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茶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茶不易得,便是陛下也珍惜得不得了,听说枢密院、中书省的那边,也只有陛下南郊致斋时方能得赐一饼,四个人环坐分吃。

    故而这‘分茶’之法,也是‘小团龙’独有的吃法。有人写诗,单道这分茶的妙处。”

    萧秉卓说到得意处,胡须乱颤,眼睛眯成两条细缝,摇头晃脑地道:“纷如劈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杨信阳听他说得好听,便喝了一口。萧秉卓盯他笑道:“滋味如何?”

    杨信阳觉得滋味不坏,又默默品了两口,但觉清心润脾,心头诸般负面情绪竟随之烟消了。

    “好茶。”

    杨信阳憋了许久,就憋出两个字来,昔日他和夫子在茶楼上坐而论茶,那全是当文抄公得来的妙语,在恩师面前,却不好继续装了。

    萧秉卓见状,叹道,“牛嚼牡丹,没事,我今日与你说说。”

    茶叶的摘采时间也有讲究,明前茶就是清明节前采制的茶叶,因受虫害侵扰少,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

    又因为清明前气温低,茶叶生长慢,明前茶产量极低,故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

    其次是雨前茶,即清明后谷雨前采制的茶叶。谷雨以后的茶叶品质则差。

    古时贡茶求早求珍,春茶还有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之分。社前指春社前,约比清明早半个月。

    火前茶,即明前茶,古人在寒食节有禁火三日,不生火做饭的习俗,称“寒食”。

    雨前茶虽不及明前茶细嫩,但芽叶生长较快,滋味鲜浓而耐泡。“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

    想泡好茶,须先藏上等好水,水最好用中泠、惠泉的水,一般人家怎么可能专设驿站运送这种水?

    然而天然泉水、雪水,是可以尽量藏贮一点的,新汲之水味辣,贮存久了则水味甘甜。

    尝遍天下茶叶,以武夷山顶所产、冲开后色呈白色的茶为第一,然而这种茶进贡朝廷尚且数量不够,民间就更难喝到了。

    其次,没有其他茶比得过龙井,清明前采摘的叫“莲心”,这种茶味太淡,须多用些才好;雨前采摘的最好,一芽一叶,绿如碧玉。收藏时须用小纸包,每包四两,放进石灰缸中,隔十天得换一回石灰,缸口用纸盖扎紧,否则走气,则色味全变。

    烹煮时要用旺火,并用穿心罐,水开便泡,开久了水就变味了。

    水不滚开就泡,茶叶就浮在水面上,一泡就喝,用盖子紧盖杯子,则茶味又变,此中关键,不可有任何差错。

    两人细细品了茶,又说了些闲话,夕阳西斜,一老一小在苗圃小亭里,谁也不知道他们细说了什么。

    ——

    “这个时节吃辣白菜汤最应景,冒着白花花的热气的泡菜排骨汤用砂锅盛上来,小心翼翼地吹着一口又一口的热汤,暖和还下饭。”

    长孙家兄妹,常威围坐在桌子前面,饿狗抢食一般呼噜吃着杨信阳亲手做的辣白菜排骨羹,杨信阳看得笑眯眯,“怎么,这手艺还行吧?”

    “嗯,太好吃了,掌柜的,这是怎么做的?”

    长孙敏瞪着一双大眼睛,好奇问道。

    “这个不难,你想学,我可以教你,就是白糖,酱油,白酒,辣白菜,姜片和大蒜适量。

    排骨放在冷水里泡两刻钟,冲洗干净,泡的时候不用放姜,要煮的时候再放姜片。

    排骨、姜片和白酒一起冷水下锅,煮沸后转小火再煮几分,撇掉上面的沫子,捞出排骨,扔掉姜片,然后把汤底滤干净备用。

    重新起锅。把白糖和等量的水一起倒入锅中,中火加热到沸腾后转小火,有点像冰糖葫芦熬糖那个阶段。

    糖浆比较浓稠了之后倒入排骨,小火把排骨的每个面都煎一下,然后关火备用。

    锅里多倒入一点油,中小火把土豆块炒香, 用刚才锅里剩的油,炒一下蒜片儿,再加入辣白菜炒香,如果是大片的辣白菜要切成小块。

    把炒完的土豆块和辣白菜一起倒入煎好的排骨锅里,最后把刚才焯排骨的汤倒进锅里。

    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两刻钟分钟,中途可以加入适量水,排骨软了就可以吃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