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郡守安排,屯田制出(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军屯,仅在耕作人员上稍作改变,以不作战之军士耕作,实行亦战亦耕、兵农合一,为鼓励当兵,可将军屯之郡府所收比例降低些。”

    “二三子,可曾明白?”赵括费了好一通口舌,总算说完。

    “上将军,民屯自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好方法,然兵屯是否会减弱我军之战力?”王樯有些担心道。

    “若在邯郸抗秦,与在上党抗秦,有何区别?”赵括问道。

    众人不解,赵括继续说道:“在邯郸时,父老乡亲注视之下,岂能不尽死力,且为保姊妹之安、私产之全,怎可不效死力?而在上党却无此顾虑,虽依然用命,却不及邯郸之决心矣。此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也!”

    “而在新占三郡,亦需使我军士卒有恒产也!且民心所向更是决定战场胜败之重要因素,我等给三郡带来的是生的希望,而秦军带来的却是死的威胁,民众岂能不支持与我?”赵括解释道。

    “末将明白了!”王樯说道。

    “吾总结屯田之策,其利有六:战不废耕,则耕不废守,守不废战,一也;

    屯田之吏十据所屯以为己之乐土,探伺密而死守之心固,二也;

    兵无室家,则情不固,有室家,则为行伍之累,以屯安其室家,出而战,归而息,三也;

    兵从事于耕,则乐与民亲,而残民之心息,即境外之民,亦不欲凌轹而噬齕之,敌境之民,且亲附而为我用,四也;

    兵可久屯,聚于边徼,束伍部分,不离其素,甲胄器仗,以暇而修,卒有调发,符旦下而夕就道,敌莫能测其动静之机,五也;

    胜则进,不胜则退有所止,不至骇散而内讧,六也。

    有此六利者,而粟米刍槀之取给,以不重困编氓之输运,屯田之利溥矣哉!”赵括总结道。

    “此六利者,吾已令人刻画在册,诸位需铭记于心,时时揣摩,不可懈怠。此策为我军之根本之策,占一地而行一地,为使之行而有效,设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其位仅在裨将之下,在众都尉之长!”赵括最后扔出王炸。

    就不信这样还没人原因去干屯田?!

    “上将军,此策利国利民利战,然其保密却是个大问题!恐他国学去,而增他国国力,请将军示下该如何处置?”李义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哈哈哈!”赵括笑道:“无需保密!一则此策重点在于富民,在于使饥民有饱餐之法,其次方在守与战,若能使天下饥民更少几分,正是吾求之不得也。”

    众将心中暗暗钦佩,此国士也!无形中,赵括又装到了。

    “二则,普天之下,哪里还有无主之地耶!除了这被战乱伐堪不已之地,而除了我军,谁又敢于动世家之利益呢?”赵括继续说道:“若有人要学,就让他学去!”

    “诺!”众将一齐应诺道。

    “郑新,目前上党之内已尽归我手,屯田便自你始!”赵括下令道。

    “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