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四人团,改革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bsp;   “不怕!六部之设,旨在划分出明确的权限与责任,从而将或可有无的冗员去除,而留将下来之人,其权势更胜于九卿之任。当众臣意识到此点,其心便有抵制改制,变成了争取上位了!”赵括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平原君闻言,略略思考一会儿,随即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接着赵括继续介绍道:“吏部为众部之首,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其职之重也,尚不弱于阁臣者也。暂由平原君兼任之!侍郎人选,平原君报于寡人,而朝堂共论之。”

    “诺!”平原君欣喜地应诺道。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外交之事!求贤馆开张之后,其人才考而试之,也由礼部一齐负责。同时寡人欲在诸城开设学馆,以补人才之不足,亦由礼部负责!”赵括慢慢说道。

    礼部最重要的职责实际上还应有科举之事。然而,非赵括不愿行科举之事,实在是如今的读书人太少了!若没有纸张将读书的价格打下来,便很难形成大规模的读书风气,而没有大规模的读书人,说要行科举,还不如用九品中正制呢!

    所以赵括只能含含糊糊地说开设学馆之事由礼部负责......

    当然,与赵括对科举的重视不同,战国之人更重视的却是典礼之事,君不闻:国之大事,唯戎与祀焉?显然,赵禹也是一样,听闻礼部负责典礼之务,眼睛都亮了!平原君刚刚兼了吏部之事,怎么着礼部也该轮到自己了吧。

    面对眼巴巴的次辅赵禹,赵括也没有令他失望,随即宣布道:“次辅赵禹本就熟谙典礼之务,祭天等事情也是安排得颇为妥当,又兼多年负责外交事宜,礼部尚书由赵禹兼任再适合不过了!不知赵卿意下如何?”

    “愿为我王分忧!”赵禹当即领命道。

    赵括点了点头,随即继续说道:“兵部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简练之政令。然兵者国之大事也!未免外行指挥内行之事发生,兵部尚书及侍郎等重要职位之选,必须历将军之任,战沙场之险,方可担任。暂由廉颇将军代之!”

    三人点了点头。

    赵括继续说道:“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吕卿,卿乃商旅出身,又将负责清丈田亩之事宜。此任,卿应当仁不让才是!”

    “诺!微臣定不负所托!”饶是吕不韦心中已经有所准备,还是忍不住欣喜地应诺道。既能身居高位,还能做自己所长,再合适也没有了!

    赵括点点头继续说道:“另外还有两事要交代吕卿:一则寡人宫中财物用度之事,需另成立内务府,设主管一人,居正三品,所有调度花费需与国库相对隔离开来,同时接受户部对其监督之权!”

    “二则,卿为商旅,当知商旅之利重也!今赵国疲惫,田亩税收自改革后,几年之内恐难以完善,故卿之第二项任务便是大力鼓励发展商业,务必吸引各国商旅往来赵括之势,待形成一定规模,收取商税以充实国库。卿可明白?”

    话毕,一脸为难的吕不韦还未曾开口呢,一旁的平原君先不乐意了,劝谏赵括道:“我王容禀:商者,取利而无所产也,可抑不可纵也!今我赵虽有困境,然商旅之利者,其利在肤,而害入骨髓,万万不可轻纵也!”

    赵括笑着看着平原君说道:“卿可知家中陶罐于邯郸城中价值几何?”

    “不知也!”平原君有些莫名其妙地回答道。

    “君上认为一匹骏马之价,比之陶罐何如?”赵括继续问道。

    “匹马可值万罐而不止也!”平原君继续答道。

    “若是有人以一匹骏马欲换君上家中十枚陶罐,君上可舍得?”赵括继续问道。

    “自然愿意!可哪有此等傻子!”平原君有些无语道。

    “有!”一旁的吕不韦插言道:“禀平原君:在大漠草原之上,匹马十罐,牧民将蜂拥而至也!”

    平原君有些瞠目结舌地看着吕不韦:“如此,岂非、岂非百倍之利焉?”

