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陶钵(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的老师学问比我好,你到了那边也要好好学。”

    要论儒学方面的造诣,李明浩并不觉得关中书院能有几位老师比朱先生厉害,不过考举人的话,去关中书院确实是更好的选择。

    因为关中书院毕竟是全陕西乃至整个西北最好的书院,每次乡试都有不少学生中举,在应试技巧方面肯定比朱先生强。

    李明浩谦让一番,见朱先生态度坚决,便答应下来,双手接过书信,朱先生点点头,给他说起了关中书院的情况。

    书院有那几位有名的老师,每年束脩几何,在西安城求学每个月又要多少开销等等,以及叮嘱李明浩,千万不能被西安城的繁华所迷惑,万事以学业为上。

    “学生记住了!”李明浩一一应下,经历了后世的繁华之后,如今的西安城在他眼里实在是谈不上有什么太大诱惑。

    衣食住行这些自不用说,那怕是娱乐业,如今的西安也没了盛唐时“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景象,而且多是小脚姑娘,也没“胡姬压酒”,李明浩压根就提不起兴趣来,朱先生的顾虑是白担心了。

    “晚上在我这儿吃饭,我给你践行,明天一早就回去跟你爹商量吧!”说完正事,朱先生带着李明浩回到后院,招呼李明浩的姐姐做饭。

    吃完饭,俩人难得的闲聊起来,李明浩趁机说起了自己上次去西安城的见闻,还把那几本书拿了出来。

    朱先生的脸色有点不太好看,“怎么,你也信了店主的话?打算走一走终南捷径?”

    “并非如此,学生只是觉得,我中华自古强盛,为了近几十年却屡受西洋诸国欺辱,故而想一探究竟!”

    朱先生这才点点头,“虽说你现在看这些书还有点早,不过既然买了那就继续看吧,只是仍需以学业为重,不可把过多心思放在这上面。”

    说完朱先生便翻看起来,当看到志刚对海滩浴艳羡不已时,朱先生很是不满;当看到西班牙女主伊莎贝拉时,又沉思良久。

    等他翻到曼彻斯特纺织业的篇章时,李明浩试探着说道,“洋人这纺布的本事,竟然如此厉害。”

    朱先生摇摇头,“男耕女织本是天理,英吉利人用机器纺布,与妇女纺布相较胜之多矣;然谷贱伤农,恐怕英吉利乡间自此再不闻织布声,普通老百姓的日子怕是越来越不好过了!”

    朱先生的目光倒也敏锐,英国纺织业的发展和小农经济的破产是紧密相连的,羊吃人的故事,读过书的人都听过。

    可惜他的目光也只落到了那些破产农民的身上,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大工厂生产究竟给英国带来了什么,又会对中国带来怎样的冲击,这或许就是所谓的历史局限性吧!

    这让李明浩不由得想起了小说中,朱先生对自己的评价,“我自知不过是一只陶钵!”

    这个评价倒也中肯。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