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毅花罹难(2)(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毅花罹难,黑铜山村民非常悲伤。他们自发组织起来为毅花送葬,并把村子里最好的山坡命名为毅花坡作为她的墓地。

    毅花来黑铜山后主要工作是在知青队食堂,平日与村民并无接触,他们对毅花如此情真意切,这是金锁、白宁和毅彩所没有想到的。

    青黄不接的季节,黑铜山的一些特困户揭不开锅,而救济粮迟迟没有到位,他们就组织起来到支书苟石家问问情况。这一问不打紧,可特困户都急起来了。苟石说特困户要按新标准重新评定,啥时候符合标准了啥时候发放救济粮。

    大家一听新标准那样苛刻,全村农户中,很少能达到新标准,明摆着是不想给救济粮。大家急了,当场与苟石争执起来。

    在黑铜山苟石就是皇帝,岂能容忍老百姓无礼。他让民兵营长带着一群民兵把这帮人抓起来隔离审查,还说对带头闹事者和不肯悔改者要挂牌游斗。

    义气是村民们的传统,大家谁也不肯说出挑头的人。苟石无奈就把他们全放了,并慷慨地给村民出具了外出乞讨的证明。

    其实,不只是特困户家中揭不开锅,其他很多普通户也常常上顿不接下顿。

    山很多,但都是集体的,宁可秃着,荒着,谁也不能种一棵树栽一棵菜。如果有人勤快,在山上栽种了,那也是集体的。谁还愿意白忙乎?就日复一日跟着队长的哨子,在梯田里“精耕细作”。到头来,集体分得的粮食不够糊口,要么等救济,要么揣着大队开的证明外出乞讨。

    按照过去的习惯,在外出乞讨前,总得在周边捞点现的,填饱肚子才上路。他们有个约定,不抢本村人的东西,专挑外村人家抢。

    知青队的人都是外来户,储备那么许多粮食几年也吃不完。他们决定趁着天黑去知青队仓库偷盗。

    毅花除在食堂帮厨外,还兼任知青队仓库保管员,她责任心很强,冷不丁就到仓库转转。

    有一次,她的手电筒一下子就照着了埋伏在仓库附近的偷盗人。十来个人趴在地上像王八一样昂着头,本想躲过毅花这一关的,谁料手电筒的光束直射在脸上使他们睁不开眼。

    他们见毅花仅一个人,就迅速把毅花包围起来。毅花眼看着有危险,大声说:“我的四周埋伏着民兵,专门等你们来偷的。识相的跪下来别动,我会饶了你们。不识相的,就让民兵抓起来隔离审查。”

    她说着就向四周做暂停的手势,接着又说:“看见了吗?我让他们暂时按兵不动,就看你们的了。”

    盗贼信以为真,就乖乖地跪地求饶,毅花这才知道他们都是黑铜山人,想偷些粮食填饱肚子好外出乞讨。

    毅花心生怜悯,眼前顿时浮现出半山腰的那个洞口。

    一次她陪熊虎上山打猎,无意中发现苟石在往隐蔽的山洞里藏粮食。当时熊虎已经在与苟石谈文物生意,担心节外生枝。他拉着毅花赶紧离开,说不能让苟石发他们,并叫毅花永远不要提这件事。

    其实,这就是老苟用救济粮券买的粮,想伺机到黑市上卖高价。

    毅花说:“乡亲们,集体的粮食不能偷,那是犯罪。看你们可怜,我给你们指条明路。但是你们要发誓,不准透露半个字,尤其不能让大队支书苟石知道。”

    乡亲们叩头答应,称毅花是“救命女神”。

    黑铜山人除了豪气,内部也真团结。他们按普通户一份、特困户双份的方案,把洞里的粮食全给分了。至毅花罹难时,谁也没有漏出半个字。

    守着大山饿肚皮,还带着证明外出乞讨,金锁一阵揪心,他越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恨不能马上就推行他的脱贫计划。

    在看守所的那几天,除了接受提审外,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谋求黑铜山的发展上,他要把黑铜山人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想利用山脉延绵的优势,让村民们脸颊红润起来,腰包鼓囊起来,楼房矗立起来,道路畅通起来……

    他想把知青队承包经营的做法移植到黑铜山的其他九个村民小组,让“四利用四发展”的路子在黑铜山结出硕果。一方面把土地和山头承包到户到人,宜树则树,宜粮则粮,宜禽则禽,把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另一方面在为农户搞好技术推广、管理服务的同时,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通过个人和集体双轮驱动,使黑铜山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他想对每户进行一次走访,感谢乡亲们对毅花的深情厚意,借此详细掌握每户的经济状况,征求对承包土地山头的看法。金锁让白宁、毅彩一起参加,请余大娘带路。

    金锁没有料到,村民们要么不理不睬,要么说风凉话,要么挖苦讽刺……总之,群众不欢迎,与他入狱前的态度截然不同。

    金锁感到问题严重,群众不信任,再好的路也走不好,再好的承包方案也很难推行。

    他想起他被公安带走时的场面,群众围住民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