    “百倍之利算不上,毕竟路上或有损耗,还有人工钱等,但数十倍之利,轻而易举也!”吕不韦淡淡地说道。

    赵括随即笑着说道:“此便是商旅之用也!平原君还谓之无用耶?”

    “若是如此暴利,岂不人人去做那生意,更有何人愿种田产粮哉?”平原君又有些担心的问道。

    “此事却非一般之人可为也!先不说其他,如何出关抵达草原,到了草原又在茫茫之途上何处寻找到飘忽不定的牧民,便是一道难以逾越之难关!更何况,一路上的盗贼强盗,随时有可能导致人死货无!”吕不韦继续解释道。

    平原君这才点了点头。

    然而按下葫芦浮起瓢,平原君刚刚认可,吕不韦却又有些迟疑的问道:“我王容禀,若是要微臣发展起商业不难,要微臣收取商税也不难,可既要发展又要收税?需知商人逐利,今日吾收税,明日他便离开了。”

    “吕卿狭隘了!商业之发展,根源在于交换,交换之根基在于人口也!今吾以分田、屯田之策吸引民众,又兼以政策吸引商人,必然促进物资交换之进行。”

    “卿自蜀中运来一车锦帛,可得利百钱,邯郸税其十之二,得利八十,大梁无税,得利百。然则一月内,邯郸可售出两车,得钱百六十,且可得蜀中紧缺之货物,返回后得利又是百钱!而大梁一车尚不足,更无蜀中紧缺之物。以卿之明,会将此锦帛运往何处焉?”赵括为吕不韦解释道。

    “自然是运往邯郸也!我王大才也!”吕不韦惊喜地说道。

    “哈哈哈!”赵括大笑着说道:“卿且记得:做大市场,其利自来!”

    “诺!”吕不韦欣然应诺道。心中对于赵国更加肯定了,也对赵括更加地敬佩了,毕竟能在商业上教导自己的,目前除了眼前大赵王还真没有人好吧!

    赵括将吕不韦终于应诺,心中也是满意,随即继续说道:“刑部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寡人暂无人选,可令百官推荐或者自荐也!卿等从百官推荐中优选三人,以为票拟,呈报给寡人,随后于朝上共议之。寡人只有一个要求,此人当为刚正不阿,刀斧加身而色不改之人焉!”

    “诺!”三人再次一同应诺道。

    赵括环视三人,继续说道:“最后便是着工部!工部者,顾名思义百工之部也。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此部若是在他国,必定是附庸之存在也,甚至不能独立成部!然,寡人不以为然,不仅要将其独立成部,更要重之用之!”

    “其因说来也简单,若非抛石车之改良,将燕军之攻城器械摧毁大半,寡人早没于鄗城之战中矣!区区二十部抛石车,胜却一两万精锐大军!此便是技工之用也!”赵括为三人解惑道:“更有上党郡郡守郑新回报:取农家之肥,可使农物增产三成许!”

    “此部若用得当,于国不斥于十万人口、万石粮秣之增也、于军则不弱于十万大军也!寡人于其有厚望焉!而为令工部吸引官员人才,寡人欲特批经费一笔,以资发明创造之术,工艺流程改良之属!同时工匠之报酬、地位皆需提高!卿等务必为寡人选拔能人入部管理!”赵括语重心长地说道。

    三人相视一眼,显然对赵括的重视有些许的意外,但还是很快的应诺了下来。

    赵括将三人神色,自然也是知道几人并未真正上心。但赵括心中已经有了谋算,既然你们不想要这香饽饽,那就别怪我任人唯亲了!

    刚好河内大军退至野王城,比邻上党,作为上党郡的侧翼保障,其粮草军需皆从上党郡进行调拨,纵然两郡之间关系紧密,但若再由两个郡守分别管理,显然不太合适了。

    赵括心中其实已经有了工部尚书之人选了。

    至此,内阁、六部之事已经安排完毕,而接着就是......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