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密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 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无非趁主人家孤儿寡母,干活偷懒罢了,骂几句就好了,乡里又不是没见过。

    ……

    辽东。

    旌旗招展。

    被戚继光击退的蒙古诸部,土默特,泰宁诸部转移辽东,联合了女真部王杲。

    偷袭辽东内地。

    因为大明数百年以来的经济封锁,诸部日穷,连生活用品锅碗,都需要靠大明的走私商人供给。

    而诸部之所以年年侵犯大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活不下去了。

    大明连连天灾,毕竟家底厚还可以扛。

    草原上的天灾更甚过大明。

    大明不需要鞑靼的物资,但是鞑靼需要大明的物资,否则无法活要死人。

    戚继光镇守的蓟门固若金汤,于是转而进犯辽东。

    辽东总兵李成梁气的骂娘。

    这些蛮子真是杀不完,年年都来进犯,年年被他杀一批,第二年又来。

    把他的规划全打乱了,去年就杀了一大批,好不容易扩建的宽甸六堡,这还没修成,就又进犯了。

    李成梁按照旧年一样,军报急奏,向朝廷要钱要粮食。

    “寇众二十余万谋犯辽东,前锋已抵大宁”

    收到李成梁的军报,朱翊钧冷笑两声。

    这厮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在辽东排挤同僚,领兵塞外则虚报战功,在关内则杀良冒功。

    史书上出了名的,朱翊钧也派了锦衣卫暗查,去了两个竟然没了消息。

    贪权无度,整个辽东的商路都被他控制,每年大量的金银珠宝送入京中。

    朝中不知道多少王公大臣收了他的礼,朱翊钧都怀疑,自己的锦衣卫也有人收了。

    不然两个探子为何到了辽东就消失了?肯定是有人透漏了消息。

    如果只他一人如此,朱翊钧早就狠下心罢了他的职。

    可是大明的传统武人都堕落了,全是这个德性,真要是细纠过去,没有几个清白的。

    那怎么办?只能视而不见了。

    要不然怎么叫做军门呢。

    “着戚继光率兵支援辽东。”

    钱粮,朱翊钧是不会给的,李成梁敢失地,他就敢革去他的职。

    看到朝廷的回复,李成梁暗骂一声,狗日的戚继光。

    没几日,戚继光的奏疏也到了。

    “寇久解散。”

    “哈。”

    看到戚继光的奏疏,朱翊钧气笑了。

    二十余万的大军会凭空解散?李成梁送了个“惊喜”给自己呀。

    朱翊钧不信二十余万大军。

    但是估摸着七八万应该还是有的,却没想到真应了那句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戚昌国送来戚继光的密报。

    “臣派人于宣府侦察诸部,诸部都在各自草场驻牧,并无动静,未尝东行,辽东所报,皆属虚声。

    又侦得,原侵犯蓟门的被击退的余部,结合女真数千人,袭扰辽东早已退却。”

    后面就是戚继光关于辽东虚报军情,导致九边轻易调动,实在是危险,容易给敌人机会。

    朱翊钧也不看了,戚继光都不敢当众揭开这个锅。

    他通过驿站递交内阁的奏疏,因为是公开的,不敢说实话,只敢为李成梁遮阳。

    朝事的改革,难。

    军事的改革,不敢。

    放下戚继光的密报,朱翊钧久久的出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