担心赵国有所阴谋,却一来想不通赵国的逻辑,毕竟流民在他们的眼中,真的什么也不是;二来,国内外的局势也迫使着范睢尽快结束谈判。

    于是,赵括的提议很快得到通过,而作为置身事外的赵国,又在诸国的邀请下作为中人,对周王畿的四块地盘进行分配。

    吕不韦也当仁不让,大刀阔斧地就进行了划分,城东和王城被划给了秦国,城北被划给了魏国,至于城南和城东则被楚、韩两国拿下。

    城西是洛都的商业中心,自然是最为贵重的,城北华宅较多,商业自然也是不差,此两地自然是最好的两处。作为当今的霸主,自然要享有最好的城东,而作为赵国的代言人,拿下仅此于城西的城北也是应有之意。

    当然,赵国在秦之北,秦军若是自周邑而发兵,城北虽然不设防,但总归至少能起一个示警的作用。当然,这样的安排应该、或许只是巧合而已。

    而占了最好的商业中心,自然不能再给秦军人力或是地利,所以,城南大量的贫民和城东的千顷良田自然不能落入秦国的手里。

    楚国地广人稀,所以给他们有人口的城南,而且周邑对于楚国来说于飞地无异,相信不久这些人口就会在有心人的帮助下渐渐往赵国而去。

    韩国在失了上党之后,国力已经不值一提,给他们城东的良田至少能够让韩国在苟活一时。

    当然如此的分配,当然不能尽如人意,比如魏国就觉得秦国拿了两块地,其中还有一块是城东这块最为富庶的地盘,不公平!秦国呢,也不满意,我要着满是瓦砾的王宫作甚!而韩楚不敢对秦国有意见,却认为魏国占了仅此于城东的城北也不合适!

    吕不韦也知道这样的分配是不可能让各家满意,人总是不知满足的,国家亦是如此,这样的的安排或许并不公平,但却是最符合赵国利益的。

    而此时的吕不韦更是已经接收了各国补偿的户民,一心想着回转邯郸过个好年去,哪里还会听他们的扯皮,随即便告知四国使者,让我分就只这么分,要么你们自己讨论去!

    话已至此,诸国还能怎样呢?

    一封五国互盟就此出炉!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